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ilchFlasche (多元比國粹主義好)
看板TW-language
標題Re: 東南亞華人的姓氏
時間Wed Aug 24 08:53:59 2005
※ 引述《Richter78 (The Enigma)》之銘言:
: → polyhedron:如果祖先搬過家﹐豈不連姓都要一起改了﹖ 134.102.112.42 08/2
: → polyhedron:“母語”音變了﹐姓也就要跟著變了﹖ 134.102.112.42 08/2
: → polyhedron:本是同一家人﹐住到了各地﹐就不是一家人了﹖ 134.102.112.42 08/2
誰這麼說了?@_@
不過,再回頭想想,ngai11ke55姓he55 Kong24,
伊姓Kang55,又有一個大陸來說普通話的人姓Ciang55,[以上為我自己的拼音]
雖然寫起來都是「江」,不過那又如何?
我們還要抱起來大笑說「五百年前,合是一家」嗎?
這有意義嗎?(五百年前合是一家的機率極小,就算五千年前也未必)
有啦,對常常把「血濃於水」掛在嘴邊的人來說很有意義。
華南地區很多人口的漢姓是後來才改的唷……
這些都不是Richter說的喔~是我現在才說的。
: 推 polyhedron:漢文化基礎在字﹐不在音。拼音文字對漢語來說 134.102.112.42 08/2
: → polyhedron:跟上帝在巴別塔時做的事沒什麼區別 134.102.112.42 08/2
: → polyhedron:使用拼音文字、維護語音多元化(指語音)和維 134.102.112.42 08/2
: → polyhedron:護文字基本交流功能三者矛盾﹐不可三者並存 134.102.112.42 08/2
: → polyhedron:如果其它方言區的人用本方言我的姓的讀音稱呼 134.102.112.42 08/2
: → polyhedron:我﹐我不會有意見 134.102.112.42 08/2
你說的三者矛盾裡,使用拼音文字和維護文字基本交流功能或許的確是矛盾的,
不過「維護語音多元化」和「文字基本交流功能」,
在香港也好,在別的地方也好,應該從來就不矛盾吧?
既然你說,漢文化基礎在漢字,那麼只要有(古典)漢文或(近代)華文教育的地方,
那個地方的口語是哪種語言,一點都不影響他們使用漢字與別地方的人進行溝通,
香港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嗎?
拼音文字的使用我覺得是主要是對該語言族群內部,
當然,對族群之外有心要學這種語言的人來說,也是很重要的,
因為如果沒有適合的一套拼音的話,光看漢字是無法學到正確的發音的。
我認為拼音文字沒有必要完全被扼殺,而是依社群及場合使用。
如果是這種公開論壇,母語不管是哪一種的人都會使用到的時候,
用漢字寫成的華語當然最能保證最多人的理解;
但如果是立志書寫閩南語、客語、粵語、吳語的個人blog或是Wikipedia版本的話,
漢字和拼音文字的使用比例如何調配,還是要看本人或該社群的決定。
至於專有名詞又不一樣了。專有名詞跟一般名詞不同之處是它具有高度的人格性
(地名、國名也暫時先擬人化吧)
我用閩南語講很多一般名詞的時候,全部用拼音文字寫下來的話,
是不可能讓沒學過閩南語的人看懂的,所以為了盡可能達成溝通目的,
並且同時仍用母語寫作,那麼適度的漢字使用是很有利的
(就像華人可以猜日文——不過要弄對肯定否定——一樣)
但是人名、地名卻不一樣,一個人或一個地區的人用什麼樣的語音自稱,
卻至少應該是在面對面溝通上予以尊重的。
: 推 Richter78:自己的姓名要怎麼叫,是基本人權 218.166.71.35 08/24
: 推 Richter78:語言音變,聲音自然跟著變,但那不是被強迫改ꨠ 218.166.71.35 08/24
: 推 polyhedron:名字是別人用來稱呼你的﹐是社會的一部分 134.102.112.42 08/24
: 推 Richter78:採用別人自稱,是人權社會的象徵 218.166.71.35 08/24
名字是社會的一部份,但不代表社會一定要幫那個人決定讀音,
也可以是整個社會接受那個人的自稱,這並沒有矛盾。
中國因為華語和漢字獨霸,可能比較無法深刻體會語音差異,
(反正和華語文讀音不同的都是「方音」,不足採是嗎?)
