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nakadachi ( NN )
看板TW-language
标题Re: 汉字不是天生就和国语/华语/普通话这麽契合的!
时间Sun Jan 29 22:28:08 2006
从敦煌出土的各种文献中,有许多是唐五代时期的通俗字书,
其中五种写本残卷是"字宝",里面采用了许多唐代西北口语通俗的词汇,
(唐代西北敦煌曾经被吐番占领过一段时间 而此书就是写於这时候)
将其本字写出,用反切为其注音。
这本书的序文可以告诉我们当时口语和汉字书写的配合情形
「凡人之运动,手足皆有名目。常言在口,字难得知。是以兆人之用,每妨下笔
,修撰着述,费於寻检。虽以谈吐,常致疑之;又俗猥剌之字,不在经史典籍之内
,闻於万人理论之言,字多僻远,口则言之,皆不知识。至於士大夫及转学之客,
贪记书传典籍之言,计心岂暇繁杂之字。每欲自书,或被人问,皆称不识,何有耻
之下辈而惭言於寡知。则有无学之士、劣智之流,或云俗字不晓,斯言谬甚!今天下
士庶同流,庸贤相处,语论交接,十之七八皆以协俗,既俗字而不识,则言语之讹(言他)
矣。在上者,固不肯录而示之;小学者,又贪轻易而傲之,致使暧昧贤愚蒙庶细无辩。」
(以下略)
魏晋南北朝之後,口语和文言的差异就越来越大,口语的记述却一直没有人注意,
没有人整理使其规范化。士大夫觉得其「粗鄙」,觉得其无足轻重,倒不如把时间
花在背四书五经上。官府指定了诗文的韵书,但对於市井小民的口语漠不关心。
作者不认同这种情形,决心要整理相关的资料,编成一本俗字书。
在"字宝"之前,也有相关的俗字书,例如序文後面提到的"字统",还有"开蒙要训
。当时的俗字必然是
各家不一,大异其趣。作者其实做的就是统一这些不同的写法,写成一本书方便查考
,如此而已。但是他的观念却是值得我们後人学习。
其实闽南语或台语都是有全汉字的写法,不管是早期的歌仔册、还是现在学者的考证,
都让全汉字的写法有了基础。不过这又遇到了古人也遇到的问题,不统一。字宝的
作者承认有些字是假借字,只取其音借用。闽南语也是如此,而这种假借字最容易有不
统一的情形。这里也没有要提倡全汉字,只是要说明,每一种方法都有基础,不管
是全汉、汉罗、全罗,都不是只有空壳没有实质。而这种分歧,又面对社会大众的
漠不关心,其实跟一千年前的唐代非常相似。可悲的是,一千多年後,这种问题还
是没有解决。我们所需要的,是希望知识分子能投注更多心力,不要相互攻击,
让社会大众改变独尊国语白话文的观念,消除对台语文的误解
最後由官方出面统一。之前有网友提到,政治力介入是必要的。但是在政府推动本土语言
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作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
(主要是让大家知道古代使用汉字记述本土口语的情形
不单单只有北京话才有俗字(例如"很")和白话文来记录口语
楚辞的"厉" 这个字就算是假借的俗字
意思是"选" 因为楚语的"选"是个侗台外来语(lek) 字音和中原不同
还有"熊"的念法(me)也是从侗台语系来的 也和中原不同 写成"熊"算是训读
唐代的古白话 敦煌变文 也用了很多假借字 很多被北京话所吸收
像是 "这" "那" "的" "被" 当时都是佛经或是通俗文学用的俗字)
只是唐代到明清 白话文学都是以官话为基础
让其他非官话的语言受到忽略
很抱歉没有论及前一篇的问题)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03.70.94.26
※ 编辑: nakadachi 来自: 203.70.94.26 (01/29 22:33)
※ 编辑: nakadachi 来自: 203.70.94.26 (01/29 22:42)
※ 编辑: nakadachi 来自: 203.70.94.26 (01/29 22:49)
※ 编辑: nakadachi 来自: 203.70.94.26 (01/29 22:52)
※ 编辑: nakadachi 来自: 203.70.94.26 (01/29 23:07)
1F:推 polyhedron:原来熊和芈就是一个字﹖我说怎麽楚王的姓都那麽混乱呢 01/30 03:45
2F:推 nakadachi:这点潘悟云就指出来了 他的学生金理新又在书中讲一次 01/30 20:38
※ 编辑: nakadachi 来自: 211.74.5.19 (02/06 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