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qtaro (哲思的流浪)
看板W-Philosophy
標題Re: 讀書會有感
時間Wed Jan 14 04:48:41 2004
※ 引述《kinddog (痛快)》之銘言:
: 以前的哲學家(還是以笛卡兒為例)是對社會大眾闡述其哲學思想的
: 之後哲學越來越走向學術 變成少數人在玩的東西
並不十分同意這種說法。西方哲學在早期就同時有這兩個面向
(社會大眾和少數人) 在隱隱衝突著了。而且在哲學高度學院
化的當下,仍可見「哲普書」滿街跑。
比如一則軼事。色雷沙的浣衣婦嗤笑跌進水井的泰勒斯說,你
連腳下的東西也看不清了,還想看清天上的東西?我的解釋是
,「忙著看腳下東西」的就是社會大眾,而「看天上東西」的
就是少數那幾個有哲思衝動的人。這兩種人本性既然扞格難合
,便注定要偶有齟齬。
或者兩則史實。柏拉圖寫對話錄給大眾看,另一方面,他又成
立了學院,搞他那現已失傳的院內教義。容我引申:院內教義
是不適合給大眾看的,只適合給愛智的一小撮人看。玩票的愛
智人,看看對話錄,讓腦袋打打結就好了。哲學家們很早就意
識到自己在玩的東西是只有少數人能玩的。
反觀斯賓諾莎。他拒絕人家給他的學術職位,他認為教學有損
於他的哲學研究。 (磨鏡片倒是對他研究自然科學大有幫助)
他在教授自己的學說給別人時也萬分小心,一旦認為某人並無
天資或心志,他就隨便教教笛卡兒的學說就算了。斯賓諾莎的
例子提醒我:哲學家傾向於搞小團體 (這不代表哲學家就不關
心其他學科的發展了) ,不過這個小團體不一定要以學術團體
的形式存在。
至於我們這個時代,為什麼哲學家的小團體幾乎都集中在學術
象牙塔裡頭,我覺得恐怕要怪到德國哲學頭上。大概是康德首
先把「哲學家作為勤勉的學者」這個 (無聊至極的) 生活理想
提出來的,之後的大哲學家幾乎無一例外都有學術背景 (連恨
死學者的尼釆都曾經是學者) 。
--
有人說這是輪迴 生生世世的纏綿
我卻相信是偶然 偶然發現你的好
(陳昇.南風)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4.38.201
1F:→ paleomort:柏拉圖的院內教義是指哪些篇章? 推 210.68.207.246 01/14
2F:→ iamchicken:哈 你跟柯普林斯敦還蠻熟的嘛...:) 推 210.208.149.5 01/14
3F:→ qtaro:院內教義早失傳啦~ 推 61.224.38.201 01/16
4F:→ qtaro:柯普林斯敦是誰啊?@_@ 推 61.224.38.201 01/16
5F:→ kinnard:Frederick Copleston 推 61.230.199.158 01/16
6F:→ qtaro:嘩啦啦~ 原來如此 感謝:) 推 61.216.33.24 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