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看板SAN
标题Re: [闲聊] 历史没有假设、但结局相同
时间Sun Jan 15 19:24:33 2023
1F:推 magicbook123: 冀州跟青州自从曹操灭袁氏就没战乱耶 生产力怎麽可01/07 18:05
2F:→ magicbook123: 能输给益州跟扬州01/07 18:05
3F:→ magicbook123: 魏国时常动员抵抗蜀吴骚扰 铁器加工跟交通运输业很01/07 18:07
4F:→ magicbook123: 发达好吗 01/07 18:07
m大说的没错,冀州打从汉末的韩馥开始,袁绍-曹操一路下来,就一直人多钱多
即便运输建设方面,亦不乏利漕渠这等水道输浚工程,所以太和时期的杜恕就说了:
"臣前以州郡典兵,则专心军功,不勤民事,宜别置将守,以尽治理之务...
冀州户口最多,田多垦辟,又有桑枣之饶,国家徵求之府,诚不当复任以兵事也"
杜恕传这段话透露出2个重点:
1.冀州农业生产环境够好、人口亦够多,适合以此地专事农桑
避免其他例如屯田等杂务分散生产力
一体两面,更不至於因农忙而影响士兵日常的训练,成为战争里的隐忧
以务农条件优渥的冀州作为领头羊,带动未邻接敌国的州郡
致力储备全国饮食之所需
2.州牧、刺史、郡守带将军号的,因为被要求花太多时间搞军事
以致无暇顾及治理百姓,这点稍後会另行讨论...先尝试分析一下第1点
众所周知,打仗时的补给因素,始终是最重要的考量之一
而第1点并不考虑输送的花费,於是邓艾另主张:
"时欲广田畜糓,
为灭(吴)贼资...今三隅已定,事在淮南,每大军征举,运兵过半,
功费巨亿,以为大役...令淮北屯二万人,淮南三万人"(邓艾传)
很可惜就是现实下的曹魏当局,评估就近边界屯田的方案,其所省下的运费
会比长途运粮运兵划算,何况还只是建立在主动伐吴,而非被动调集兵粮
没有那麽具备紧急性的前提之下
是以最终仍放弃了,冀州等地优质的耕种条件,而宁愿在冀州军屯或派去淮南等地服役
正因为冀州再怎样也仅占,淮南淮北加起来5万屯兵的若干万罢了
故杜恕认为人口最多的冀州,一旦配合土壤治水等硬体後,将会对国家整体产出
起了关键作用
焦点来到第2点,行政长官跑去兼军事,结果便是原有在搞民生经济的时间被分散掉
典农治生後,自耕农更像是被雪上加霜的放生,请看〈司马芝传〉:
"
自黄初以来,听诸典农治生,各为部下之计,诚非国家大体所宜也"
典农治生,乍看之下好像隐藏另一种可能:储粮够撑好几年,才敢转型经营商业
惟实则不然!《晋书.食货志》为我们揭露了曹魏23X年代中後期的经济状况:
"于时三方之人,志相吞灭,战胜攻取,
耕夫释耒,江淮之乡,尤缺储峙...
魏明帝不恭,淫於宫[上竹下御],百僚编於手役,天下失其躬稼。此後关东遇水,
民亡产业,而兴师辽阳,坐甲江甸,皆以国乏经用,胡可胜言"
这正好合理解释了邓艾建策的背景,在诸葛亮升天,算暂时解除西边威胁之下提出
於是主要危机会限缩在东线,自然可以暂时把冀州或其他西线的储粮,摆在次要
而梭哈全针对缺粮严重的东线来屯田
讲到这儿,如果大家还有兴趣经济话题,不妨听我扯一下题外话:
回过头来追究,造成曹魏重商轻农现象的原因,不外乎节俭到顶的曹操"攻城拔邑,
得靡丽之物,则悉以赐有功,勳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豪不与,四方献御,
与羣下共之"(魏书)
被赏赐既为常态,加以孙权曾派人去曹魏买马,文、明2帝更遣使要求或交易奢侈品
则市面上总会流通一批并非寻常之物,便刺激了相对应的商业行为
也难怪曹丕即位後,为处理所赐之物而开启了经商的热潮,例如夏侯驸马就"性无武略,
而好治生"(魏略)
事实上汉末以来的长年战乱,适足给曹操带头节俭,舖下了良好的风气基础:
为终结乱世,牺牲民生享受根本没什麽大不了!
然而轮到曹丕主政时,虽吴蜀犹在,但承平时秩序的恢复,已逐渐步上轨道
使得曹操以来扶弱抑强的政策,业已不再是唯一选择
简单讲就是压抑几十年的苦难日子过太久了,算是物极必反的谷底反弹!
应运而生的九品中正制,不啻为犒赏自己过爽一点,包含典农官在内的部份有权势之人
开始抛弃当初曹操节制物质慾望,以国家大计为优先的理想,顺着西线秦岭补给困难、
东线孙吴陆军又不给力,而转型坐等吴蜀自爆,从此南主攻北主守的态势
变的明朗化起来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来自: 124.218.199.193 (台湾)
※ 文章网址: https://webptt.com/cn.aspx?n=bbs/SAN/M.1673781876.A.9CE.html
5F:→ Houei: 那为何"及拔成都,士衆皆舍干戈,赴诸藏竞取宝物"的蜀汉 不 01/18 12:14
6F:→ Houei: 至过度重商轻农?窃以为关键在政府贴水的直百钱!让自耕农或 01/18 12:14
7F:→ Houei: 可外销到吴墓里 都有认证的这般重钱 并易物以负担沉重赋税 01/18 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