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azaki (我愛半獸人)
站內third-person
標題[情報] 出軌影評
時間Sun Sep 1 04:48:00 2002
兒子尿床,母親說:”It’s a accident. Everybody has accidents!”我認為這句話解
釋了這部片的一切!
《出軌》一推出,許許多多評論針對導演安德瑞恩林(Adrian Lyne)滲出的道德意識下
手。我承認我對於這位導演過往的作品十分陌生,但看完電影,我不禁懷疑導演在電影中
對於「出軌」真的只有「衛道」這樣單一態度可以解釋嗎?
我贊成estella的文章所稱,若是安德瑞恩林的道德感真的如此強烈,為何他要如此細細
安排每一個環節,雕琢出這樣濃烈歕張的情感氛圍?
故事從一陣大風開始。
「旗未動,風也未動,是人的心自己在動」。康妮(黛安蓮恩 Diane Lane)在風中與保
羅(奧利維馬丁尼茲 Olivier Martinez)相遇,很刻意,卻也極其偶然!
「出軌」需要婚姻專家愛情專家為妳分析妳的婚姻在哪裡出了問題嗎?
安德瑞恩林顯然覺得不需要!他不需要安排情節告訴妳十一年的婚姻是不是已經步入味
如嚼蠟的地步,他也沒有告訴你家庭主婦的生活是不是真的很空虛,
他只是告訴妳:當他開玩笑要她抓牢免得被風吹跑,她就真的傻傻地對著他微笑,無意識
地伸出手抓住欄杆。
「出軌」沒有原因,不用藉口!
安德瑞恩林只是讓它發生,There’s no such thing as mistake! There’s what you
do, or what you don’t do!
安德瑞恩林藉由探索康妮的心靈深度來檢視「出軌」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
「出軌」的發生不必然起於與原伴侶之間的問題,只是一種油然而生的情緒,似乎不是愛
,卻也不全為了性。
不知從何而來,也不知何時該結束。
沒辦法以任何理性的方法去分析去歸類去評斷,因為它是來自心理捉摸不定的感覺,妳只
知道當這種感覺來襲,妳看到一個前所未見的自己,無論是否從中得到樂趣,妳再也無法
否認:這,就是妳!
當康妮身陷其中,她從「出軌」享受到的是什麼?滿足對愛的要求?滿足對性的渴望?
還是一個依戀一個避風港?都不是!是那種「需索」,以及對「需索」這種感覺的「需索
」。因為出軌關係本質上的不安全感,兩個人必須不斷燃燒自己以稍稍填補不安全感帶來
的空虛;但除非化暗為明,不安全感注定無法填滿,兩人得更猛烈地燃燒自己。
出軌者所沈迷的,就是需索這樣義無反顧的自我。
至於性,只不過是這種需索最快速最原始的表達。
如果這種說法成立的話,賦予出軌關係中最令人癡迷的不安全感,「道德」豈不是出軌快
感的來源!「道德」表面上是要禁止「出軌」的存在,事實上是彰顯的「出軌」的魅力。
兩者互相矛盾,卻又互利共生;有多道德,就有多少出軌的故事自古到今不斷發生。
導演並沒有企圖去辯證這種慾望與道德互相拔河的複雜性,但我始終認為導演也沒有硬要
將道德強加在慾望之上,他只是完整呈現出一個女人在偶然的機會中,面臨這兩者的掙扎
。導演綿密地一絲一絲描述這個女人,貼近的大特寫捕捉每一個細微的表情、每一個肢體
動作,中景或遠景襯托出她與環境人群間的關係。
當這些鏡頭再以蒙太奇連接,映照出來的就是康妮心靈世界的一方一寸。
最經典的一段戲莫過於一次偷情康妮坐火車回家那一段。
迥異於其他類似題材的處理方式,安德瑞恩林將火辣煽情的床戲,與康妮回憶的表情交叉
剪接。於是我們不會跟著被撩撥情慾,而是跟著康妮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對照適才的旖
旎風光。我們終於可以體驗到,是什麼樣的掙扎讓她掩面哭泣,又是什麼樣的歡愉讓她破
涕為笑。到她終於克制不住內心罪惡感與慾望的角力而衝到廁所時,什麼樣龐大的激情,
能夠驅使一個人拿她的所有去換得無限的歡暢?你,能夠定義嗎?
