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17684
台灣立報 跳脫成績追求能力 日本體制外學校自由之森 作者:宋竑廣
每逢考季,基測或上榜等新聞總會成為熱門話題,日本也不例外;4月下旬是日本全國學力
測驗舉辦的時候,關於如何求取好成績的新聞紛紛出籠,小者有吃早餐的孩子容易有好成績
、會看新聞的孩子有好成績,大者有地方政府想自成一格推出另外的考試等,從下到上無不
追逐著成績,然而就在成績的洪流之中,也有獨立不受影響的學校,默默地推行自己所相信
的教育。
4月3日朝日新聞報導了日本一間體制外的中學「自由之森學園」(國高中),該校的卡巴迪
社團(類似於老鷹抓小雞的印度運動),成為升學競爭中殊異的風景。自由之森是位於琦玉
縣飯能市的體制外學校,自1985年開始設立,教學研究團隊除教授外,還有名導
山田洋次等
藝文界人士,基本上不像一般學校有定期考試,顧名思義,強調「自由」學風,至2007年止
畢業生突破5千人,培育過包括日劇
《五島醫生診療所》(台譯「大孤島小醫生」)主角吉
岡秀隆在內等名人或社會傑出人士。
許多人可能以為,自由之森這樣的學校,強調的可能是快樂學習、無憂童年之類,常被誤解
的學習口號,但查看該校的治校理念,卻是由競爭力切入,對我們所習慣的學歷社會提出質
問。「常說『進入一流學校等於保證將來』,即便廣設大學,大家仍熱中於考試,但實際上
的時代,對於處在過渡期,又同時面對不透明的未來的孩子們,該學些什麼呢?」
「對此自由之森所能養成的,便是用自己的雙手開拓未來的能力。具備自發性學習的主體性
,獲得由此而生的、廣闊深邃的知識,和同儕互動的溝通能力,豐富的自我表現能力與理解
他人言語的身段,接觸自然與動植物、接觸各種實作等各式各樣的現場體驗,這些絕非考試
制度所能給予,而是必須從兒少時期的黃金歲月經驗過,才能帶著走的、在紙筆測驗之外形
而上的能力。」簡言之,自由之森有6項學習目標:豐富的表現力,多元看法,表達能力,
好奇心,健康的身體與體力,溝通、傳播能力。
高中部校長鬼澤真之進一步闡釋說:「
自由之森絕對不是『自由的』學校。要正確地解釋其
中含意的話,應該說是通往自由的森林,培養自由意志的森林。單單換了學校,只是從束縛
中解放開來不是自由,束縛我們的,也不只是校規或測驗,最重要的是,那些連自己都沒注
意到,就把自己囚禁起來的成見或偏見,如何因為接觸學問與藝術,從中解脫,才能得到精
神的自由,而我們所構想的也是為了獲得這種自由的教育。」
「再者,現在世界上誇耀的『自由』,是建築在霸力之上的『自由』,而非多數人皆能享有
的『自由』。
透過競爭優勝劣敗後贏者全拿的,不是真正的自由,然而這樣的現狀,從國家
、國際企業的競爭,到學校老師家長等都被捲入其中。自由之森學園的理想,是能夠成為所
有渴望自由、願意努力去獲取自由的大家的森林。」
這種自由的精神也反應在實體環境上,自由之森的校園設施,除了跟一般學校一樣,有教室
體育館等,更善用其在大自然之中的優勢,建有木屋陶藝室木工室等,尤其作為學校餐廳的
「自森食堂」別具特色。為了對孩子來說特別重要的飲食安全,創校之初食材即由附近的農
場就近提供,且在有機農業尚未為人熟知的早期年代,所有食材以零化肥零農藥的方式栽種
;由於是全自然的環境,不但家畜沒有難聞氣味,連在該農場工作的青年都因此治癒異位性
皮膚炎;餐廳提供的餐點杜絕了一般速食與食品添加物,麵包也是純天然發酵製作,教導學
生關於飲食本身及其習慣的意義,讓學生在飲食上獲得健康、情感、生活、文化等全方面的
自由。
社團活動常是一間學校自由度的指標,自由之森除了被媒體特別報導的卡巴迪社團,其他和
一般學校倒沒有很明顯的差距,但在課外活動部分深度與廣度俱全,有「現代日本的貧困與
