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popololos (popololos)
看板historia
標題Re: 越的來歷推測
時間Wed Mar 2 23:17:27 2005
※ 引述《paulyung (黑山豬)》之銘言:
: ※ 引述《popololos (popololos)》之銘言:
: : 看完網路上很多有關河姆渡的文章
: : 我自己就胡亂推測:
: : ------------------------------------------------------------
: : 我們把中國初期的主要文明,大致都歸納在(夏?)商周民族。
: : 但會不會是商、周是外來民族,且武力強大,民族性格剽悍。
: : 所以佔領了黃河地區,就像蒙古和滿州佔地稱王。
: 另有一說夏商周其實是共存於北方流域的三個部落,以商朝始料來看,當
: 時中原應該還是類似部落社會,只是從族長共推變成某一部落獨大。其實
: 我比較好奇的是領導權繼承權產生問題,是否真如史料所言從夏朝開始就
: 是家天下,單一家族權力傳遞,而非共推。
: : 其實夏商的文化主體並不是從西亞帶過來的,而是跟當地的民族融會。
: : 中國自古以來南方經濟好像都比北方的強(?)
: : 新石器時期(南)河姆渡文化的建築構造,都比(北)半波型的建築還要來的進步。
: : 河姆渡文化早在六千年前就有榫卯技術,這跟中國精湛的木工藝技巧有很大的延續性。
: 經濟國力應該還是北方較強,河姆渡文明是拿來跟龍山文化同時期來比較的
我看很多評論,都說河姆渡文化在中國內同時代的遺址中,它的生產、生活水平處於領先
地位。詳細內容我沒有仔細去比較,至於建築的部份我是比較肯定的。
同時期的半波村落木柱與樑交接都用繩索綑綁再加泥塗,
這跟早期台灣原住民的木構架做法很像,之後不知是受了日本還是漢人的影響,
才變有榫接形式,且干欄式建築本來就比地下穴居還要費工費時。
: ,算是新石器時代後期了,差不多七八千到一萬年前,那時代還是採集與狩
: 獵捕魚時代。
: 到後來北方由西亞傳入青銅器與牛羊大麥小麥,耕作穀物與耕作家畜,卡路
: 里生產量就以十倍上增加,何況北方天然範圍較寬大,容易形成較大的部落
: 政府組織。黃土高原較適合簡單農耕工具與技術,大麥小麥等旱田的需要人
: 力也比稻米的水田低。
: 至於使否用金屬釘就是技術較低,用接榫技術較高,我抱持疑問。可能是北
就力學方面來講,接榫是比釘接好的,因為釘接它與木材的接觸面積小容易產生應力集中
產生破壞,所以結構上的強度比不上榫接,因為榫接接觸面積大,製作上也不易。
現在也看的出來,如果市面上販售的家具:一般接釘的價格都會比接榫的低。
而且中國在這一方面一直勝過西方(其實是專注的地方不同)
美國有一個博物館也專門在收集中式家具,它與現在家具多少有影響。
: 方青銅器鐵器的產業較興盛,南方還沒興盛。大家說接榫是技術好是看到後
: 來唐宋時代成熟的中國木架構,同樣你所說的西方木架構也是拿近代的西方
看河姆渡的接榫技巧形式,有的都跟現在差不多。
http://tinyurl.com/6pjej
像那個企口板做法,甚至現在的地板還是那樣做。
: 木建築來比,前後相差幾千年了。上古時代西亞興盛的是泥造建築,混入稻
不過這也是中國好笑的地方,中國的建築幾千年來都沒什麼變化,
中國的建築就好像大型的木工藝,雕粱畫棟,
都往人文的方向發展;加上一大堆限制的條例,連門的尺寸都要依照規定,不能亂改
就沒有西方建築活潑;再加上數理又沒有像西方有系統,木材也不能承受太大重量,
所以不能建築出偉大的作品。
: 桿麥殼細木條,就是土角厝,官方或宗教建築是用石造,那個時代西亞木造
: 建築技術似乎不怎麼樣。
: 接榫技術要蓋出好房子也是等到後來鐵器文明興盛後才可能成熟,畢竟工欲
: 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更別說要等到搬運獸力傳到南方來並且普及是何時了。
: : (其實中國什麼不會,最會搞接合榫卯的地方與西方木構架差很多,他們都是用金屬外
: : 力釘接合成)在加上自古稱南方都叫蠻,這個蠻字在甲骨文裡喻著很會養蟲織布的意思。
: : 所以中國喜歡建都在北方,因為他們對那邊太了解了知道親戚會過來分一杯羹,
: : 所以在那邊看哨。(這一句我亂寫的)
: 推 keku:稍微選一下字會比較好 >__< 140.109.214.254 03/02
: → keku:另外 黃土高原在周朝以前都是森林茂密的地貌 140.109.214.254 03/02
: → keku:經過這幾千年才被黃土覆蓋的 140.109.214.254 03/02
: 是,是,剛剛才去學會怎麼編輯,不太熟。
: 你說的範圍是關中平原跟河南河北,黃土高原的黃土是數十萬年來從西北內
: 外蒙新疆吹來的( 蒙古新疆沙漠化可是更早的事情),所以本來就土質鬆軟,
: 砍了樹依樣很容易開墾,利於早期初階的農耕工具與獸力來耕作,另外旱田
: 技術層次較低,不像水稻還有看時令要灌水放水的問題。
: ※ 編輯: paulyung 來自: 59.104.29.242 (03/02 14:06)
: 推 heartblue:據我看何炳棣的看法,他不認為古代黃土高原上 220.137.87.88 03/02
: → heartblue:會有許多森林的分布,頂多是草原而已.... 220.137.87.88 03/0
以北部的地下穴居來看,我覺得不太可能以前是很茂密的森林,
這樣的話地下太潮溼,一來不適合居住、二來也不好構築。總覺的以前氣溫高個幾度
,但沒差到那麼多。
--
其實我只懂這個部份.只會引述這方面的看法.其他一竅不通.多謝大家指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0.88.179
※ 編輯: popololos 來自: 220.130.88.179 (03/02 23:25)
※ 編輯: popololos 來自: 220.130.88.179 (03/02 23:28)
1F:推 paulyung:你肯定沒修過中國建築史,找本書去看看就知道你 59.104.29.155 03/03
2F:→ paulyung:說錯了,記得連都市史也要看看。 59.104.29.155 03/03
3F:→ paulyung:另外榫接從河姆渡到唐宋,兩者技術差距很大。當 59.104.29.155 03/03
4F:→ paulyung:河姆渡時代沒有相對應的鐵器文明,那種榫接的強 59.104.29.155 03/03
5F:→ paulyung:度與切口的技術,恐怕不是你說的今天也一樣。 59.104.29.155 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