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nosen (小王子的冒險)
看板TW-language
標題Re: [轉錄] 閩南語文字的前景:比較悲觀的看法
時間Wed May 25 14:56:42 2005
這就是現在的現狀,一方面是華語已經形成優勢,臺灣各語言形成其通用語文字化的時機
已過,另一方面是現在雙聲帶很多,會台語(以下不贅言,指臺灣各語言,主要討論HOLO
語及客語)又會華語的人很多,但是他們幾乎只會一種文字系統,就是漢字書寫為主的華
語漢字系統。
先說,第一方面,如果我們看語言標準化的過程,在絕大部分的國家都與民族主義掛勾
亞非等殖民地,則是由於脫離宗主國而取得政治上的自主權,於是紛紛創建自己的
文字,以東亞為例,最著名的就是韓國及越南,韓國原先是受日本統治,但其韓文書寫
仍有著大量的漢字,直到二戰後才斷然完全採用諺文書寫。而越南則是推行羅馬拼音文字
以消除漢字的影響。
這些國家原先是中華帝國周邊國家,受漢字影響很深,而且政治上也一直是藩屬地位,
我們可以發現在中華帝國崩解前,看不出漢字被挑戰的可能性。直到二戰後民族主義
高漲,脫漢字化的潮流才蔚然形成,但我們要注意這還是需要取得政治上的自主權才有可
能達到這一點,亦即文字標準化是一定要跟國家權力扯上關係的。日本為什麼不需要廢除
漢字,我覺得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距離造成的,身處島國的日本,在九世紀就已經使用假名
來形成安全閥,而且加上位處島國,除了所謂蒙古襲來外,根本沒有受到中國大陸政權
威脅的可能性。而韓國越南則是直接處於與中華帝國接觸,這點造成在文化上長期
「依附」中國,所以無法自由自在發展自己的文字書寫。這點是我個人的見解。
總之,台灣的文化位置恰好與其政治位置若合符節,也就是臺灣一直以來就不是有著
自己政治主體的地方,南島語族優勢時期是各部族分立,荷蘭人來建立荷蘭人為中心
的政權,鄭氏是流亡政權,清朝以後臺灣被設為一般郡縣,日本時代是民族主義形成
的關鍵時期,有一個外族,試圖傳授日語外語給臺灣人,而這個時期只有教會羅馬字
形成一個對抗的可能,但羅馬字縱然擁有一百多年歷史,但我們要知道:
這主要不過是教會內部的流通語,主要僅有教友才有可能流利使用。
也就是當時台語白話文的書寫方式,只有教會羅馬字一途,而在1930年代蔡培火要求日本
總督府當局讓其公開四處教授羅馬字,受到嚴厲打壓,指稱這些羅馬字會妨礙
日文的推行!這點倒是跟曾前部長的語調如出一轍,時空隔七十年,中華民國教育部長
的言論跟總督府學務局長言論一模一樣,不證實臺灣仍是殖民情境?
