之前對於陽明先生格竹的"格",在格什麼不甚了解
我會想探討這些東西,是因為我對修行的最根本的追求仍覺得疑惑
儒家板的這篇回文解了我一些疑惑,很謝謝作者讓我轉來跟大家分享
現在雖有些了解,但還未覺得透徹,還未深入到我的骨子裡去
我想我應該還是會追求到我徹底了解為止吧
※ [本文轉錄自 Confucianism 看板 #1B-p3Aww ]
作者: armida (東岐明) 看板: Confucianism
標題: Re: 《正解「格物致知」:儒、道、佛的會通基礎》(4)
時間: Tue May 25 10:07:01 2010
※ 引述《yule1224 (想參加登山隊)》之銘言:
: 這篇文章我看了兩次
: 恩 我還是有點不太懂 "格"
: 當初王陽明格竹 他是怎麼格的
: 他是坐在那,一只看著竹子,把心放空,等著有一些靈感嗎
: 他在這之中是在追求什麼?
: 在當時他的心理狀態是怎樣呢?
這篇文章是我在幾年前豁然開始了解時,所最先寫的文章,所以有所不足。
在後來我又寫的一系列《正觀中道》的文章亦有關連。
不妨您可以先讀《【書稿】正觀中道》的內容,可能會更容易了解。
以下我再說一些自己的看法。
王陽明年輕時格竹子,格到病倒,是因為當時他以為「格物致知」是要「即據外物而
求致道理」。所以將心放在身外物質境界上,而欲求理。就是將心神注意力放在外在
物質境界上,以為可以得到什麼道理。這不是用思維,而只是觀察,但卻沒有返觀自
心,只是投注於外在竹子物質現象上。後來他龍場一悟,發現其實「格物」並不是原
來年輕時所以為的這麼一回事,所以才談「心即理,致良知」。
: 所以說, 竹子這東西是王陽明內心所投射出來的東西,王陽明格這竹子,是希望
: 能了解到,去除思維對竹子概念,那這竹子會是什麼? 是這樣的嗎?
: 所以說下面所說的感離,就是一種去除內心思維的活動嗎?
不是去除,因為若用去除,只是用「非竹子」取代「竹子」,卻還是迷陷其中。
在《正觀中道〈虛柔第三〉》中,我是用「超越」一詞來代表。
其實沒有脫離心的物,也沒有脫離物的心。
心是「能知」,物是「所知」,兩者同存。「能知」覺「所知」,「所知」顯「能知」。
然而你所認定的心物分界,是在於你自己內返觀照的深淺。
譬如你現在看著這些文字,這些文字形象是一般人所以為的外物境界。
一般人是將感受、思維、念頭等以為是內心境界。
可是內觀深者,不但觀察文字形象是外物,就連一切感受、思維、念頭等也是外物境界。
所以他觀察物象,不僅只有物質形象,還有相關的許多心靈變化。
他藉由修習內觀,逐漸感離原來凡俗的內心境界,而返守真心境界。
原來凡俗的內心境界,被他捨離而成為外物境界,這就是「格物」。
捨離凡俗的內心境界,而逐漸返守真心,這就是「致知」。
: 道家所說的遺物,又是要怎麼做的,要怎麼執行呢?
《【書稿】正觀中道》〈虛柔第三〉就是講道家老莊,其中即有談及遺物境界。
先看〈虛柔第三〉,會比較容易了解以下所述。
儒家中庸入門的功夫是觀照到心中一切心念情緒,了悟有個超然於思慮情欲的「中心」。
觀照深入到連「中心」也是被觀照的外物境界後,更進一步觀照到時空泡沫與覺知虛空。
觀照者真心守神於覺知虛空,覺知虛空照顯時空泡沫,照見時空泡沫中的萬物現象變化,
就是道家所謂「遺物」。「遺物」是用來形容覺知虛空之超脫於時空泡沫一切凡塵物象。
觀照了悟有個超然於思慮情欲的「中心」後,再返觀此「中心」,去找是什麼在觀這中心。
簡單說,就是去找真正在觀的是誰?是什麼?
找到覺知虛空,就是「道」的境界,正如老子所謂『道之為物,......』。
更進一步,找到什麼也找不到了,所謂「虛空粉碎」,就是趨向「解脫」了,
正如莊子〈齊物論〉所謂『有以為未始有物者,至矣,盡矣,不可以加矣。』。
「遺物」還執著有「物」可遺,真正解脫則無物可遺。
關於修行上更詳盡的解析,未來我會盡力寫在《正觀中道》的後面章節。
我說的不一定正確,只是目前個人見解。
您若還有興趣,可以在網上找「梁乃崇」關於修行的文章,我受益於他的說教甚多。
雖然我不完全贊同他的觀點,但他是我在網上所見過在修行上說得最好的。
這是他一篇關於「開悟」的文章。
http://www.wretch.cc/blog/youngfamily/3456218
這是演講文集
http://www.101lge.idv.tw/0data/05.htm
這是機構網站
http://www.obf.org.tw
--
東海岐居 淑世明道 狂知狷行 浪遊混跡
潛心覺靈 顛思覆想 因成緣熟 了塵離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32.133.88
1F:推 yule1224:恩 謝謝我有些了解了 05/27 20:44
--
在陽明山的巨石上我向遠方的遊客吶喊:
"這區是哪裡?"....
"是金字塔"....
"金字塔? 金字塔在哪?"...."就在你們的屁股下面" 囧
http://www.wretch.cc/blog/yule122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2.2.114
※ 編輯: yule1224 來自: 114.32.2.114 (05/30 00:23)
2F:推 ilanese:在我看法,這篇還是著相,竟然還去找真正在觀的是誰,看到 05/30 00:22
3F:→ ilanese:這兒,我自己心中就立刻生出他後面說的「找不到」。 XD 05/30 00:22
4F:→ ilanese:「能觀」與「所觀」兩元狀態,在靜坐中是能體會到的,這不 05/30 00:24
5F:→ ilanese:會太難。 05/30 00:24
※ 編輯: yule1224 來自: 114.32.2.114 (05/30 00:25)
6F:推 ilanese:以前有寫一篇關於靜坐能觀與所觀的問題,現在忘了是在那一 05/30 00:27
7F:→ ilanese:篇了。 05/30 00:27
8F:推 solarjeff: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說話謙虛點好些 05/30 09:41
9F:推 mailchinger:我覺得儒家與道家的哲學觀其實是有很大的不同 不該混 05/30 09:46
10F:→ mailchinger:為一談 05/30 09:46
11F:推 ilanese:儒家的格物是不是真如文中的說法,恐怕也是個問題,畢竟幾 05/30 18:18
12F:→ ilanese:近失傳了。 05/30 18:18
13F:→ gamete:這是以釋道角度 解讀儒家思想. 但是儒家基本是認為 天行健 05/30 18:32
14F:→ gamete:就是說認為自然的運作是有規範 原則. 而不是純唯心 05/30 18:34
15F:→ gamete:就算王陽明的"達至自心良知本體" 還是強調要去惡存善 05/30 18:40
16F:→ ilanese:《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05/30 18:44
17F:→ ilanese:。」 05/30 18:44
18F:推 ilanese:「格物致知」在儒家本身也沒有一個定論,可參照維基百科的 05/30 19:24
19F:→ ilanese:說法。 05/30 19:24
20F:推 vicks:你看吧 中國人宇宙論跟本體論混在一起 06/01 19:56
21F:→ howfeeling:思想學說如此博而大,何必專注於門戶之見? 06/02 21:24
22F:→ howfeeling:道,本由心證。 06/02 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