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popandy (pop)
看板W-Philosophy
標題[轉錄]邏輯悖論(4)
時間Fri Apr 16 11:08:45 2004
邏輯悖論(4)
By CP
From 哲學小報第十六號
上回我們簡單介紹了Tarski對於自我指涉型悖論所提出的解決方案:區分使用語言的層級
。當我們將這個方法運用在「我現在說的這句話是假話。」這樣的句子上,它似乎是可以消
除原來困擾我們的悖論問題,然而,這樣的分析真符合了我們使用這類句子時的情形嗎?當
某人說:「我現在說的這句話是假話。」他究竟是否真如Tarski所主張的那樣,使用了兩種
不同層級的語言?除了「碰巧」解決了這類句型的問題外,Tarski的方法是否可以提出其他
理由滿足我們上述的問題?如果你支持Tarski的解決之道,面對這樣的質疑,你會如何回應
?
有些哲學家提出了另一類跟自我指涉相關的句子,認為Tarski的方法對這類問題的解決並
沒有太大的幫助 —
「下個句子是假的。」(A)
「上個句子是真的。」(B)
根據Tarski的主張,我們必須區分開這兩句相互指涉的話所涉及語言的層次,可是以(A)
、(B)兩個句子來看,我們如何評判那一個的層次較高、那一個屬於Tarski所說的後設語
言呢?如果(A)為真,根據(A),則(B)為假,而(B)一旦為假,意謂著(A)為不真
,亦即(A)為假,得出一個矛盾;又如果(B)為真,則根據(B),(A)為真,(A)一
旦為真,意謂(B)為假,得出另一個矛盾。
在這個例子中,似乎很難找到一個顯明的標準下判斷,可是如此一來,我們便難以倚賴
Tarski的方法來解決它了。
Martin指出,[1] 傳統上考量說謊者悖論這類問題的時候,我們認為(S)「有一個語句指
涉到它自身,可是它是假話」,以Tarski的分析來看,他顯然反對(S),而主張(T)「
任一句話要為真,若且唯若(if and only if)這句話所說的是事實」,換言之,根據(T)
,一句話若指出了事實,它就為真,不可能為假;由這個角度看(S),如果一個語句指涉
到的那個語句是事實,這語句就不可能為假,在自我指涉的悖論中,這裡所提到的語句既
然指到的是它自己,這語句一定為真,所以我們在接受(T)的同時,(S)將被視為是錯
誤的,這兩點是相互矛盾的主張。
然而,為什麼認為(T)是對的,而(S)是錯的呢?情況也可能相反啊![2]
從Martin的分析出發,如果我們接受他對於(S)與(T)的區分,那麼在這兩點之間,我
們可以擁有好幾種不同的組合:(i)這兩者不相容,如我們上述所言,(S)錯,(T)對
— 這似乎是Tarski的立場;(i i)這兩者不相容,(S)對,(T)錯;(i i i)這兩者都
對,可是不相容;(iv)這兩者都錯;……等等等等,這許多不同的立場都有人為之辯護
。
對於這個問題的討論似乎還在進行著。可是,在這裡我們必須要結束這個話題了,如果你
對於這個討論感到興趣,我建議你可以找註一提到的那本書來看看。如果真的對一個問題
感到興趣,對之抽絲剝繭,是需要時間的,這個部分不是任何他人可以幫我們完成的。每
一個概念,仔細地追下去,都有寫出一本書的空間,這當然不是我個人的力量可以說盡的
,我只願,幾次的小小文章介紹下來,漸漸地大家會覺得,哲學並不是躲在一層神秘朦朧
的面紗背後,只要花點心思、時間,人人都可以不大困難地親近它。
下一回,我們將開始另一個新的主題。
-------------------------------------------------------------------------------
-
[1] Martin, R.L. (ed.) 1984, Recent Essays on Truth and the Liar Paradox,
Clarendon Press, Oxford, p.4.
[2] 有可能一個語句雖然提到了事實,但仍然缺乏真假值(如「我現在說的這句話是真話
嗎?」);如果這個主張是對的,那麼(T)似乎便是錯的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5.64
1F:→ aletheia:Martin去年有來台大開說謊者悖論的座談會 推 210.85.6.135 04/16
2F:→ aletheia:他人蠻有趣的 還是位大提琴家 推 210.85.6.135 04/16
3F:→ aletheia:他自嘲當時急著畢業 才挑說謊者悖論當題目 推 210.85.6.135 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