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nakadachi ( NN )
看板TW-language
標題Re: 閩南音韻與中古音對應--關於匣母字一些心得
時間Wed Mar 8 13:09:21 2006
※ 引述《TWkid (沽名釣譽)》之銘言:
: 〈考求方言詞本字的音韻論證〉,李如龍
: 這篇文章以閩方言為例提出關於本字考證的要求及方法,
: 排除法、類推法、比照法,
: 並且必須聲韻調都能用古今音對應關係解釋,且經得起姊妹方言的驗證。
: 也提出廣韻音類跟現代方音之間的對應有正例、變例跟特例。
: 李如龍舉了許多前人提出的「本字」再做考證,
: 因此從中零碎地提出了關於中古音系聲韻調與現代方音的關係,
: 例如從例子當中我整理出匣母字在現代方音中有正例h以及變例k k’ 零聲母等現象。
: 其中考了「徛」字,廣韻渠綺切,站立之意。
: 而正好為了提問的關係,我無意中發現「徛」字在說文跟在廣韻中的切語似乎有所不同。
: 說文切語上字去為溪母,廣韻切語上字渠為群母,如此則一清一濁。
說文切語是從較早的孫緬"唐韻"抄出來的
而在廣韻被改掉了
其實這種冷僻字常常會有一字多切 切語改變 傳抄錯誤的情形
古人跟現代人一樣 遇到這種字常常不能確定發音
所以溪母變成群母也不能證明什麼
: 我問學長有說文清聲母到廣韻變成濁聲母的演變關係嗎?
: 學長說大體上說文跟廣韻的切語都是中古音系。
: 於是我們又從中古音系的聲類談回上古音的正變關係。
: 群母在黃季剛的說法古歸溪,到了陳新雄則歸入匣。
正變的說法個人認為現在已經過時了
群母古歸匣還是喻三古歸匣已經吵了很久
到底誰是正誰是變也說不清 現在一些新的說法 完全拋棄了"正變"的思維
認為群三喻三的三等介音有不同來源 直接去做上古音擬音
: 至此我突然發現,群母古歸匣,是否就是李如龍所謂匣母字中多有變例k k’的原因呢?
: 並且李如龍也提出古群母在閩方言裡讀做k’是常例,
: 至於「群」字本身在現代閩南語音中則為k,也許跟諧聲偏旁的君相關?
: 另外又聊到喻三古歸匣的說法,則又符合了匣母字有零聲母之變例的現象。
: 如此一來還真是有趣。
匣母歸零是古代吳語的現象 這點可以在"早期的"日本漢字音(一般稱吳音)中找到證明
應無疑問 例如 話wa 繪we
至於k k'是閩語固有的兩個層次
h 是源於中古時期的文讀音
張光宇認為
中原東部 中原西部 江東吳語 文讀
匣母 k- k'- 0- h-
青韻 -an -iaN -iN -in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0.92.196
※ 編輯: nakadachi 來自: 203.70.92.196 (03/08 13:17)
1F:推 TWkid:嗯,李如龍那篇文章是1988年的,《語言研究》期刊 03/08 13:24
※ 編輯: nakadachi 來自: 203.70.92.196 (03/08 13:35)
2F:推 olaqe:張先生的說法很難有證明 因為他等於要假定 在六朝之前 03/08 15:20
3F:→ olaqe:已經有方言進行了濁音清化 但衡之於歷史文獻 不免只是臆測 03/08 15:20
4F:→ olaqe:現在看的到的文獻 不論是域外對音或韻書 都無法支持濁音清化 03/08 15:22
5F:→ olaqe:在六朝之前已經發生 03/08 15:23
6F:推 olaqe:另外,匣母在閩語中,幾乎都是讀不送氣的k,送氣的似乎只有 03/08 15:28
7F:→ olaqe:kh似乎只有環一個字,這也是張先生理論我覺得需要再深論之處 03/08 15:29
你誤會了 濁音清化不是重點 因為清化是後起的
而是送氣與否 高本漢等人認為 濁音在清化之前濁音送不送氣 跟清化後送氣與否有關
葛毅卿從北方方言論定送氣與否跟聲調有關 但是閩語不能這樣解釋
而客家語贛語全部送氣 湘語全不送氣
於是猜測閩語的混亂是兩種來源混合的結果 至於推論中原東部和西部的根據就較弱了
至於讀kh的字並不只有環一個字 有"圜闔下(khe)寰糊嘩銜滑陷涸啣吭"等字
(引用駱嘉鵬的整理)
※ 編輯: nakadachi 來自: 203.70.51.22 (03/08 20:45)
※ 編輯: nakadachi 來自: 203.70.51.22 (03/08 21:13)
※ 編輯: nakadachi 來自: 203.70.51.22 (03/08 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