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reader (讀者)
看板W-Philosophy
標題Re: [請益] 困擾我很久的問題,為什麼宇宙中會有" …
時間Sat Jul 31 20:07:12 2004
※ 引述《A1Yoshi (寬廣 無際)》之銘言:
: 我怎麼會是集中在"功能面"的近似呢?這應該是妳的主張吧?
: 如果說你的"等價"包括了我所強調的主觀感覺,然後你提出足夠的證據證明
: 人造心智跟我們一樣有主觀感覺,那我想必須接受人造心智完美地成功。
: 問題是,妳如何證明人造心智跟我們一樣有主觀感覺?就像妳說的,真的要
: 懷疑,我連坐在隔壁的同學會不會有感覺我都無法確定。所以妳只要宣稱人
: 工心智跟我們一樣會有痛的感覺,妳就必須提出一個證明,證明她會痛。
: 妳問我,那為什麼我不問坐我隔壁的人會不會痛?我的答案是,他跟我一樣
: 都是人,由類似的材料組成,跟我一樣有一個肉身一個肉腦。如果人工心智
: 用的是跟我們一樣的材料,一樣是碳基生命,那我根本不覺得那是所謂的人
: 工智能,妳只是透過生物複製技術複製一個人,使一個人透過其它方式生出
: 來而已。如果這樣就算人工智能系統,那試管嬰兒也一樣算是人工智能系統
: 。這不算人工智能系統,因為他不是人工的。大腦並不是人設計的,身體如
: 何長也不是人設計的。人工智能系統應該從每一個細節都是人工的,而且材
: 料也和我們不一樣。它不一定非要是矽基,不一定要是金屬,但它至少不該
: 是跟我們一樣有DNA,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質。
你的理由並不成為確實的理由。
例如,我們也可以改由處理複雜的經驗和能力來判斷,例如三歲的辛福
孩子,不會懂得悲傷的感覺,但是曾經被背叛、傷害、欺悔,經過許多
經驗的人造心智,當它會嘆氣沉默,也能夠在對談中,說出深刻成熟的
話語時,也許就會有不少人願意相信,它有其真實的情感。
不同的理由,只是給予人們不同的信心水準。
世界上只有一種知識觸及真理,就是數學。被數學證明的事物,將永遠
不會錯誤。其他所有學科都做不到,都只是趨近真理的嘗試。
而科學,也不過是這個時代裡,最為成功的一種嘗試。科學並不證真,
它只能被證偽。一切科學理論都僅僅是人類自身對於外在世界的想像,
和巫術、魔法、文學、哲學等等,並沒有根本性的差異。
科學是當代占據自然詮釋權的一種意識形態而已。然而,它的成功,卻
也不是僥倖。其中,最為明顯的成就,就是科學預言的成功率,遠大於
其他學術。我們可以從一個科學理論,推得一個未知現象,再藉由驗證
此一未知現象,佐證科學理論的正確性,提昇人類對它的信心。
也因此,如果有人能提出一個感覺理論,而這個理論能合理解釋現存的
所有已知關於感覺的現象,並且能預言出可藉由實驗證實的未知現象,
那麼,當實驗證明成功,它就是在科學上能被承認的理論模型。
而若人造心智擁有由此一模型實作而得的結構,我們也就能夠在足夠的
信心水準下,說人造心智擁有感覺。
這是科學的證明路徑。
現在的問題是,這是你唯一相信的證明路徑。
但如果是不同機制呢?
若人造心智的自我感覺描述當中,符合人類的標準(這也是較為嚴格的
Turing Test 內容),也有未知的現象,而此現象在對人類作實驗後,
也得到證實。而人造心智有感覺的論點,也應當獲得足夠的信任。
又或是這樣:在人造心智中,就是包含著一些狀態,代表著某些感覺,
如果外在輸入能觸發這些狀態的變動,就是有感覺。如果能觸發某狀態
變動的事情,跟能讓人痛的事情是一致的,那麼就代表人造心智會跟人
一樣痛。若是沒有這樣的狀態,只是刺激反應和人類相近,則它會不會
感到痛,則要靠另外的方法才能知道。
也就是說,人造心智的感覺要被證明,是不乏方法的。也未必一定得要
透過感覺機制的理論才行,它未必是唯一路徑,就看主流觀點是否認同
這條證明路徑。
: 重點是這是一個典型的功能論model,而功能論本來就無法解決意識經驗內
: 容的問題。否則妳告訴我,為什麼這個模型就是會"產生"感覺?