那麼我們就拉到國際社會上來看吧。
韓國的首都是Seoul,外港是Incheon;日本首都是Tokyo,外港是Yokohama,
這些拼音都成為國際通行的譯名,用英語發音唸的話,和當地人的自稱也不會差太遠,
這才是國際社會的習慣不是嗎?(雖說用英語發音其實永遠都還不夠道地)
「名從主人」是基本。Hancheng, Renchuan, Dongjing, Hengbin [以上漢拼]
這些讀音在中國、台灣或許很通行,
但根本無法和當地人溝通,也無法讓國際上的其他人士聽懂。
試想,如果日本人來一直說著「Hokukyo」(「北」的訓讀音),
北京人一定也聽得鴉鴉無吧?(更別說觸犯「中日民族情感」大忌了,該打!)
日本領台時期,「台北」在文獻上也被註為「Taihoku」,
但時至今日,日本人都慢慢用音讀來稱呼華人的地名了(當然「音讀」還是有差喔),
甚至直接用片假名標音,視為外來語。
如果日本、韓國人直接對著我們,用日語、韓語的漢字讀音讀我們的姓名,
先不說尊重的問題,至少溝通上就隔了一層,
反過來如果將我們自己熟悉的發音直譯為日語、韓語時,當然就皆大歡喜,
對方有什麼樣的堅持非要用他的發音唸我的名字呢?那感覺叫的好像不是我一樣,
我也大可相應不理啊。
同樣地,我們叫日本人或韓國人的時候,也是按他們自己的讀音去叫,
才最能符應對方的人格,達成溝通的目的不是嗎?
所以,強迫用一種統一的漢字讀音去讀所有通行漢字地區的地名,
這又是什麼樣的社會習慣呢?是中國和台灣這種有官方華語權威的國家的集體意識吧?
也許這樣的社會中有人會討厭,日本人和韓國人「總是用自己的方法讀漢字」,
要不是很難將他們納入政治上的統一,早就禁止他們了云云。
(當然不是說所有人都這樣想)
有這種普遍觀念,也難怪會抵制人家要求以「首爾」音譯的呼籲了
(而事實上,Seoul根本還找不到漢字的「本字」呢!它根本就不是漢語借詞來的)
全世界也只剩下中國在堅持Hancheng了,台灣也逐漸在改變當中,
報章雜誌乃至韓劇的翻譯配音,採用Shouer的情況是越來越多了。
日本更是早就都用Souru(ソウル)了。
不過,放心好了,華人圈當中會像Richter一樣主張在護照上寫母語拼音,
好讓外國人可以唸出接近的發音的人,
大概還會是極少數人吧,我自己就從來沒想過可以這樣子,
可能我的華語使用率太高了。
不過,如果有人願意那樣做的時候,我不覺得有什麼不好。
當然,解構「同姓」的親緣關係、減少漢字的使用等等,
對於整個中國的國族建構來說又會大大削弱兩種膠結力了,
因此人們會很在意這種事吧。不過,再說下去,才真的是意識型態問題哩……
在此停筆。
: → polyhedron:我想弄清楚﹐這是政治或者意識形態版面還是學 134.102.112.42 08/24
: → polyhedron:術版面﹖到這之前﹐這個板討論至少還是披著學 134.102.112.42 08/24
: → polyhedron:術的外衣﹐我才樂得參加。如果赤裸裸的開始意 134.102.112.42 08/24
: → polyhedron:識形態爭論﹐那麼免談 134.102.112.42 08/24
--
Wikipedia,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Wiki:網路新革命
無限成長的知識,人人都可以是
作者。
pedia:知識的殿堂
全人類共同維護的公共財,讓網路上不再充斥似是而非的
垃圾。
英文版詞條之豐富可以嚇死你,看這裡:
http://en.wikipedia.org/wiki/Main_Page
趕快註冊登入 中文版開始成長中,台灣網友多加油,別讓簡體字稱霸
分享你的知識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6%96%E9%A0%81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34.140.130
1F:→ MilchFlasche:至於Richter說的「音在姓在」我也很贊同 218.34.140.130 08/24
2F:→ MilchFlasche:人類並不是沒有文字就一定活不下去, 218.34.140.130 08/24
3F:→ MilchFlasche:口耳相傳的知識也頑固生存了千百年。 218.34.140.130 08/24
4F:推 weichia:Hoku 是「北」的音讀,訓讀是Kita 61.223.101.192 08/24
5F:→ MilchFlasche:對,果然被抓包了。不過它是「差很多」 218.34.140.130 08/24
6F:→ MilchFlasche:的音讀就是了。 218.34.140.130 08/24
7F:推 polyhedron:我支持日本人管北京叫Hokkyou﹐反而我覺得叫 61.51.57.67 08/25
8F:→ polyhedron:pekin不太好。。。雖然還能接受 61.51.57.67 08/25
9F:推 tiuseensii:Seoul有人找到對應字:首邑. 59.105.164.205 08/27
10F:推 Adonais:記得Pekin是法文?音譯閩語? 61.229.140.243 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