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emonsherbet (檸檬雪寶)
看板teaching
標題Re: [問題] 注意力不足
時間Thu Jun 2 01:07:28 2005
※ 引述《youngmian (放手)》之銘言:
: 謝謝您的來信
: 『知道自己為什麼很過動』這個問題,我必須要用一個反向的方式來回答。
: 你有注意到我們教育環境中的情形嗎?
: 從幼稚園開始,『秩序』&『規律』就是師長、父母...整個環境所塑造出來
: 的『規範』,這個規範是為了整體性的『好帶』,由各類的人所製造出來的
: 『比較乖』的孩子,比較好帶....各種理由,因而抑制孩子活動的本能,
: 每當他們專心的處在自己的遊戲當中,大人就會要求『專心看黑板』
: 事實上干擾的人是誰?是那個成人。
: 當大人無法提供孩子本質上喜愛的對象去教學,抑制孩子活動的本能,
: 然後將本質比較敏感、會去抗爭指令的孩子,冠以『過動症』,
: 這就是我在說的暴力。
看了你的回答,我很有感覺,因為最近在看一本書
書名是"心智地圖",天下出版,作者是一為小兒科教授..對人的腦神經運作頗有研究...
這本書的內容提到了每個孩子的心智運作很不一樣,
有時候他們的心智運作方式,無法符合成人的期待,而遭受了許多挫折....
其中的第三章就是在討論人類的注意力掌控系統..有興趣的老師可以看看...
除了教育的專業知識,其實老師們如果對腦神經的運作有更多的認識,
相信一定能夠幫助更多的孩子...所以推薦給大家喔~
以下文章轉貼自
http://myurl.com.tw/d86d 是本書第一章的部分內容
我是一個有使命感的小兒科醫生,希望能幫助所有的孩子獲得成功。這些年來,我曾在各
類型的機構中工作,眼見一群群絕望的孩子掙扎向上,卻一路跌跌撞撞。這些孩子不但讓
師長、家人失望,個人的自信心也蕩然無存。成為眾人眼中扶不起的阿斗當然苦不堪言,
於是我深切體認到,協助這些孩子走上成功之路,應該像治療氣喘和中耳炎一樣,同樣隸
屬於小兒科的醫療範圍。
那些看似無法操控內在心智以符合外界期待的孩子,會對自己全無信心;而父母在面對子
女的閱讀障礙、缺乏社交能力,或是上課無法專心等難題時,更是手足無措、夜不成眠。
至於為人師表者,在眼見學生不明就裡地退步時,則難免會感到憤怒,卻又深覺無能為力
。
許多孩子就是這樣無辜受難,為個人與生俱來的獨特心智冤枉付出許多代價。他們的大腦
生來無法應付周遭各式期待,對於諸如拼字正確、筆跡清楚、閱讀迅速、工作有效率,以
及心算乘法之類的要求,完全無法配合。這些孩子長大成人後,通常都有機會充分展現大
腦的專長;偏偏在幼年時期卻被要求面面俱到。我實在不忍看到這些幼童在生命初期就飽
嘗失敗之苦,於是下定決心,全力協助這些孩子與他們的父母、老師。這些用心良苦的人
,也是被孩子特殊大腦神經線路困住的無辜受害者。
無數個夜晚,聽完許多孩子在現行教育體系中備感屈辱的悲哀故事後,我身心俱疲地開車
返家,整個人像被掏空了似的,充滿沮喪無奈。他們當中有的人被強行貼上諸如注意力缺
失症(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ADD)或學習障礙(Learning Disability, LD)等
標籤,從此淪為脫軌或適應不良的問題兒童;有些人則在毫無選擇的情況下,被施以藥物
治療,企圖藉用藥物安定、鎮靜或撫平其與眾不同的大腦活動。在痛苦掙扎的成長過程中
,許多人更進一步在以各類考試掛帥的現行社會中深受重創。對於他們的智能,完全用各
種考試成績來認定,而這些主宰他們未來命運的測驗分數並不能呈顯其真正的優勢、弱點
和教育需求。
面對這群自尊受盡踐踏的孩子,我不願意袖手旁觀。孩子被誤解、簡化、橫遭欺凌,或是
被不當指責已經很糟了;更令人憂心的是他們對自己的貶抑。有個孩子曾經寫了封信告訴
