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Philosophy 板


LINE

※ [本文转录自 Confucianism 看板 #1Kos7Dvn ] 作者: kuopohung ((风之过客)在场的缺席) 看板: Confucianism 标题: [讨论] 儒殇 时间: Fri Jan 30 18:49:45 2015 复制 http://0rz.tw/HksAN 儒殇(作者中正大学陈瑞麟:台哲会申论20111022) . 2011年10月18日 23:47 儒殇 陈瑞麟 中正大学哲学系 [email protected] 如果可以,我宁愿不要有这场论坛,我也不必写这篇文章。但是我不得不提笔为文, 因为我有一个小孩,他未来「必选」四书。他还小,虽然我预期这个课程政策将昙花一现 ,但是仍然忧心忡忡。理论上他可以不选四书,但是学测必考,他不得不读,否则竞争力 不足。结果,必选形同必修。他将重蹈他父亲浑浑噩噩的旧路。一百年了,从民初鲁迅呐 喊到今天,一代又一代地走回头路,汉语族群似乎陷於永劫循环的恶梦? 悼念我已逝的空白青春 我们这一代台湾人国中高中必修「中国文化基本教材」,一共读了六年。我从未萌生任何 反抗意识,行礼如仪地死记孔子言论,虽然今天我也忘了一大半。《孟子》太长了,背不 起来,不过梁惠王章的「利义之辨」论证,倒是被我用为大学《逻辑与思考》教科书的习 题。《中庸》几乎没有印象,只记得「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三句 话大概是日後读中国哲学时不断看到的。《大学》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这些咒语似的格言国中就记住了,因为写作文常常引用。但是我记忆最深的 仍然是国文与历史教科书不断强调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道统:从黄帝、尧、舜、禹、汤、 文武周公、孔子、颜回、曾子、孟子…一直到(空一格)国父孙中山先生、「永恒的」( 空一格)先总统蒋公(最好不必讲他的名讳「中正」,更不能叫「介石」)、蒋总统(空 一格)经国先生,「吾道一以贯之」。 国小已让我接受了六年党化教育。我是喜欢阅读的人,十二岁前就读过不少人物传记,崇 景国父、蒋公等「伟人」,感叹自己生不逢时,不能追随他们投入动荡的大时代。我曾立 志当飞行员,跻身反攻大陆的第一线,消灭万恶共匪。(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庆幸自己生 对了时代,也很早就近视不能当飞行员,否则今天我可能只是一堆不知名的枯骨,或者老 旧战机「空中棺材」的殉葬者。) 拜中国文化基本教材之赐,中学开始孺慕「伟大」的中国文化,为「中华民族花果飘零」 感伤,立志成为道统的继承者,复兴中华文化,自然也是不折不扣儒家和三民主义的信徒 。(那个年代,哪个中学生谁能区分中华文化、儒家和三民主义?)一个乖乖牌的小孩, 没有青春骚动、常常忧国忧民,黑框眼镜中的稚嫰面容,却散发老学究的气息,随时随地 「三省吾身」,省察自己的内心。可是,身为性成熟的青少年,我无法扼制自己的性冲动 ,常常有罪恶感。虽然《孟子》里有「知好色则慕少艾」,我却没有读过这句话(即使读 了也不懂其义),因此不敢与异性沟通,甚至抑制这种念头。中学六年身在所谓的「和尚 班级」,我完全没有发展出与异性互动的能力,这种窘境一直延续到大学前三年。 高中时曾一度政治「越轨」,「偷看」党外杂志,深受震撼,真的吗?我看到一个和教育 完全不同的世界。很深的罪恶感再次袭击我。後来说服自己,党外杂志讲的都是假的,他 们是阴谋的暴力份子,我回到了自己安稳的信念世界中。1988年蒋经国去世,我在一个思 想性社团留下哀伤悼念的文字,不料被学长和学姊狠狠嘲笑。我很难堪,足足有一年不再 进入该社团。天佑台湾!天佑我!台湾很快地朝向民主的道路大步前进,大环境资讯一点 一滴地渗入我的眼帘鼓膜,我不能再假装鸵鸟。鼓起勇气回到社团并投入校园民主运动, 参与1990年三月学运──台湾民主化启蒙了我的心智,也解放了我的性自抑。 回想这一段难堪的过去:我究竟接受的是什麽样的教育啊?