因此,道德感從何而來?是誰宣示了「出軌」最後一定落入悲慘的下場?
與其說是導演安德瑞恩林,不如說是這個一夫一妻的社會體制吧!
當然你可以說我是故意忽略導演明顯宣示的訊息,硬要嘴硬詭辯。
但是當「出軌」的意義正是建立在「道德感」的基礎上,對於道德的描述,其實是體現了
某一程度的「現實」。畢
竟我們不是生活在摩梭族的女系理想國,當知名立委情願為他「天上掉下來的禮物」犧牲
他現有的一切,代表父權體制的家族馬上站出來捍衛自己的權力,道德,是既定的事實,
導演只是企圖呈現,而不一定是全然順從。
就連男主人愛德華(李察吉爾 Richard
Gere)也陷入類似的道德危機中。
兩個男人相逢的情節,無疑地又是《出軌》極其精彩的一段。
最開始男主人以正統的身份,硬要進入保羅家以彰顯自己權力的正當性,而保羅也很配合
地以弱勢姿態呈現一絲心虛。
但是當愛德華一點一點發現妻子在這個空間出現的證據,他也察覺到自己的權力已經是一
點一點被架空的。
我們隨著愛德華的目光看到凌亂的床鋪,我們也跟他同時想到曾經在這張床上的翻雲覆雨
;我們隨著愛德華的手摸到具代表意義的音樂水晶球,我們想到的是先前康妮撫弄著水晶
球若有所思的表情。
安德瑞恩林不只會進入女人的內心世界,他也知道一個男人在
精神極度激動的狀況,全身肌肉緊繃牽扯神經導致麻痺僵硬的情緒反應。
殺人,雖然意外但也是唯一的出口。
導演處理道德的態度,不在於讓東窗事發後造成玉石俱焚的絕境。
而是讓它成為茶壺裡的風暴,在兩個人的內心裡爆發。
道德的確還是上綱在心思之上,但是在兩個人都是「不小心」(by
accident)的狀況下,殺人與出軌,或者說有動機的殺人與無動機的出軌,哪一個在道德
的天平上能得到較正當的位置?
而安德瑞恩林選擇將道德內化,仍然用盡象徵的意涵,指涉了主角的心理活動,在某一部
份更加深的這部片的層次。
夫妻之間不說破,彼此原有的信任與依賴卻已經崩解,但是為了同一個男人而陷入類似的
道德危機,這一個共通點卻使互相修復關係變成可能。
「回到一個保守社會大眾標準下規矩人物的平庸結論」,當然可以這樣解讀,然而當價值
觀因個別的道德困境而蕩然無存,家,以及夫妻之間的愛,豈不是愛德華與康妮唯一可以
憑藉倚靠的?
最後一個鏡頭,呈現開放式的結局。汽車的右邊是警察局,前面是紅燈,在道德的箝制下
,兩人在車內掙扎。
真的能夠逃離道德的約束,在新天地獲得自由;還是終究抵不過道德的制約,而毀了整個
家。There’s what you do, or what you don’t do!
這絕對是一部值得細細品嚐的電影。
原因很簡單,每一句對白、每一個鏡頭、每一個佈景、每一種象徵、乃至演員的眼神、表
情、肢體動作,所有的電影元素,安德瑞恩林都指向唯一一個主題:出軌。
因此你可以從第一個鏡頭開始,逐個鏡頭逐句對白來拆解這部電影的內涵。
更有趣的是,第一天有人覺得哪一段情節安排的不合理,第二天就有出軌者在BBS討論區
現身說法她的確會做出這麼誇張的事。
似乎對於這部片的理解也充分反映出觀影者本身的價值觀、人生歷練與性格。
好像也很少見到這樣的電影,每一種人都可以在同一部片找到自己的定位。
這是一部很單純的電影,但是經過緻密地經營,卻能夠呈現這麼多面向,從這個觀點來看
,安德瑞恩林的確是成功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203.235.86
1F:→ miroir:您一定非常認真觀賞! 推 203.71.170.16 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