我:「我什麼事都坐(做)不好,媽媽和老師總是罵我。我覺得我是班上最本(笨)的學
生,我這倍(輩)子都沒希望了。」沒有人應該在成長過程中如此自暴自棄,根據最新研
究顯示,人類大腦的學習管道生來就各不相同,人們大可不必再有這樣難堪的感受。
然而,諸如此類的情節在日常生活中可說俯拾即是。即使並非所有兒童都會因其大腦的運
作與所處環境需求無法配合而深受創傷,我們卻或多或少都有機會遭遇無法符合外界期待
的窘境,因而感到沮喪與恐慌。這樣的遭遇無人得以倖免,相信你我都不難回憶起生命中
的某些時刻,曾經不只一次自認不如別人或一文不值。值得慶幸的是,絕大多數人遲早會
揮別往日的自卑陰影而重獲信心;然而,某些人卻一生一世無法跳脫失敗的魔咒。
大家不妨仔細想想,這類悲劇到底是如何形成的?那些伴隨著「我們知道你一定能表現得
更好」、「只要他下定決心好好表現,就一定可以出人頭地」或是「他的學習態度有問題
」之類評語長大的孩子,心中到底做何感想?這類評斷似乎暗指這些孩子的苦難根本是咎
由自取的,完全因為怠惰以致荒廢課業。平心而論,這些孩子的確有能力表現得更好,只
不過,他們得在周遭成人的了解與引導之下,才有可能走向成功。父母與師長能對這樣的
孩子提供許多幫助,他們全都蘊藏著無限的潛能等待開發。在我全心投入研究適應不良兒
童的身心發展過程中,支持我堅持不懈的最大動力,也正是這些孩子有待開發的豐富潛能
。只要我們明辨每個孩子獨特的心智長處,以及阻礙其走向成功的絆腳石,就能進一步提
供他們有效的幫助。
本書預備完成多項目標。在著手描述那些遍嘗敗績的孩子經歷各式掙扎與挫折的過程中,
我將闡明我們和我們的下一代經年累月必須面對的大腦挑戰。除此之外,這本書也企圖替
父母與老師指點迷津,讓他們能具體觀察孩子在求學時代的成長過程中所顯現的各項心智
功能,這些功能正是主宰孩子學業成就表現(或未來事業成功與否)的關鍵。如此看來,
這本書對於一心一意渴望儘早探知孩子學習障礙和內在潛能的父母與教育者而言,實在是
不可或缺的參考資料。若是時光倒流數十年,這樣的書根本不可能出現在市面上。最近幾
年,基於無數針對學習型態、腦部功能和教育失敗的實證研究,我們才有機會發展出各種
了解兒童心智的途徑。
我也希望藉著這本書拋磚引玉,使為人父母者、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體認到,許多不
同的年輕心智正等著我們理解與配合他們的學習需求,以及強化其天生優勢。唯有如此,
才能保全孩子的未來。
: 所以在一開始接觸這樣的孩子時,我不會要求他們『作治療』
: 因為他們根本沒病,有病的是那些想"控制"的規範!
: (個人應該為社會而有所約束嗎?錯!事實上應該是社會要盡量去滿足個人。
: 這是價值觀的問題,我並不想辯論。)
: 如果就方法上來說,我不作"治療",我作"引導"
: 身體想要狂魔亂舞,我就提供空間、音樂和尊重
: 當身體被滿足,就沒有所謂的過動。
: 『知道自己為什麼很過動』是一個屬於成人的問題,
: 您說對了一件事,孩子無法回答,因為他們只懂得作自己,
: 有病的是大人控制的慾望,而我們卻加給孩子『過動症』
: 如今我是成人,因而我可以作答,但我卻不能告訴妳為什麼,
: 我可以描述我的症狀,例如昨天:當保險業務員在解說保單的時候,
: 這麼枯燥的事,我必須手上有紙筆,一邊畫我的圖,一邊聽
: 而且還不一定聽的到,而大約半小時後,圖畫完啦而狀況依舊無聊
: ,我就讓自己出去跑步,留下老公和業務員,
: 我只對我活生生經驗過的事有興趣,這是ADHD?
※ 編輯: lemonsherbet 來自: 140.117.183.57 (06/02 01:12)
1F:推 youngmian:推~感動了 203.67.195.60 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