一个中华文化、儒家思想、民 族主义、党国意识型态(国民党(Chinese Nationalist Party)──中国民族主义党)四 合一的威权结构,铺天漫地笼罩,令人「无所逃於天地之间」。幸运地,我走出来了。这 当然不是我自己的能力,是民主化的台湾(以及为民主化奋斗的前辈)救了我。我猜想自 己的经验是我们四五十岁这一代人的共同记忆。 今天我成为一个哲学教授,钻研各种思想与理论,也作过许多系统之间的反思与比较,我 的哲学判断告诉我:即使儒家思想没有与现代不相容,也无法成为民主社会和文化的基石 ──所以,当然不能成为「文化基本教材」(稍後我会再回来谈这一点)。对照於此时强 推四书为高中「中华文化基本教材必选课程」,三点教训历历在目: 第一,从我们这一代人过去的经验可知,在一个多元社会中,强推四书为必选教材,即使 形式上达阵(确实如此,今年国三生下年度升上高中就要必选了),终归要失败,无法达 到推动者假想的目标(即使他们的目标是理想的),反而强烈偏离高中教育的目的。那麽 ,为什麽要让下一代的高中生又浪费青春去学习日後终究会抛诸脑後的东西?我敢断言, 这个政策推行之後,只会增加学生负担,强化记诵教育,妨碍现代公民的培养,延迟台湾 社会的民主进程!这是推动者想要的?还是这的确是他们想要的? 第二,强推四书为高中必选教材,其实在伤害儒家!因为一来它制造对立与对抗,强化广 大学术界对儒家思想的父权与威权印象,看看我们的强烈反弹可知。推动越急越强,反弹 力道越大。所以,这个政策再度为儒家思想涂上反民主的脂粉,「爱之适足以害之」,破 坏当代新儒家把儒学与民主连结的努力。任何真心爱护儒家的人都应该站出来反对这项政 策! 第三,如果在如此强烈高张的异议和反对声音中,推动者仍不为所动,坚持到底,我们只 好合理怀疑这个政策是「中华文化、儒家思想、民族主义、党国意识型态」四合一结构的 复辟,是出於政治动机而非教育动机。这个动机如此顽固,是因为强制性的灌输仍然部分 有效,它可以在高中生思想未定时期培养一些四合一威权结构的信徒,因为不是所有人都 能幸运地接触其它思想并加以比较,「没有比较,就没有判断」。在缺乏比较之下,仍然 可以把一些生活与思想较封闭的年轻世代成功洗脑! 请停止伤害儒家 1991年,我就读於台大哲研所硕士班。刚受哲学启蒙不久,仍然徘徊在五花八门的哲学思 想中,不知何处是归宿。一日在校园里,我看到清矍的牟宗三先生,一袭长袍,在他人的 陪伴下,於醉月湖畔散步。我很兴奋,赶快跑回研究室,拿出他翻译的德国大哲康德的《 纯粹理性批判》,一路上很担心他走了。幸好他仍留在原地,我向前自我介绍,希望他为 我题字勉励。他很爽快地同意,拿笔在扉页上题辞,并问我那是何人所言。我答不出来, 有点尴尬。他没有为难我,很快地解围:孟子!他的题辞是: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是啊,如果儒家思想是大智慧、真智慧,如日月昭昭般,不必强推也能普照大地;不必强 推,也能让许多人「虽不能至,心向往焉」。需要政治力和政策强推的思想与信仰就不会 是好思想与真智慧,例如纳粹思想、种族主义、史达林主义、毛主义、各种宗教的基本教 义派…儒家过去已有许多被利用的不良记录,儒家学者希望它继续依附政治力,被工具化 ,然後被列入上串低劣思想的名单内吗? 在我的哲学追寻过程中,牟宗三先生曾是我的启蒙人之一,我一度很受他的思想文字吸引 。虽然日後我没有成为儒家信徒、儒家学者,也没有成为儒家思想研究者,但是情感上我 仍感念牟先生的启蒙之功,今年我终於能发表一篇批判他「科学开出论」的论文(《台大 哲学论评》,出版中)。我以批判他来表达我对他的哲学成就之敬意。虽然我无法同意他 的论点,我总是十分敬佩他整合康德哲学与中国哲学并构造大系统的成就,他的「新外王 论」努力在哲学根基上连结儒家与民主和科学,为其在现代社会的生存保住了一线生机。 如果在实践上,儒家思想真要相容於民主社会,请信仰者根据民主的价值、原理和制度行 事,否则新儒家的一切努力终究只是理论高空。具体言之,不管儒家思想再怎样有价值, 也不适合在高中必选并纳入学测的范围──这种政策违反民主社会的多元文化价值:试想 ,如果释昭慧教授和其他佛教高僧教授可以被邀请进入国文课纲委员,她们可以强推在高 中必选《金刚经》、《阿含经》、《大藏经》吗?如果天主教的于斌枢机主教和基督教长 老教会牧师教授们被邀请进入国文课纲委员,他们可以强推在高中必选《新旧约圣经》吗 ?