生存」、「學校排泄物的去處」、「禪──探索心的宇宙」、「靖國神社田野調查」、「在
廣島聽被曝的鋼琴演奏」等,充分表現出教育目標中的好奇心等能力,有的題目已做成備有
長期資料與探討的專門網站,學生們對學問所付出的時間與精力令人驚訝。
許多人對於體制外學校,常有能否適應升學、就業的疑慮,這點校方也呼應理念做了具體的
說明。
對於高中畢業後的出路,自由之森並不以大學的錄取分數或知名度為推薦指標,而是透過教
員與學生定期的談話互動,摸清楚過去所學與未來升學的關係,邁向既豐富又實際的前程。
在說明出路的頁面,羅列了畢業生考取的各類大學分布,及推薦就讀大學的一覽表。
▲2012自由之森學園桌曆「畫石頭」,圖像取自學生在美術課的作品。(圖/自由之森官網
)
從自由之森雜誌對校友的報導,可以看出在校所學如何連結到畢業後從事的工作。現在在獨
立行政法人國際協力機構(Jap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ency)任職,做為日本與
開發中國家橋樑的今吉萌子提到,在自由之森就讀的經驗如何啟發她現在的工作,她說:「
在自由之森高中部三年級時我選了地球市民講座的課程,到德國學習環保科技,畢業旅行又
到沖繩的座間味島做生態旅遊,在那裡親眼看到垃圾無處可去的景象(作者註:座間味島被
來自日本九州島與其他國家漂流來的垃圾包圍),是很重要的學習經驗。」
畢業自自由之森的活躍校友之中,也有和台灣產生連結的人:海筆子劇團成員,出演劇目「
汎YAPONIA民間故事──模彩比丘尼譚」的榊原龍。該劇在2011年東京公演之後,2012年又
到台灣新北市新店溪洲部落公演,這當然也有聲援該地迫遷危機的意義;更早之前,海筆子
也以特有的帳篷戲聲援保留台灣樂生療養院的行動,將樂生院林卻阿嬤的故事搬上舞台,甚
至成為院民的精神動力,據樂生青年聯盟的張馨文的文章「海筆子、樂生與我」描述,樂生
自救會會長曾告訴演員:「為了讓妳能夠在(樂生院中的)中山堂表演,我們會盡力捍衛它
!」如同校長所闡述的自由意義,自由之森的學生,曾在樂生院的森林中,追求著霸力之外
的、弱者所應有的自由。
在朝日新聞的報導中,一名剛從一般學校進去就讀的學生說,雖然覺得氣氛不太一樣,但或
許就從這裡開始,為自己帶來改變;這群從學習到生活皆追求「自由」的學子,或許除了改
變自己,還能幫助我們檢視自身所處的社會,是否有牢籠的存在,與追求自由的必要。
--
因為想要打消所欣賞的男人的嘆息,當我聽到他說不喜歡自己身體的訊息時,就會很自然
地開始地想著,有什麼方式可以「翻盤」;想了一會兒有些挫折,跟自己老實地承認,我
頂多可以發明世界所有的人都會喜歡他的某一部分的說法,整個身體的話還辦不到。可是
「至少把你嘆息的雲朵,摘成一朵朵的霜淇淋。」自介、噗浪、臉書、文章、照片見網址
http://blog.yam.com/honkwun/article/33459376
--
--
因為想要打消所欣賞的男人的嘆息,當我聽到他說不喜歡自己身體的訊息時,就會很自然
地開始地想著,有什麼方式可以「翻盤」;想了一會兒有些挫折,跟自己老實地承認,我
頂多可以發明世界所有的人都會喜歡他的某一部分的說法,整個身體的話還辦不到。可是
「至少把你嘆息的雲朵,摘成一朵朵的霜淇淋。」自介、噗浪、臉書、文章、照片見網址
http://blog.yam.com/honkwun/article/33459376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2.72.112
※ 編輯: honkwun 來自: 61.62.72.112 (05/07 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