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paulyung (黑山豬)
看板historia
標題Re: 越的來歷推測
時間Thu Mar 3 15:22:06 2005
主要是針對你說的技術成次東方較低,而且中國較少變化這句話。畢竟你
所舉的西方,從環地中海圈到中歐西歐北歐這麼大的範圍,而中國木造建
築只是東方建築的一部份而已,看看印度日本朝鮮越泰就會多出很多種類
與技術,況且時間點也是很重要。
東方是木建築結構,西方看到的主要是石材或是混泥土,磚構技術主要是
由西亞( 本來西亞就是泥磚技術較成熟) 傳到拜占亭。三種主潮流是由各
自環境與生活哲學所產生,沒有誰高誰低的問題。應該說在前工業時代,
這三種技術各自發展到最成熟的階段,很多附帶產生的工法至今也些還失
傳。
西方造石材間築,東方走木架構,不見得木架構技術層次是比較低,除了
兩邊環境的限制外,主要是對建築的哲學不同,西方造宗教性公共建築,
一棟建築可以蓋上百年,法老王從登基開始蓋自己的墳墓。可是秦始皇蓋
阿房宮只能容許幾年就要蓋好,中國蓋太和殿只能蓋三五年就要用( 當然
東方動員的人力是很龐大的,這關係到能動員的人力差距與政府力量差距
) ,中國對於建築跟對其他事情一樣,很講實用,這時哲學的不同。
河姆渡的榫接當然是比沒有榫接的木架構更合力學,這部分我也上過課,
圖片資料也看過,但是河姆渡時間也很長,前後長達兩千年。前段河姆渡
還在用獸骨做農具,這時青銅器大麥獸力還已經傳到北方來吧,所以文化
高低不是指有一項做標準。
http://www.tpec.org.tw/new17.htm
引用其中部分
河姆渡文化則是分布在長江流域下游新石器時代文化的例子。因遺址首先是在浙江
省餘姚縣的河姆渡被發現,故1976年命名之。據放射性碳素斷代,年代約為公元前
5000~前3300年。河姆渡文化分早、晚期。早期為約公元前5000~前4000年。晚期
為約公元前4000~前3300年
--------分隔線----------
可以說河姆渡算是中國木建築架構的源頭,河姆渡獨自栽培出水稻作物(
世界上第一個開始的) ,可能也是河姆渡獨自搞出養豬。可以證明中國應
該是多文明起源,除了黃河還有河姆渡跟三星堆。
※ 引述《popololos (popololos)》之銘言:
: 不好意思讓您見笑了,首先謝謝您的回覆<(_ _)>
不用這麼客氣,互相兔曹求進步而已~~~~0rz
: 我現在修台灣建築史,都市史是真的沒看過了..orz
: 但是我第一段的內容是完全照書或講義key上去的,可能是我的書太舊了不然就是它寫錯了
: 再者就是我斷章取義讓你誤會了,希望您能提醒我哪裡錯誤
某段建築史的書籍當然只會有某位作者的觀點,只是文明的評斷不只有
建築技術一項。
: ;31m→ 3mpaulyung;33m:另外榫接從河姆渡到唐宋,兩者技術差距很大。當 7m 59.104.29.155 03/03
: ;31m→ 3mpaulyung;33m:河姆渡時代沒有相對應的鐵器文明,那種榫接的強 7m 59.104.29.155 03/03
: ;31m→ 3mpaulyung;33m:度與切口的技術,恐怕不是你說的今天也一樣。 7m 59.104.29.155 03/03 m
: 您可能重點在技術,我的重點在木構架的形式,不過它的製造過程技術,
: 我就沒太大研究了,orz。我對現在的比較了解。
: 再者中國好像沒什麼地方比較優勢,我只是找她優勢的木工藝,(從小木工藝品至家具都有
: 建築大木構架的影子)做推測,這是她的重點文化跟西方不同的地方。河姆渡榫接形式雖然
: 跟唐宋差很多(唐宋比較花俏),也還沒出現最經典的斗拱,但基本榫接原理也都出現,
: 河姆渡距今約六、七千年是中國已知的最早採用榫卯技術構築木結構房屋的一個實例。
: 上面那一句很多書都這樣講,但如果還是有挖出更新更好的我就不知道了。
: 既然木構架建築是中國古代建築的主流,
: 有些書就大膽將浙江餘姚河姆渡的干欄式木構譽為華夏建築文化之源。
: 或許這些是他們的主關推測不能登正式舞台.不過我也深感贊同
: :我看很多評論,都說河姆渡文化在中國內同時代的遺址中,它的生產、生活水平處於領先
: :地位。詳細內容我沒有仔細去比較
: 這一句話我是真的不確定
應該說最適合當地( 對比於北方流域) 氣候環境的文明。
引用兩段
當地降水多,氣溫高,應屬常綠闊葉林和亞熱帶落葉闊葉林,森林有水鹿、野
豬、牛等動物。河姆渡出土的大量野生動物遺骸,以鹿科動物最多,當時最具
代表性的農具「骨耜 」即採用鹿、水牛的肩胛骨加工製成。密布如織的沼澤
,又為水生動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環境,也為發展漁獵、飼養提供了必要的
條件。
..............
杆欄式的房屋也反映出為適應南方高溫潮濕的生活環境。自然環境的不同,使
河姆渡文化與華北黃河流域文化有所差別
-------分隔線-----------
: :同時期的半波村落木柱與樑交接都用繩索綑綁再加泥塗,
: :這跟早期台灣原住民的木構架做法很像,之後不知是受了日本還是漢人的影響,
: :才變有榫接形式,且干欄式建築本來就比地下穴居還要費工費時。
北方地下半穴居是冬暖夏涼,南方地處潮濕,架高欄杆式建築幾乎一定的選項
。上面引用文章有題。
: 這一段我就真的照書上講的,不知錯在哪?
: 而且5000年後期的文化我沒有去比較,河姆渡文化在那時候消失,
: 後期北方建築也更加進步。
: 有人推測榫接技術可能是受河姆渡影響的,雖然可信度不大,
很可能是受河姆度影響,文明傳遞在兩千年內是很遠的,都可以從兩河流域把
牛羊小麥大麥青銅器傳到黃河流域來了,等到絲路沿途都有畜牧業之後,鐵器
文明只花四百年就傳到中國。何況只是同樣在相鄰的長江黃河流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04.29.155
1F:推 popololos:謝謝提供不同的觀點.... 220.130.88.179 03/03
2F:→ popololos:還有其他的知識 220.130.88.179 03/03
3F:推 paulyung:彼此彼此~~~~~ ^^ 59.104.29.155 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