儒家思想对於信仰者很有价值没错,努力推广儒家智慧也体现「推己及人」的教诲,但 是推己及人要服从民主原则,不是强制推行。孔子说得好:「远人不服,修文德以来之」 ,请倡议者先修文德,让人们自动景仰,例如学习证严法师的宏愿志业,让人们自动投入 慈济志业、自动读佛经和《静思语》。 或许应该质问教育部:为何独尊儒家和四书?佛经、基督教思想对於佛教、基督教的信仰 者同样也是无上智慧,他们同样也有普渡众生和博爱世人的胸怀。佛经、圣经、古兰经、 道德经…族繁不及备载等台湾社会中被阅读的经典,为什麽就不可以纳入高中必选文化教 材?撇开圣经和古兰经不讲,佛教和道教不是中华文化吗?墨家呢?法家呢?为什麽「独 尊儒家」、「独尊四书」? 身为一个哲学教授,儒家哲学对我来说,是一个有缺陷的思想和信仰体系(当然,没有思 想体系是完美的,因为没有人是完美的),这并不代表它全无价值,但是它的价值也不能 太过高估。儒家思想提供一些人安身立命的根基,犹如佛教徒在佛经与佛陀信仰中找到安 慰、基督徒在圣经与耶稣怀中得到救赎。儒家是一个信仰,但是,信仰不能越界成为民主 社会高中教育的「文化基本教材」,正如佛经、圣经、古兰经、道德经不能成为高中教材 一样。请不必再为儒家思想不是宗教辩护──虽然从教主、圣徒、护教者、经典、信徒、 教团各个判准来看,儒家都是不折不扣的宗教,但我不想在这儿纠缠,就算儒家不是宗教 吧!即使不是宗教,它仍然是一个信仰体系,最重要的是,现代社会的儒家信徒已经很少 了。把少数人的信仰经典当成公民教育的基本文化教材,这是多元的民主社会该做的事吗 ? 要推广儒家的价值理念,现行选修课程「论孟选读」已经足够了,而且这已经是儒家的特 权了,我们这个民主社会给予儒家思想的优惠。如果真的「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儒 者根本不必担心「论孟选读」乏人问津,正如许多家长送子女去「读经班」,也会有许多 家长老师鼓励子女学生修习。然後,留下非儒家信徒、甚至反儒家者(民主社会必须容忍 和接受反儒家的思想与言论)不必选修的自由。皆大欢喜!教育部和推动者却逆其道而行 ,违反社会共识,强推儒家信仰,把「论孟」扩大为四书,把不知云何的《大学》、《中 庸》纳入,甚至宣称它们都是学测必考范围,掀起社会轩然大波。 《论语》和《孟子》虽有传达道德常识的价值,但并非无可替代,更不必一定要读过它们 才能变成儒家型的君子。对我一生影响至深的人之中,就有一位是真正儒家型的君子:我 的爷爷──一位儒医。我的性格仍然深受他童年教诲的塑造。他深惕自抑、不苟言笑,对 子孙管教严厉,但不失宽厚。他总是要求我们时时反省自己,不能占人便宜。他教我明哲 保身、谦冲自抑、不要强出头(遗憾的是,我从来没有做到)。他卖中药并帮人开药,只 赚取五角一毛的微薄利润。有人告诉他可以多赚一点,他答说:有赚就好、钱够用就好, 何必让别人花太多。他当然不可能是有钱人,却乐善好施。然而,他一生从未读过论语孟 子。他是中国旧社会培养出来的谦谦君子?不。他前半生是日本帝国的公民,只有日本公 学校小学毕业的学历,他只会说日语和台语。他是吴念真笔下的「多桑」世代。 相反地,我受过十二年的四合一结构之教育,读过四书,甚至更多中国儒家经典,但是我 从来没有、也不想变成一位儒家型的君子。尽管我感念爷爷,但他是旧时代的人格典型, 不是现代社会的模范,那典型已随着他、随着旧时代而消逝了。我们的民主社会也许欢迎 少数人是这样的君子,但是不能期待满街望之俨然的圣人。这不是说要我们变成贪婪的商 人,而是我们应该培养下一代成为创意十足、勇於表现并关心社会正义的现代公民。 走笔至此,我郑重呼吁教育部和推动者悬崖勒马,回到正轨,恢复现行「论孟选读」的选 修课程,而且不可将之纳入学测范围内。如同前述,这已是我们这多元民主社会,相对於 其它思想和信仰体系,给予儒家思想的特权了。虽然我不是儒家信奉者,也在理性上批判 它,但对它仍怀有情感,实在不愿看到有人「爱之适足以害之」地伤害它、看到它一步一 步走向堕落。 狭隘的「文化基本教材」与「品格教育」 教育部宣布「四书必选」的政策时,适逢新闻媒体炒作「跷腿姐」事件(一位女生在 公车上不让座,还与老先生对呛),那一阵子,「校园霸凌」事件也沸沸扬扬。在出面说 明教育部新政策的记者会中,有国文课纲委员董金裕、谢大宁等出席。