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FreeLeaf (阿胡拉馬茲達)
看板historia
標題Re: [發問] 中國方言
時間Tue Feb 1 15:17:09 2005
※ 引述《StanKitty (我好甜)》之銘言:
: 標題: [發問] 中國方言
: 時間: Mon Jan 31 15:55:22 2005
:
: 請問一下
: 為什麼漢語各地方言
: 一方面難以相互理解
: 但二方面在音韻上又有非常緊密的對應關係呢?
: 漢語方言是起源於同一個語言然後流布到各地各自發展?
: 還是各地自行發展之後再相互交流呢?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 From: 140.112.214.200
: 推 lon0623:西歐各國的情形好像也跟中國滿類似 218.171.59.226 01/31
: 推 Yenfu35:我想是起源於一,而後各自發展。 140.114.229.32 02/01
先提醒一下,「方言」一詞在討論時最好不要跟英語的「dialect」放在一起看
不然可能會被兩邊的定義搞得昏頭。所以我建議在用「方言」一詞時,
就用中國傳統的用法,把它看成「各地不同的語種/腔調」就好。
從「dialect」來的條件﹝如說不同方言的人能互相理解之類的﹞都先放在一邊。
我覺得漢語方言音韻間的「緊密的對應關係」是學者的歸納,
還有研究韻書時產生的一點誤解﹝但這點我還不確定﹞
我的看法是,如果說《切韻》本身就是一本拼裝韻書,並不代表一時一地的方言
那說漢語各方言同出一源,也不過是說當時的《切韻》收集了各地方言,
後來這些方言還是各自發展。到了二十世紀有個漢名叫高本漢的外國人,
先認定《切韻》是源頭,然後說其他方言出自《切韻》而已。
又最近剛好在讀和上面的說法相關的東西,
也是為了解開在2026篇中自己留下的問題。
在那一篇中提到的「現存方言除了閩語白話音外皆可與切韻系統對應」
這或許可以稱為「高本漢(Bernhard J. Karlgren)模型」
因為是高本漢這老提出的,也是西方語言學對漢語的歷史最早的研究
高本漢模型對漢語語言學也有長達七八十年的影響﹝或許和便於統治也有關係﹞
但是一直都有人提出懷疑和修正
上星期讀到一篇羅杰瑞和柯蔚南的文章(Norman, J. & Coblin S., 1995)
文中就對高本漢模型有滿深刻的檢討﹝也幾乎把2026篇全滅 XD﹞
他們列出了高本漢模型的四大問題:
一、高本漢認為《切韻》反映的是一時一地實際使用的語言。不過羅、柯二氏
並不這樣認為。文中也有引用羅常培、陸志緯、陳寅恪、王力等人的說法,
這些學者也不認為《切韻》是個真的有人用的語言。
而且高本漢也認為《切韻》代表的方言是上層到「中下」階層的語言,
最基層的人還是說他們自己的土話。不過從拉丁語系的研究來看,現代的
法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等語言是發展自「通俗拉丁語」而不是知識
份子使用的「古典拉丁文」。從這裡看來,高本漢的說法似乎站不住腳。
二、高本漢認為比《切韻》稍晚的《韻鏡》代表唐代的長安話。不過高本漢
沒有提出任何歷史證據來支持他的說法。羅、柯二氏覺得就算承認高本漢的
說法的價值,這也應該只是個後續研究的題目,而不是當成確認過的事實。
三、高本漢認為唐代的長安話在唐朝的兩百多年中擴張到全中國,變成中國的
通行語。這是高本漢模型最大的問題。雖然傳統上認為首都所在地的方言
就會變成當時的官話,可是中國定都北京約五百年,明清兩朝的中央集權比
唐代更甚。即使這樣,北京的官話還是沒能對其他方言產生重大影響﹝雍正
朝還有失敗的官話補習班─正音書院﹞。而且唐朝在安史之亂後國力已不如前,
這樣要如何達到有強力中央集權撐腰的北方官話都做不到的事呢?
高本漢另一點被批評的是他用希臘通行語類比唐代長安話。不過羅、柯二氏
質疑的是,希臘通行語經過兩千年的發展,雖然有些方言有濃重的地方特色,
他們還是可以互相溝通。不過漢語方言已不過千年的發展就已經無法溝通,
各方言之間的差異竟比人家兩千年的希臘通行語還分化得更嚴重?
最後一點質疑是,現代各地方言的韻類都沒《切韻》系統那麼多,如果《切韻》
代表唐代的長安話,為什麼到了現代又被簡化成﹝相對起來﹞很少的韻類?
四、高本漢認為現代漢語方言除了閩語之外皆出自切韻系統。這個不用說了,
上面三點就把這一點推翻了。嗚乎~~﹝自己的2026也滅了﹞
=========STO 停止掉書袋開始回應文章的分隔線 Orz============
漢語方言到底是出自一源,還是各自發展再互相交流呢?
我比較傾向各自發展的說法,然後在目前的官話區又因為交流較頻繁,
所以整合出比較類似的語音系統。就像台灣和廈門整合了漳泉兩種腔調一樣。
東南各省比較不那麼容易交流的地方,則保留了自己的方言特色。
而「各自發展」的方法,我覺得這些漢語方言也不是那麼單純就在那裡
自己生出來的,而是一層又一層的語言隨著比較和平的移民或比較暴力的戰爭
覆蓋在某個地方,然後底層的語言和新覆蓋的語言互相交流才產生新的語言。
例如古時有越族住在福建﹝姑且先這樣稱﹞,漢人來了以後蓋上一層漢語層,
而這層漢語就和當地的閩越語交流產生新語。後來又有人帶來唐朝的漢語,
又一層漢語蓋在上面,然後產生新語言。後來這個語言來到台灣,在南島語上
又蓋了一層閩南語,閩南語就吸收了一些南島語的辭彙。戰後華語來到台灣,
到了現在不管是閩南語還是華語都互相受到對方一點影響。
這就是「各自發展」的方法﹝我自己認為的 XD﹞
當然也不排除「同出一源」的可能。只不過這個語言目前可能缺乏可考的文獻,
而且從希臘通行語的例子可以合理認為,若是現代漢語方言同出一源,
應該不可能在僅千年的時間就分化成好幾種無法互相理解的語言。
所以我個人覺得「各自發展」是個比較安全的說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3.229.19.251
1F:推 inosen:你漏了日本時代受日本漢字的影響 220.138.126.234 02/03
2F:→ FreeLeaf:那應該不是這篇文章討論的範圍吧? 63.229.19.251 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