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qtaro (哲思的流浪)
看板W-Philosophy
标题Re: 读书会有感
时间Wed Jan 14 04:48:41 2004
※ 引述《kinddog (痛快)》之铭言:
: 以前的哲学家(还是以笛卡儿为例)是对社会大众阐述其哲学思想的
: 之後哲学越来越走向学术 变成少数人在玩的东西
并不十分同意这种说法。西方哲学在早期就同时有这两个面向
(社会大众和少数人) 在隐隐冲突着了。而且在哲学高度学院
化的当下,仍可见「哲普书」满街跑。
比如一则轶事。色雷沙的浣衣妇嗤笑跌进水井的泰勒斯说,你
连脚下的东西也看不清了,还想看清天上的东西?我的解释是
,「忙着看脚下东西」的就是社会大众,而「看天上东西」的
就是少数那几个有哲思冲动的人。这两种人本性既然扞格难合
,便注定要偶有龃龉。
或者两则史实。柏拉图写对话录给大众看,另一方面,他又成
立了学院,搞他那现已失传的院内教义。容我引申:院内教义
是不适合给大众看的,只适合给爱智的一小撮人看。玩票的爱
智人,看看对话录,让脑袋打打结就好了。哲学家们很早就意
识到自己在玩的东西是只有少数人能玩的。
反观斯宾诺莎。他拒绝人家给他的学术职位,他认为教学有损
於他的哲学研究。 (磨镜片倒是对他研究自然科学大有帮助)
他在教授自己的学说给别人时也万分小心,一旦认为某人并无
天资或心志,他就随便教教笛卡儿的学说就算了。斯宾诺莎的
例子提醒我:哲学家倾向於搞小团体 (这不代表哲学家就不关
心其他学科的发展了) ,不过这个小团体不一定要以学术团体
的形式存在。
至於我们这个时代,为什麽哲学家的小团体几乎都集中在学术
象牙塔里头,我觉得恐怕要怪到德国哲学头上。大概是康德首
先把「哲学家作为勤勉的学者」这个 (无聊至极的) 生活理想
提出来的,之後的大哲学家几乎无一例外都有学术背景 (连恨
死学者的尼釆都曾经是学者) 。
--
有人说这是轮回 生生世世的缠绵
我却相信是偶然 偶然发现你的好
(陈昇.南风)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61.224.38.201
1F:→ paleomort:柏拉图的院内教义是指哪些篇章? 推 210.68.207.246 01/14
2F:→ iamchicken:哈 你跟柯普林斯敦还蛮熟的嘛...:) 推 210.208.149.5 01/14
3F:→ qtaro:院内教义早失传啦~ 推 61.224.38.201 01/16
4F:→ qtaro:柯普林斯敦是谁啊?@_@ 推 61.224.38.201 01/16
5F:→ kinnard:Frederick Copleston 推 61.230.199.158 01/16
6F:→ qtaro:哗啦啦~ 原来如此 感谢:) 推 61.216.33.24 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