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gugug (咕咕雞)
看板rabbit
標題[討論] 脂質的吸收與代謝
時間Mon Nov 9 21:50:49 2009
生物體內的脂肪來源主要有兩種:
一種是體內自行合成,另外一種則是由食物中吸收。
雖然唾液跟胃中都含有分解脂質的脂(酉每),
大部分(70%以上)食物中的脂質是在十二指腸中才被徹底分解成脂肪酸,
其中胰臟分泌的脂(酉每)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食物中的蛋白質及脂肪物質進入十二指腸,
刺激膽囊收縮素的分泌,使得膽汁以及胰液分泌進入十二指腸,
膽汁以及由胰臟分泌的腸脂素可以乳化脂肪幫助胰脂(酉每)的作用,
胰脂(酉每)可以切斷三酸甘油酯的第一個和第三個碳上的脂肪酸,
但對於第二個碳的反應速率則比較低,
因此在這個階段脂肪分解後的主要產物是游離脂肪酸和2-monoacylglycerols(2-MG)。
大部分食物中的膽固醇以酯化形式存在,
膽汁能活化另外一種胰脂(酉每)(bile salt-activated lipase),
這種脂肪分解(酉每)只佔了胰液蛋白質的4%,
主要作用為分解膽固醇酯、含有脂溶性維生素的酯類以及磷脂質。
小腸也能分泌膽固醇水解(酉每)幫助分解膽固醇酯。
當小腸內的脂肪酸、膽固醇濃度夠高,
脂質便會和膽鹽共同形成微膠粒,
游離的脂肪酸和微膠粒可以利用擴散作用經由小腸絨毛吸收、進入小腸黏膜細胞。
進入小腸細胞後的脂肪酸依照碳鏈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命運,
10-12個碳的脂肪酸會在小腸細胞內重新合成三酸甘油脂,
與被酯化的膽固醇、蛋白質、磷脂質形成乳糜微粒;
有的脂肪酸則是和甘油 3-磷酸形成二酸甘油酯,之後再形成甘油磷脂質,
然後形成乳糜微粒進入淋巴系統。
短鏈、中鏈脂肪酸以及甘油等小分子則可以直接進入微血管,
經由肝門靜脈運送到肝臟,
而後進行氧化作用或是重新合成三酸甘油酯。
進入淋巴系統以後的乳糜微粒經由淋巴循環,
到了胸管以後進入左鎖骨下靜脈,
靠著血液循環運至身體各處供細胞使用。
除了由飲食中攝取,其實生物體內也能自行合成脂質,
如果醣類及胺基酸過多,會產生過多的乙醯CoA,
這些過多的乙醯CoA也會經由許多酵素的作用而合成長鏈脂肪酸,
這些脂肪酸與甘油或是其他醇類進行反應即可形成三酸甘油酯,
然後再以三酸甘油酯的形式儲存在細胞內,
或是經由血液循環運送到其他需要脂肪作為能量的細胞來使用。
--
咕咕雞與寶貝們的家
http://gugug952.pixnet.net/album
鼠寶貝、兔寶貝、豬寶貝、水族寶貝的點點滴滴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4.16.58
1F:推 Aimisako:大王M!大王M!ヾ(●′▽‵●)ノ 11/09 21:54
2F:推 cleliza:大王~~~M! 11/09 21:54
3F:推 borny7623:大王M!大王M! 11/09 22:21
4F:→ beer2007:大王M!大王M! 11/09 22:23
5F:→ happy8456:推~這些資訊一定要收到喔 11/10 03:50
※ 編輯: gugug 來自: 140.112.130.77 (11/10 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