就科學上,如果它就是能預言未知現象,能通過科學檢驗,則「感覺」
基本上就可以說是這麼一回事,它就是一個科學理論。
在科技上,感覺若被定義為非邏輯性神經刺激評估系統的意識輸出,
而且這個定義能夠滿足所有對於「感覺」一詞的規制,那麼,這樣的
系統「就是」感覺機制。妳能堅持人造心智的感覺和人不一定一樣,
卻就再也不能說人造心智沒有感覺。
: 妳談到核心了。對,這就是意識問題。一個人不可能在無意識前提下感覺到痛。
: 但意識不必然就等於妳所講的"控制身體絕大多數動作的機功能"。
: 一個具有內在調控能力的複雜系統為什麼就會產生感覺?
: 這裡就是妳應該要區分開來的地方。意識經驗,和調控功能兩者是兩件事。如果
: 妳要說她們是同一件事,妳得提出理由。否則計算機會做算術,人也會做算術,
: 人有自己在做算術的意識,計算機也會自己在做算術的意識。
差別在於,目前的計算機沒有評估系統,它不能知道做算術蠢不蠢、
好不好玩、累不累。
如果計算機有一個能源評估系統,當能源補充不足了,它就說它累了,
要休息一下,以修複能源補充系統,能源不夠了,則說它餓了,要去
補充能源,它可以不補充能源,但是它知道它能源不夠。
那我們憑什麼說計算機不知道累的感覺、不知道餓的感覺呢? 頂多說
它不知道人類累的感覺、餓的感覺,但它哪裡是不知道餓呢?
更有趣的是,如果它的能源不夠,卻說它不餓,那我們還可以說它在
說謊,因為透過它的能源評估系統,它明明就是餓了。
也就是說,更核心的問題,其實是立場問題。
--------------------------------------------------------------
我覺得,好像繞了很大一圈。
最終,得到的結論,就是「感覺」即「系統自我評估結果」。
承認它,"感覺" 就很簡單,不承認它,"感覺" 就很麻煩。
「人類的感覺」是已知最為複雜的自我評估系統,要完成並重現它,
則是另外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
而這又回到了基本現象和複雜現象的爭議。
知道水是不是等於要知道海?
知道生命是不是等於要知道人?
知道感覺是否等於要知道人類的感覺?
...
我的立場是 No, 所以我覺得我知道某些事。
有人認為是 Yes, 所以覺得沒有人知道某些事甚至是任何事。
而這個爭議,則彷彿蘇格拉底在雅典城四處找人追問的場景。
也許這就是哲學,哲學就是從這樣的立場開始吧。
我可以理解,卻難以接受。
: : 嗯... 那妳心目中的新科學是什麼樣子呢?
: Susan Blackmore, 2004, 'Consciousness -- An Introduction'
: 最後幾章有談到一些研究意識問題的第一人稱approach。不會很令人意外,
: 這些方法包括了:打坐,meditation....等。
: 不過這些方法是否該被稱做新科學,我覺得還很難說,但新科學主要是為了解決
: 意識問題,這點是肯定的。客觀科學的客觀研究法,漏掉了一大塊這世界真實存
: 在的主觀現象,新科學負責把這一大塊也納入科學的研究範疇內,試圖瞭解到底
: 這些主觀現象為什麼會存在,如何存在,還有存在所遵守的原理原則是什麼。
: 我心目中的新科學....至少該包含第一人稱approach,也許也該把第二人稱
: approach給抓進來。
我心目中,也有著新科學,或者更進一步說,新知識。
因為人類已開始進入新的疆域、新的世界,人類的新文明,正要建立在
它們之中,但我們對它們所知是如此貧乏,需要有人去探索、去開拓、
去研究。
這些世界包括了:
知識的世界 - 我們有很多知識,卻缺乏對於知識的知識。
心靈的世界 - 我們都有心靈,卻不了解心靈。
系統的世界 - 我們生存在無數的系統當中,卻往往看不見系統。
資訊的世界 - 我們終於來到了資訊之海的海邊,但然後呢?
它們都不屬於物理世界,物理世界的知識,幾乎都沒有用處。我們很可能
需要新的方法論與新的工具,但我還不知道那是什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2.17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