其中一位课纲委员 搭顺风车,宣称青少年礼仪品格渐淡、不尊重师长,并以「跷腿姐」为例。请问:一个跷 腿姐的个案能证明什麽?就算再加上挡救护车的「中指萧」,又能证明多少?燥郁、紧张 、压力都有可能使修养之士突发反常行为,有哪个人青春年少时期没有一时失控、忤逆父 母、顶撞师长、与陌生人冲突?课纲委员避而不谈的是,当「跷腿姐」、「中指萧」的事 件被披露时,有多少网友发动网路搜索,要找出这些行为失当的年轻人,施予强大的公共 舆论谴责──这样的行为不正是体现出道德义愤──一种强烈的道德感吗?那些展现道德 义愤的网友,不也同样是青少年、青年吗?为什麽只因为要推动一个自知会引发反对的政 策时,就贬抑当今青少年的道德水准,把他们当成献祭的羔羊,再为他们添加课业上的负 担? 无怪乎,全国家长团体忧心忡忡,很多有识的高中教师也群起反对,特别是艺能科教 师,因为他们已经预见此举势必将排挤到其他课程的正常教学。面对家长团体担心增加学 生考试负担的质疑时,报载教育部中教司长张明文宣称:「中华文化基本教材不单独列为 大考考试科目,四书内容原本就是国文科考试范围,不会加重学生负担。」最後两句话非 但不能释疑,还明明白白地使四书成为必修!因为台湾的现实是考试领导教学,如果四书 全部是考试范围,对於分数斤斤计较的家长,谁敢让子弟不修四书?为考试而被迫去记诵 四书课文,又能达成什麽样的品格和道德教育? 事实上,迫使高中生去强记那些孔孟言论,违反孔子本人的观察和初衷。孔子也是古 代伟大的人类生涯发展观察家,「吾十有五而志於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大家耳 熟能详(也不必读论语就可学到)。孔子知道人类在十五岁到三十岁的阶段应该多方学习 、追求事业、成家立业,才能进入四十不惑的阶段。不惑什麽?当然是不惑於道德。一个 人在而立之年前後,进入社会历练,从社会互动中学到为人处事的道德规皋,经历十年光 阴才能臻於不惑之境。换言之,道德人格只有在四十岁之後才能养成。如果孔子是对的, 那麽要高中生「必选」四书,究竟是为了什麽? 道德品格或人格的塑造从来无法依靠阅读像《论语》、《孟子》里那种直截了当的道德箴 言就能达成的。(背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对人格养成有什麽帮助?)因为它 是家庭、社会制度、文化环境、国家政治、经济状况的共同产物。纳粹德国的制度让许多 一般好人变成残害犹太人的帮凶,今天霸气十足的中国政客成长於文化大革命时期,明朝 是儒学发达的朝代、以四书为科举考科,却也是中国历朝产生宦官特务(东西厂)乱政、 官箴败坏最严重的黑暗朝代(当然也有一些如方孝儒的气节儒士,但那是惨烈的气节,黑 暗时代下的产物,不值得现代人追求)。任何人只要真诚面对历史,就可以知道要提升道 德品格的方向是什麽:朝向更民主、更平等、更正义、更富足、分配更平均、更法制化( 相同的行为会有相同的奖惩)、容许更多自我实现的空间、更宽广的政治参与权利和机会 。我敢肯定地说:生活在民主制度与社会下的一般人民,其道德品格是人类历史上水准最 高的一群。这不是说民主社会没有作奸犯科的人,也不是我们已处在理想社会中,而是不 道德的行为在民主社会发生的机率,是人类各种制度的社会中最低的。我们所需要的是永 远地监控统治者,因为他们面对最大的金权诱惑,最有可能堕落。 很多中国哲学研究者不断地宣称要对中国哲学作现代诠释,使它们能解决当前的问题 ,在这个现代社会中被活用。我疑惑的是,如果要解决现代社会的问题,为什麽不直接针 对它们,提出解决之道?为什麽一定要依附在古老的经典与哲学上?可以想见,他们的答 案是古老经典蕴涵着大智慧,而且要如此才能保有中华文化的主体性。但这是本末倒置, 好像解决现代社会的问题是为了彰显中华文化、荣耀孔子(或经典)? 同样在宣达教育部四书必选政策的课纲委员记者会中,有人提到「四书教法将不重记诵, 强调的是『时代性、在地性、实践性』,例如提到典范人物时,可举林怀民或陈树菊。」 (《自由时报》六月十七日,网页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jun/17/today-t3.htm;谢大宁教授澄清这 不是他的言论。另参看当天《国语日报》相关报导指出其为另一委员的谈话。)