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garson (在天花板行走的貓)
看板Philosophy
標題Re: [問題] 請問後現代主義的[文本性]..
時間Sun Sep 1 23:16:25 2002
※ 引述《[email protected] (身世兩相棄)》之銘言:
: ==> [email protected] (在天花板行走的貓) 提到:
: > 後現代主義提出了"文本性"(textuality),指出了文本性的三個特性:
: > 文本的自主性(intratextuality),交叉性(intertextuality),外在性(extratextuality)
: > 其中文本的外在性,使得通過史料來判斷史實真假,完全不可能.歷史的主觀與客觀性遭
: > 到了推翻....
: > 請問,有人可以為我略述一下三個"性"對歷史學的影響,以及外在性為何會造成
: > 這種結果(主客觀的界限消失)嗎?
: 首先我覺得你的說法就不清不楚,
: 「其中文本的外在性,使得通過史料來判斷史實真假,完全不可能」是倒果為因。
: 暫時拋開這三個怪怪的翻譯名詞,
: intratextuality指的似乎是一個文本內在的文本性,
: 例如紅樓夢裡警幻仙姑的預言可以和人物後來的遭遇互相解釋;
: intertextuality好像有人把它翻成「互為文本性」,
: 是說在甲文本之外又有乙文本、丙文本等等可以和它互相解釋,
: 例如我們可以談韓非子受到的老子的影響;
: 而extratextuality根據我的理解,
: 可能是說一個文本跟外在環境的關係,
: 例如傳統的文學研究方式會去討論杜甫詩作為「詩史」所反映的歷史、社會事件,
: 而這正是後現代主義(應該說是後結構或解構主義,所以你的前提就有問題)所反對的。
: 剩下的若你有興趣再說。
呵呵...或許我的問題說的不夠清楚吧..
我的問題是:
文本的這幾個特性,是如何導致歷史的主客觀性遭到推翻?
至於這三個名詞是我引用一本翻譯書(論史學史的書)的,可能和哲學書上的翻譯不太
一樣..
但妳為這三個名詞的解釋,和我之前所看到的差不多..
可以為我從史學的角度多作闡釋嗎??
不管如何,謝謝妳的回答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2.19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