臺灣戰後,也不是作為殖民地被解放,先不論法理上的問題,在實際上卻是被當作中華
民國的一省來處理,日語被打壓,新的國語成為新的標準。
這就是歷史轉捩點:在1945年-1960年間,世界殖民地解放之際,臺灣的解放是他人帶
來的,也失去了其主體性,這就是場所的悲哀。臺灣又由於韓戰而使得國民黨受到美國
援救而繼續存在外來政權。
戰後臺灣的語言部分本來在日本人的強力推行日語下,逐漸喪失活力,戰後初期一段時
間,使得臺灣能夠在語言部分得到休養生息機會,這也是台語仍能殘存至今的原因。
但後來隨著國民黨統治危機,也一方面在島內已經完全控制,所以開始大肆壓縮
台語,形成台語的危機時期,這段時期大概從1970年代開始。
至於文字,也就不用講了,根本就不可能有機會存續,連教會羅馬字也在1969年唯一
定期出刊的教會公報改用漢字版,而失去刊物園地。
所以時機已經錯失,華語的文字優勢還有出版品優勢已經形成,台語現在只有在某些
場所還有語言流通,如果長此以往,台語的語言流通也可能逐漸失去活力而成死語。
現在甚至還出現台語被污名化的現象,台語變成是被污名化的語言,認為是罵髒話的
時候表現氣魄的用語,台語變成是沒有讀書者的用語,這些都是我朋友跟我實際的經驗
如何去污名化也許是第一步要作的,先恢復信心,然後建構一個空間可以自然使用台語
再來是文字的標準化,這點是蠻重要的。
如果要我說:全漢字,沒有則造字是可行的,因為大家都會漢字,但如何區別華語漢字
是一問題,標音系統則採用羅馬拼音。電腦輸入法可以有羅馬拼音的輸入法,然後
可以選字詞,這樣可以很快正音。
不過台語能在多大程度上保留,有否可能成為書寫文字?我是很持悲觀態度的。
※ 引述《FreeLeaf (阿胡拉馬茲達)》之銘言:
: ※ [本文轉錄自 historia 看板]
: 作者: FreeLeaf (阿胡拉馬茲達) 看板: historia
: 標題: Re: [發問] 方言中文
: 時間: Tue Feb 1 13:32:19 2005
: ※ 引述《ilha (Formosa)》之銘言:
: : 請問一下 如果把大陸的閩南文學、閩南社會
: : 也納入閩南語文字建夠的努力範圍之中
: : 可否解決小眾使用的困境呢?
: 我覺得還是沒辦法,因為這不是使用人口的問題,而是功能的問題
: 還是以台灣為例好了
: 以前閩南語的白話字﹝也就是教會羅馬字﹞可以算達到一個實用的程度
: 當時的白話字:
: 一、有刊物﹝台灣教會公報,1885~1969/03用白話字發行﹞
: 二、與漢文、日文有功能和使用者的區隔
: 三、有會讀會寫的使用者;
: 四、更重要的是,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的時候識漢字率不高
: 易學易用的白話字對漢字和日文有競爭力
: 有上述四個條件才造成白話字的穩定使用,
: 而且這個穩定的情況並不需要太多的人口就可以維持幾十年。
: 不過後來因為種種人為因素,白話字的使用越來越少,
: 連最後的據點──教會──都失去,
: 使得現在的白話字反而變成一個需要人力投入才有機會再度回到大眾領域
: 但是現在台灣的語言環境,不管是洪惟仁還是鄭良偉的文字化方法,甚至白話字
: 都不具有二十世紀初時白話字有的四個條件
: 一、沒有穩定的刊物
: 二、與華語文的功能還不知道如何區別
: 三、使用者不明確
: 四、最糟糕的問題,因教育普及和五十多年的國語運動,
: 「可能」有能力寫閩南文的人也會華語文。這樣一來華語文和閩南文
: 在功能上無法區別,使用者也重疊,這要怎樣形成穩定的使用習慣?
: 因此,我覺得閩南語文在大眾場域還是沒辦法與已佔優勢的華語文平起平坐。
: 只能在小眾領域,如教科書、宗教、比較講求聲韻的閩南語詩,
: 勉強取得一個比較穩定的使用。
: 不過即使要達到小眾領域的使用,我覺得還是要很拼才有可能。
: ﹝簡單來說,我對閩南語文的前景比較悲觀﹞
--
To be or not to be.That's the questio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8.120.77
※ 編輯: inosen 來自: 220.138.120.77 (05/25 15:04)
1F:推 chenpeishin:Me2 134.208.34.93 05/25
2F:推 polyhedron:我覺得全用漢字加上造字是不可行的﹐必須用現 134.102.70.152 05/26
3F:→ polyhedron:有漢字或羅馬字纔可能在電腦時代推行開 134.102.70.152 05/26
4F:推 inosen:我的論點是:文字系統採全漢字加上新造字 220.139.88.223 05/26
5F:→ inosen:標音系統採用:羅馬拼音,如此再配合發明台語輸入 220.139.88.223 05/26
6F:→ inosen:法,可以採用如自然輸入法那樣,拼音後就能選字 220.139.88.223 05/26
7F:→ inosen:羅馬拼音要學,因為可以正音,但採用漢字是為了 220.139.88.223 05/26
8F:→ inosen:現在的人主要是是受漢字影響很深 220.139.88.223 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