林怀民是 怀有儒家情怀的艺术工作者,在舞蹈上成就非凡。但是陈树菊与儒家有什麽关系?以她为 例反而显出强烈的反讽:陈树菊也没有读过四书,仍然可以成就长期施与、行善不欲人知 的道德人格,那为什麽实行品格教育,却要在语文课程里读四书?更重要的是,支持陈树 菊善行的信念,恐怕是台湾民间佛教的「施舍福报」而不是儒家教条。提到佛教,我们就 不能不谈到证严法师与慈济现象。如果要高中生认识当代台湾道德人格高尚的典范人物, 如何能不提证严法师?但是,证严法师又要如何与儒家和四书扯上关系? 如果林怀民这位艺术家可以成为高中生需要认识的道德典范人物,台湾历史上有过之 而无不及的艺术家可能更多,过去有228事件中为民请愿而被国民党政府处决的画家陈澄 波,最近则有拍出台湾第一部史诗电影《赛德克.巴莱》的魏德圣导演,他的逐梦、他的 坚持以及穷困下仍不改其志的品格,不正是青少年最佳的励志模范?最重要的是他透过《 赛德克.巴莱》而呈现的文化与道德理念:他让我们发现了原住民文化与典范人物:莫那 鲁道、花冈一郎与花冈二郎。电影中令人热血沸腾的台词:「如果文明是要我们卑躬曲膝 ,那麽我就让你们看到野蛮的骄傲。」这当然是魏德圣导演对於莫那鲁道和原住民文化的 「现代诠释」。请问四书如何被诠释以涵盖这样的理念?(对照儒家强烈的中原正统观, 孔子的「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这样的文化又要如何被纳入「中华文化」内?还 是说这些例子注定要被排除?非原住民族的台湾小孩都不必知道? 上述讨论显示出「中华文化」与「儒家思想」(四书)这看似理所当然的组合是多麽地狭 隘,多麽地局限了当代台湾人的视野。这组合也显示出中华文化是多麽狭隘地被理解与被 定义,以及把「中华文化」套用在当代台湾活生生的文化创造中,是多麽地格格不入。更 重要的是,「文化基本教材」被简化成「道德与品格教育」,又是多麽地窄化了「文化」 的宽广意义。 道德教育不是只有高尚的典范人物就够了。一些在道德两难中挣扎的悲剧英雄人物可 能更具启发性。在《赛德克.巴莱》之前我只能想到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的契丹人 萧峰(乔峰),在胡汉恩仇之间难以抉择。萧峰是虚构人物,契丹也可以算「中华文化」 ?《赛德克.巴莱》让我们发现了花冈一郎和花冈二郎──他们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他们 是赛德克族,从小被日本人收养并受日本教育,认识了「文明」,当莫那鲁道要举事时, 花冈一郎和花冈二郎夹在赛德克族身分与日本人的养育和文明两难之中,选择结束全家生 命。写到这里,我感到很惭愧,居然活到不惑与知天命的中点时,才能认识台湾历史上真 实的悲剧英雄。但是,这也让我们进一步反省,过去教育所谈的文化是多麽地偏狭。对我 来说,魏德圣导演对於台湾文化的贡献,远远超过林怀民。 如果高中生需要某种道德教育,什麽样的形式才能帮助他们?首先,我们不是应该先 了解高中时期的青少年会面对什麽样的道德问题吗?15岁的青少女受到至亲或长辈的性侵 害时,或者学校师长的性骚扰时,她如何判断和决定应该采取什麽适当行为?血气方刚的 男生该如何面对同侪好友混黑帮的引诱?友情义气与陌生人的权利熟重?情窦初开的少男 少女要如何面对异性?又该对性采取什麽样的道德态度?对於劈腿、一夜情这些常见的社 会现象该有什麽正确认识?在尊敬师长的原则与师长的不当管教之间,高中生该采取什麽 样的态度?如何认识情境并作正确判断?当发现自己的性倾向与他人不同时,该如何面对 ?如何形成正面态度? 孔孟言论与儒家典范人物能帮助他们面对与解决这些日常生活会萌生的问题吗?儒家 学者如何对「四书」作现代诠释,以解决上述高中生的道德问题?我们不能「先验地」断 言说不能,但是,请支持四书必选的朋友,先展示儒家和四书确实可以提供资源以启发高 中生的道德推理和判断能力。请先写出这样的论着或教科书,说服社会大众,平息疑虑, 再来推动必选还不迟。不图此举,霸王硬上弓,政策先订,再宣称要编写合於现代社会的 教科书,违反合理程序,引发社会强烈不安,「不教而杀谓之虐」,你们真的是孔子信徒 吗? 