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nakadachi ( NN )
看板TW-language
標題Re: 漢字不是天生就和國語/華語/普通話這麼契合的!
時間Sun Jan 29 22:28:08 2006
從敦煌出土的各種文獻中,有許多是唐五代時期的通俗字書,
其中五種寫本殘卷是"字寶",裡面採用了許多唐代西北口語通俗的詞彙,
(唐代西北敦煌曾經被吐番佔領過一段時間 而此書就是寫於這時候)
將其本字寫出,用反切為其注音。
這本書的序文可以告訴我們當時口語和漢字書寫的配合情形
「凡人之運動,手足皆有名目。常言在口,字難得知。是以兆人之用,每妨下筆
,修撰著述,費於尋檢。雖以談吐,常致疑之;又俗猥剌之字,不在經史典籍之內
,聞於萬人理論之言,字多僻遠,口則言之,皆不知識。至於士大夫及轉學之客,
貪記書傳典籍之言,計心豈暇繁雜之字。每欲自書,或被人問,皆稱不識,何有恥
之下輩而慚言於寡知。則有無學之士、劣智之流,或云俗字不曉,斯言謬甚!今天下
士庶同流,庸賢相處,語論交接,十之七八皆以協俗,既俗字而不識,則言語之訛(言他)
矣。在上者,固不肯錄而示之;小學者,又貪輕易而傲之,致使曖昧賢愚蒙庶細無辯。」
(以下略)
魏晉南北朝之後,口語和文言的差異就越來越大,口語的記述卻一直沒有人注意,
沒有人整理使其規範化。士大夫覺得其「粗鄙」,覺得其無足輕重,倒不如把時間
花在背四書五經上。官府指定了詩文的韻書,但對於市井小民的口語漠不關心。
作者不認同這種情形,決心要整理相關的資料,編成一本俗字書。
在"字寶"之前,也有相關的俗字書,例如序文後面提到的"字統",還有"開蒙要訓
。當時的俗字必然是
各家不一,大異其趣。作者其實做的就是統一這些不同的寫法,寫成一本書方便查考
,如此而已。但是他的觀念卻是值得我們後人學習。
其實閩南語或台語都是有全漢字的寫法,不管是早期的歌仔冊、還是現在學者的考證,
都讓全漢字的寫法有了基礎。不過這又遇到了古人也遇到的問題,不統一。字寶的
作者承認有些字是假借字,只取其音借用。閩南語也是如此,而這種假借字最容易有不
統一的情形。這裡也沒有要提倡全漢字,只是要說明,每一種方法都有基礎,不管
是全漢、漢羅、全羅,都不是只有空殼沒有實質。而這種分歧,又面對社會大眾的
漠不關心,其實跟一千年前的唐代非常相似。可悲的是,一千多年後,這種問題還
是沒有解決。我們所需要的,是希望知識分子能投注更多心力,不要相互攻擊,
讓社會大眾改變獨尊國語白話文的觀念,消除對台語文的誤解
最後由官方出面統一。之前有網友提到,政治力介入是必要的。但是在政府推動本土語言
的同時,千萬不要忘記作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
(主要是讓大家知道古代使用漢字記述本土口語的情形
不單單只有北京話才有俗字(例如"很")和白話文來記錄口語
楚辭的"厲" 這個字就算是假借的俗字
意思是"選" 因為楚語的"選"是個侗台外來語(lek) 字音和中原不同
還有"熊"的念法(me)也是從侗台語系來的 也和中原不同 寫成"熊"算是訓讀
唐代的古白話 敦煌變文 也用了很多假借字 很多被北京話所吸收
像是 "這" "那" "的" "被" 當時都是佛經或是通俗文學用的俗字)
只是唐代到明清 白話文學都是以官話為基礎
讓其他非官話的語言受到忽略
很抱歉沒有論及前一篇的問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0.94.26
※ 編輯: nakadachi 來自: 203.70.94.26 (01/29 22:33)
※ 編輯: nakadachi 來自: 203.70.94.26 (01/29 22:42)
※ 編輯: nakadachi 來自: 203.70.94.26 (01/29 22:49)
※ 編輯: nakadachi 來自: 203.70.94.26 (01/29 22:52)
※ 編輯: nakadachi 來自: 203.70.94.26 (01/29 23:07)
1F:推 polyhedron:原來熊和羋就是一個字﹖我說怎麼楚王的姓都那麼混亂呢 01/30 03:45
2F:推 nakadachi:這點潘悟雲就指出來了 他的學生金理新又在書中講一次 01/30 20:38
※ 編輯: nakadachi 來自: 211.74.5.19 (02/06 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