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amchicken (什麼是貧窮?)
看板W-Philosophy
標題Re: [問題] 實有和存有
時間Sat Jan 29 11:43:36 2005
※ 引述《eilanwang (孟伶依舊美豔更勝以往)》之銘言:
: 這兩個是一樣的嗎
: 牟先生說Being是實有
: 那它是不是存有的意思阿
: 相較於存在(existence)來說
: 還是我的理解錯了
我沒看過他的書,
不過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Sein un Zeit裡面在講existence時,
都是在講Dasein的本性,而不是講存有。
SZ的工作是要探討存有的意義,
而海德格的作法是,透過分析“Dasein的”存有來說明存有的意義(SZ §2)。
所以,「Dasein的存有」和「存有」其實是有分別的。
而海德格在SZ談Dasein(人)這個存有者的存有(他的本性)時,
( in Heidegger's Texts, Wesen(essence) = Sein(Being) )
他是用「存在」(Existenz, existence)這個字來稱呼Dasein的存有的。
(SZ 43, BT 67)
所以對海德格來說,"existence"肯定是用來講人的存有,
而不是SZ要探討的“存有意義”的那個“存有”。
SZ的英譯者John Macquarrie和Edward Robinson,
很明智地把這兩者區分開來。
他們利用Being和Being in general在字面上的不同,
將「存有者的存有」與「存有」區別開來。
(這個明智區別其實不多不少暗示了SZ的一個理論困難,不過它與本po要旨無關,
就不多贅述了。)
特定名詞的譯名雖然不是可以譯者任意下的,
卻也沒有固定不變的譯名等在某處讓人去發掘。
最重要的是要看有沒有適切地表達原詞語在它所處脈絡下的意思吧。
陳榮華老師將Sein譯為「存有」(Realitaet則譯為「實有」)。
中國學者將Sein譯為「存在」。
(可是我認為這是個不適當的翻譯,因為它會與Dasin的存有:Existenz混淆)
而根據你的說法,牟宗三先生將Sein譯為「實有」。
譯名的選擇其實沒有是不是、對不對的問題,
只有適不適當的問題。
所以,上述三種Sein的譯法適不適當,就看它和其他詞語的譯名搭配起來,
能否表達出原來那個脈絡的意思來決定囉。
(寫得很不清楚,改了一下:p)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191.120
※ 編輯: iamchicken 來自: 140.112.191.120 (01/29 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