错乱的「中华文化」 颜厥安、张谷铭、潘光哲、祝平次、范云和我在七月时曾召开一个反对四书必选的记 者会,成功大学中文系吴文璋教授,也是台南儒教学会会长,当天特地一大早搭车到台北 主动出席,在会後慷慨激昂地发言指出:四书无罪,有罪的是利用四书强推必选的马政府 。他是真心爱护儒家的人,他的发言一语道破这个政策背後的政治势力和动机。 一位朋友一再地劝告我不要轻易谈及政治动机,如此将陷於无生产力的政治对抗之中 ,我接受他的劝告,不在此深入分析动机。但是「中华文化基本教材」与「四书」这样的 配套,仍然指向「中华文化、儒家思想、中华民族主义、党国意识型态」这四合一结构─ ─一个「文化大违建」,现在是着手拆除它的时候了。可是,这个工程浩大,非一篇文章 能竟其功,可能需要几代人的集体努力,才能把我们(台湾)从这个文化桎梏中解放出来 。我在此能作的,只是稍微松动它的根基,让大家了解它盘根错节的复杂性,以及此拆解 工程的困难度。 在这四合一的文化大违建中,儒家思想是被绑架的,前文已经述及。讨伐「党国意识 型态」必谈及政治动机,有违上述自我设限,因此存而不论。「中华民族主义」牵涉困难 的族群认同,也无法在短短篇幅内谈清楚,剩下就是「中华文化」的问题。关键是:什麽 是中华文化?谁来、谁能定义中华文化?这又预设一个先行问题:什麽是文化? 教育部在说帖中宣称要「建立包容、开放、深邃、丰富的台湾主体意识」,又说要「 落实中华文化传承的精髓…透过中华文化基本教材强调个人与自己、个人与社会及个人与 自然等内涵,可奠定实践生活素养、生涯发展及生命价值的普通高级中学课程目标的基础 。」做为推动四书必选为「中华文化基本教材」的说帖,这里隐藏着许多严重的缺失: 第一,把文化窄化成道德。 第二,把中华文化窄化成儒家道德思想。 第三,错误地假定台湾主体意识要透过中华文化传承来达成。 第四,错误地以为中华文化基本教材可以奠定普通高级中学课程目标的基础。(此点前文 已多所论述,此处不赘。) 第五,错误地以为「中华文化」是「五千年」历史的传承,或者错误地以为他们定义的「 中华文化」是真正的中华文化。 什麽是文化?什麽是中华文化?文化是处在某个时空下的某个社会人们的生活整体表 现,因此文化包括思想、艺术表现、器物、典章制度、生活风格等等,我们很难罗列出一 张完整的清单,因为文化不断地被创造,不断地有新型态元素产生。简言之,文化是一个 社会人群的集体创作。然而,社会会变迁,世代会交替,旧世代消逝、新世代诞生,新的 文化产物不断地被创造出来,使得文化的形貌总是不断地在改变。当然文化会传承,但不 能把被传承的东西当成文化的全部。让学生认识文化,是让他们认识当代的、正在发生的 、活生生的文化创造,不是把他们锁入古老尘封的旧纸堆中。认识文化更不能简化成认识 「道德」。 支持者会辩护,重点是「基本」与「精髓」,道德是文化、四书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 基本元素。但是,谁来定义文化或中华文化的基本和精髓是什麽?儒家是中华文化的核心 、精髓、骨干、基本等等这种宣称本身,就是儒家典型的偏见、一种儒家沙文主义。为什 麽佛家和道家就不是中华文化的基本和精髓?为什麽器物和艺术不是文化的基本和精髓? 如果它们不是的话,那麽西方人到故宫博物院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又是指什麽? 透过四书来「建立包容、开放、深邃、丰富的台湾主体意识」更令人匪夷所思。是的 ,可以了解说帖的执笔人预设了「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台湾文化要有主 体意识只能透过中华文化来展现──又是一种「中华文化的沙文主义」。姑且不谈认同问 题,这样的观点完全漠视台湾自己的历史经验,排除了五十年的日本统治影响(例如日本 统治培养了我祖父那种典型的儒家君子)、原住民文化(例如莫那鲁道)、战後的自由主 义和反传统思想、持续影响台湾的日本与欧美流行文化,以及八十年代後在台湾生根的各 种西方思潮。漠视自己的历史经验,何能夸言建立「包容和丰富」的台湾主体意识? 我不是在否认台湾拥有中华文化的传承,但是「认识文化」不应该只引导学生认识一 小部分的「文化传承」,而忽略活生生的当代创造。最重要的是,那种说法预设了「一脉 相承的中华文化道统」这个错误的文化观、这个被蒋介石威权统治下党国意识型态定义的 「中华文化」。