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ilchFlasche (動手動腳找材料)
看板TW-language
標題Re: [請教] 台灣語言和方言的分類
時間Mon Apr 10 11:44:19 2006
※ 引述《olaqe (很愛過誰會捨得)》之銘言:
: ※ 引述《MilchFlasche (動手動腳找材料)》之銘言:
: : 出題的老師說到「語言」和「方言」,
: : 我揣測他會不會是按照傳統的說法,
: : 認為華語(「國語」)是「語言」,而閩南語和客語是「方言」?
: 請問上述所言,是哪一種傳統的說法?
: 不才對漢語方言稍有涉獵,沒聽過哪位語言學家以語言與方言來區分華語與閩客語。
: 在我看來,華語與閩南語客語的分別,是官方語言與非官方語言的分別。
謝謝:)我之前提到的、我所反對的,應該說是中國目前的通說,
而你說的,則可說是台灣某些頭腦比較清醒的人的認識;
基於原出題的老師到底怎麼想其實並不得而知,
所以我的帽子的確扣得太快:p
但正如Richter提到的,語言學家不會那樣想,
不代表大眾的認知就是正確的:)
大家一定常碰到搞不懂官方語言是什麼概念的人,
然後就把非官方語言當成「方言」了吧;
在我看來,這完全是台灣教育中社會科貧弱、和稀泥所導致。
: : 所以我想以下我的版本或許不會是他想要的?:p
: : 我的認知中,「語言」大致上是無法互相對話的人類溝通系統
: : (當然這很難科學性地界定)
: : 至於同一種「語言」當中,彼此能夠對話,但還是有些能夠辨別的差異時,
: : 可以區別出不同的「方言」。
: : 因此,從這個標準來看,台灣應該有二十種上下的語言,
: : 包括現今使用人口最多,同時也是官方語言、通用語的
: : 華語(一般稱「國語」,中國稱「普通話」),
: 給語言與方言界定分界確實不容易,不過據我淺薄所知,
: 不論是漢藏語系或印歐語系,都有同屬一個語言而彼此不能溝通的
: 這裡的溝通指的也就是,分屬兩個語言社群的人,所使用的語言彼此無法表情達意
: 但語言學家仍然把它們視為同一個語言底下的方言差異。
: 這意味著,除了溝通度之外,語言學家運用的是另一個標準。
: 這個標準是根據十九世紀以來歷史比較語言學所揭示的比較方法
: 以音韻規則對應為根據,如果兩個語言間能夠找到音韻規則對應
: 也就是說兩個語言之間存在同源詞,語言學家可以為這批同源詞構擬共同來源
: ,即使現在平面上兩個語言語音表現差得再遠。
: 語言學家仍然會有信心地認為,這兩個語言有共同的來源,
: 將他們放在在一個更長久的時間脈絡底下來看,某些語言的分化簡直可以視為方
: 言差異。
: 以我個人的看法,同源關係的探求比起溝通度這一標準應該更能解釋問題。
: 方言差異大到聽不懂,其實不足為奇。台灣的馬祖地區通行的語言是閩東方言,
: 據我所知主要是長樂腔。一個只懂閩南話的人到馬祖去聽當地的馬祖話,絕對是
: 完全聽不懂。然而,如果深入去研究,將會發現馬祖的閩東話跟閩南語在好些地
: 方有共同的表現,語言學家可以有信心地認為他們更早之前來自共同的祖先。
從歷史演進和親緣去認識語言的差異的確是很根本的,
我想我們的差異只在於定義和門檻的不同:
傳統的語言學可能把很大很大的差異仍然容納在方言的層次,容許「方言間無法通話」。
我的問題只在於,這,會不會是一種削足適屨?
如Richter所引用的語言差異百分比,還有所提到的「華語與某語的差異大於英、德」,
那麼從語言學的角度上來看,同樣的門檻是否應該一體適用?
若然,以西方對語言分立的寬鬆以及肯認來看,
則閩南、閩東、粵、客……通通都是和華語不同的語言,
連菲仕蘭語被認為異於荷、德;加利西亞語被視為異於葡語一樣(當然也還是有爭議),
它們是否更有資格?
若不然,那麼原因是什麼?政治力?中國的大一統?傳統認知?
我覺得這都是外部因素,應該可以被挑戰,而非繼續沿用;
或者,因為漢語族有共用的書寫媒介漢字,還有一大套的文讀音、
共通詞彙,所以應該被視為同一種漢語的分支?
