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popandy (pop)
看板W-Philosophy
標題[轉錄]邏輯悖論(3)
時間Fri Apr 16 11:05:37 2004
邏輯悖論(3)
By CP
From 哲學小報第十六號
我們已經介紹了幾個悖論,希望大家對於「什麼是一個悖論」、「為什麼我們稱之為悖論
」都已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邏輯上的悖論,當然不只有我們之前提到的那些,在哲學史的發展中,關於悖論的討論一
直沒有停止過,有興趣進一步瞭解的朋友可以翻翻Kneale, W.和Kneale M.所著的The
Development of Logic(1962, Clarendon Press, Oxford)以及Sainsbury, M.的
Paradoxes(1995, 2nd ed., Cambridge)這兩本書。
在這個系列的主題連載剩下來的篇幅中,我們將以「說謊者」(上期翻為「說謊的人」,
後文將改翻為「說謊者」)悖論為例,試圖秀一下在現代的哲學界討論裡頭,人們如何嘗
試著解決這個悖論。[1]
同樣用上回我們所舉的例句來說 — 我說:「我現在說的這句話是假話。」在哲學上,我
們說這是個自我指涉(self-reference)的句子:這個句子本身被作為在引號中所指涉的
對象,我們不曉得該如何判斷究竟引號中的話是真的還是假的。[2]
Tarski[3]的解決 —
Tarski將「真」、「假」視為語句中的述詞,因此,「s為真」可以述詞邏輯符號「Ts」表
示。他相信,「Ts若且唯若(if and only if)p」(這是Tarski著名的「T語式」
(T-scheme)。),舉例來說,「『雪是白的』為真若且唯若雪是白的」(其中,第一個
『雪是白的』這個語句對應著上述語式中的s,而第二個雪是白的則對應著上述語式中的
p,是s所指涉的對象)。
以這個方式看「說謊者」悖論,我們可以將之改寫為下列形式:
﹁Ts表示「我現在說的這句話是假話。」(其中,s代表我現在說的「那句話」;﹁表示
否定,﹁Ts就是說s這句話不真(亦即,s這句話為假)。)所以
s =「﹁Ts」
將﹁Ts帶入「T語式」,則我們得到
T「﹁Ts」 若且唯若﹁Ts(「﹁Ts」這句話要為真,若且唯若﹁Ts;其中,﹁Ts是
「﹁Ts」這句話中所指涉的對象。)
將語式左邊整理一下:
「我現在說的這句話是假話。」這句話要為真,那就是,s為真,那就是Ts。
由此,我們得到
Ts若且唯若﹁Ts
悖論於是產生。
Tarski對於這類悖論的解決,基本的觀念是區分不同等級(hierarchy)的語言,亦即,區
分「對象語言」(object language)與「後設語言」(meta-language);以這樣的方式
避免掉自我指涉的困難。根據Tarski,在T語式中,s是對象語言,Ts是後設語言(因此,
﹁Ts也是後設語言);s ≠「﹁Ts」,因為它們並不是同一等級的語言;只要s不等於
「﹁Ts」,就不會有自我指涉的問題,也就不會產生悖論。
你覺得Tarski的處理方式如何呢?
-------------------------------------------------------------------------------
-
[1] 之所以選擇這個悖論為例,除了因為這是個著名的悖論形式,有很多討論的文獻這個
理由之外,主要還是因為這個悖論所涉及的領域與我所感興趣的領域比較相關。這是一個
個人興趣的問題,在此稍作說明。如果有人願意為我們介紹其他悖論的發展,小編同樣歡
迎。
[2] 如果我說了一句真話,則「我現在說的這句話是假話。」這句話為真,依此,既然這
句話也是我說的,它應該為假,我們得到一個矛盾;如果我說了一句假話,則「我現在說
的這句話是假話。」這句話為假,亦即,「我現在說的這句話是真話」,我們又得到一個
矛盾;「我現在說的這句話是假話。」這句話要不為真,要不為假,無論那一種情形,我
們都得到矛盾。
[3] Alfred Tarski,1902-83,波蘭數學家,他的研究對當代邏輯學卓有貢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