究竟什麽是中华文化?如果没有厘清这个概念,获得共识,奢言要「落实 中华文化传承的精髓」注定要失败。 「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概念相关,它们其实都是晚清的创造,更精确地说, 是被梁启超创造出来的。在晚清之前,压根儿没有「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概念。 当然,有人会说,即使名词和概念是後来创造的,但是不能否认在中国大地上,一个文化 实体传承了几千年,「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就是指涉这个连续不断的文化实体,这 一点也可以由二十五(或二十六)史的传承来证明。没有错,一直有很多人生活在中国大 地上(他们是否世世代代延续则是可疑的),但是,何以见得这几千年的人们构成「一个 文化实体」?二十五史的保存不过证明几千年人们的活动在相近范围的土地,以及後来的 王朝宣称它继承了前朝的「天命」与「正统」,又如何能证明存在一个文化连续实体?如 果文化是动态的、持续演变的,如果文化是某一时空人们生活的整体,是人们创造的产物 ,则不同世代会创造不同的文化,如此何来一个连续不断的文化实体?当然,文化有传承 ,但是文化也有变迁。制度变革、动乱、新器物发明、异族入侵、生活方式变动、革命与 改朝换代、甚至自然灾害(大饥荒或大瘟疫),都会造成文化变迁,打断文化传承与连续 。清末民初的中国革命,难道没有让中国大地上的人们从此生活在截然不同的文化中?难 道没有让「共和中国的文化」与「清帝国的文化」明显有别?共产革命难道没有让「共产 中国文化」与「共和中国文化」天差地远?当然更不必说清帝国、明帝国…等等历朝。如 果中华文化是所谓的二十五朝一脉相承的道统,那麽和这个道统彻底绝裂的「共产中国文 化」不是「中国(华)文化」? 清末民初的共和中国产生了一个文化实体,虽然在时间上仍连续着清帝国文化,也传 承许多清帝国以及历朝的文化要素,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点可以一刀两断,但是它的整体 明显不同於清帝国盛世与衰败时期的形貌,「中华文化」被创造出来,不管它的原初指涉 是什麽,它总是名正言顺地配合这个由「中华民国」的缔造而自动形成的文化。这个文化 实体只在中国大地上生存了四五十年,1949年被共产革命终结,流亡到台湾,也把「中华 文化」的传承带来,改变了台湾文化,并与台湾其它文化传承,共同创造一个台湾文化的 新实体。所以,由历史来看,中华文化是当代台湾文化实体的一部分,而不是反过来把台 湾文化强塞入中华文化的阴影下。 虽然思想不是一个文化唯一的基本和精髓,我们却可以谈及一个文化的思想基本与精 髓。「中华文化」的思想精髓是什麽?「中华文化」其实诞生於动荡与革命之际,夹杂在 传统与现代、古老帝国与西方帝国之间,传统与反传统并行,无疑地,它是中国大地上的 人们摆脱旧帝国传统束缚,走向民主新时代的关键时期,最重要的文化印记无疑是白话文 学运动和五四运动!因此,「中华文化」的思想精髓当然是孕育民主种子的白话文学、自 由主义和反传统思潮!这些思潮随着胡适、张佛泉、殷海光而被播迁到台湾来,也是当代 台湾文化中的「五四遗产」。如果我们真的需要「中华文化基本教材」来告诉高中生「中 华文化的思想精髓」的话,其主角人物绝不会是春秋战国的孔孟和四书,而是五四时期的 胡适、鲁迅、陈独秀、蔡元培、罗家伦、傅斯年等,以及五四後期的胡适、张佛泉、殷海 光。当然我同意努力把儒学民主化的徐复观和牟宗三等新儒家,也应该在这文化教材中占 有一席之地(学生可以透过他们认识儒家思想)。然而,即使名正言顺,这样的「民主中 华文化基本教材」仍然不该是必选课程,否则就违背了民主「中华」的基本信念。 「中华文化传承」终究只是台湾文化的一部分,学生更有必要认识的是当代活生生的 台湾文化创造。我们需要的文化基本教材(暂时仍然只是选修),必须能够培养民主社会 下具备基本文化认识的现代公民,它必须完整反映台湾的历史经验,容纳各式各样的多元 文化要素,体现真正包容、开放、丰富、活泼的台湾主体意识,涵养公民的文化创造能力 。它需要长期构思、集思广益、多方沟通,这是我们未来的挑战。 --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来自: 36.237.35.123