這樣的話,法、西、葡、義等語也都用羅馬字母,讀音規則大致相近
(不像北歐語或英語對字母發音的詮釋和運用有那麼多創新),
同源的語幹、詞根也多得一塌糊塗,那麼要不要把它們歸回羅曼語的分支?
(先別急著反駁我的「語言論」,反正這類的論戰大家看多了;
我下面有打圓場的話才是重點:p)
: 漢語──華語(屬於官話方言,基礎是北京話)
: └閩語(閩南話泉、漳、潮;閩東話長樂腔、連江腔、福清腔)
: └客語(四縣腔、海陸腔、饒平腔、詔安腔、大埔腔)
: └其他漢語方言(1949年後隨國民黨到台灣來的新住民)
: 華語、閩語、客語及其他漢語方言,在本質上都是漢語這個大語言下的方言。
: 從長遠的時間來看,漢語屬於漢藏語系的一支,與藏語、緬甸語同源。
整理一下目前出現的三種觀點:
(會有點像是「中國只有一個;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一部份……」三段論法的調調:p)
一、「漢語是一種語言;華語(普通話)是現代漢語的標準
——意思就是說,講到「漢語」沒有別的,就是指華語;其他都是漢語的方言。」
這個說法應該是中國方的普遍認知(我曾向polyhedron求證,可爬前文)
二、「漢語是一種語言;華語在中、台等地作為官方語言,但也屬於官話方言;
其他都是漢語的方言,大家都是方言。」
這就是您說的,也是台灣邏輯正常一點的人寫的語言學教科書上的說法。
三、「漢語是語族的名稱,不只一種語言;華語屬於官話語支;
其他也都是不同分類下的各種語言。」是我很想推的說法:)
所以,或許像nakadachi所說的,不想再去爭漢語族應不應該跟羅曼語受同等待遇,
我覺得能認識到二或三,都無所謂,因為這兩種說法都把華、閩、客放在同一位階。
我比較不能接受的是「先把華語等同於漢語,然後再說其他都是漢語的方言」,
因為照三段論法推完,在中國「推普」的正當性會變得比台灣的國語教育還可怕。
我覺得邏輯怪怪的。閩南語是「國語」的方言?拜託,「國語」在1920年代制定出來前,
其他的語言早就發展了幾百年了。
還好我們是在台灣。可是就算在台灣,混淆的情況還是很嚴重。
「國語」這個概念,不只是官方語言而已,往往也象徵著語言上的標準、正統,
這就是過去「國語」給人的印象。
還好,因為閩南語、客家語和華語的差異實在太大,
台灣人從生活經驗當中也相當能體會三者的不同。
但是,認真問起來,
相信還是會有很多人一時糊塗,不小心給出「閩、客是國語的方言」這種答案來。
(這也不能怪人,畢竟學校、媒體連台灣和中國的關係都教不清楚,
何況其他的問題。)
Okay,所以我覺得olaque的說法也很可取,
而且好的教科書上的標準答案差不多就是這樣子。
我只是覺得,有用到「方言」這個概念的時候,認識不清的人太多了,
說不準被中國人催眠久了,很多人的想法還會從第二說被偷渡到第一說,
所以最好乾脆解構得徹底一點,把這些語言的差異從方言層次界定到語言層次
(照我上面說的也很合情合理不是嗎/ㄋㄞ/:p)
拉得越遠越好。我的考量就是這樣而已啦:)
: 南島語──泰雅語群
: └排灣語群
: └鄒語群
: 根據學者的研究,台灣有23個南島語言,從分類上看他們可以分為三群。
: 我們一般說的12族是文化上地理上的12個族。
: 舉例來說,阿美、布農、卑南、賽夏他們各自認為他們是不同的族群,差
: 異表現在文化層面、民俗傳統、祭祀儀式、居住地區等等。
: 但從語言分類上看,阿美、布農、卑南、賽夏這些都屬於排灣語這一群。
: 這一分類所用的標準,也就是前面我提到的歷史比較語言學的基本辦法。
: 台灣本來就是個多元族群的社會,近來又有許多外籍勞工,外籍新娘加入。
: 語言的種類也增加了屬於南亞語系的越南語、屬於台語系(Tai)的泰語等等。
: 也許有朝一日,這些現在新的、少數的語言也會與前述兩個語言一樣,成為第
: 三類、第四類的台灣語言。
這部份是未來或現在就一定要納入考量的:)
另外,其實沒有人調查過眷村裡各省語言的人口比例耶……只是他們都快凋零光了XD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34.140.130
※ 編輯: MilchFlasche 來自: 218.34.140.130 (04/10 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