※ 文章网址: https://webptt.com/cn.aspx?n=bbs/Confucianism/M.1422614989.A.E71.html
1F:推 wgstar: 推 02/09 14:17
2F:→ DefEngineer: 尊重,但完全无法认同。 02/27 12:30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转录者: kuopohung (36.237.37.176), 06/21/2015 13:44:38
3F:→ kuopohung: 支持中国文化基本教材的看看这篇吧 06/21 13:55
4F:推 lbjg: 正在看,先说,我认为文化基本教材是好的,但我反对用来考试 06/21 14:03
5F:→ forent: 好像就是要价值决定嘛~我看这样哲学系也不用配经费而活了 06/21 14:28
6F:→ forent: 这样也难保台湾文化不会用BOT 06/21 14:30
7F:→ forent: 我的意思是,如果你全部用生活来决定不会导向自己认识愈狭 06/21 14:31
8F:→ forent: 窄那样子? 06/21 14:32
9F:→ eunacat: 四书道贯那套会好 认知偏差很末期 07/31 08:36







like.gif 您可能会有兴趣的文章
icon.png[问题/行为] 猫晚上进房间会不会有憋尿问题
icon.pngRe: [闲聊] 选了错误的女孩成为魔法少女 XDDDDDDDDDD
icon.png[正妹] 瑞典 一张
icon.png[心得] EMS高领长版毛衣.墨小楼MC1002
icon.png[分享] 丹龙隔热纸GE55+33+22
icon.png[问题] 清洗洗衣机
icon.png[寻物] 窗台下的空间
icon.png[闲聊] 双极の女神1 木魔爵
icon.png[售车] 新竹 1997 march 1297cc 白色 四门
icon.png[讨论] 能从照片感受到摄影者心情吗
icon.png[狂贺] 贺贺贺贺 贺!岛村卯月!总选举NO.1
icon.png[难过] 羡慕白皮肤的女生
icon.png阅读文章
icon.png[黑特]
icon.png[问题] SBK S1安装於安全帽位置
icon.png[分享] 旧woo100绝版开箱!!
icon.pngRe: [无言] 关於小包卫生纸
icon.png[开箱] E5-2683V3 RX480Strix 快睿C1 简单测试
icon.png[心得] 苍の海贼龙 地狱 执行者16PT
icon.png[售车] 1999年Virage iO 1.8EXi
icon.png[心得] 挑战33 LV10 狮子座pt solo
icon.png[闲聊] 手把手教你不被桶之新手主购教学
icon.png[分享] Civic Type R 量产版官方照无预警流出
icon.png[售车] Golf 4 2.0 银色 自排
icon.png[出售] Graco提篮汽座(有底座)2000元诚可议
icon.png[问题] 请问补牙材质掉了还能再补吗?(台中半年内
icon.png[问题] 44th 单曲 生写竟然都给重复的啊啊!
icon.png[心得] 华南红卡/icash 核卡
icon.png[问题] 拔牙矫正这样正常吗
icon.png[赠送] 老莫高业 初业 102年版
icon.png[情报] 三大行动支付 本季掀战火
icon.png[宝宝] 博客来Amos水蜡笔5/1特价五折
icon.pngRe: [心得] 新鲜人一些面试分享
icon.png[心得] 苍の海贼龙 地狱 麒麟25PT
icon.pngRe: [闲聊] (君の名は。雷慎入) 君名二创漫画翻译
icon.pngRe: [闲聊] OGN中场影片:失踪人口局 (英文字幕)
icon.png[问题] 台湾大哥大4G讯号差
icon.png[出售] [全国]全新千寻侘草LED灯, 水草

请输入看板名称,例如:e-shopping站内搜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