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nung (Fitter Happier)
看板politics
標題揚棄意識形態,尋找產業發展利基
時間Tue Mar 2 22:32:20 2004
2004.03.02 中國時報
揚棄意識形態,尋找產業發展利基
中時社論
經濟部次長尹啟銘昨日發表新書「台灣經濟轉捩時刻」,對當前台灣產業發展政策,提出
專業看法與建議。尹啟銘久在工業局服務,曾任組長、副局長、局長等職務,對於台灣產
業發展,有其技術官僚的專業見解。在此之前,前經濟部工業局長吳惠然,也在去年十二
月二十一日與二十七日,分別以「向總統候選人建言,根本解決台灣產業外移之道」,以
及「謹向賢能有魄力的總統候選人建言,開闢天地保住新台灣」為題,兩度刊登巨幅廣告
,針對當前台灣產業發展的困境,提出一己看法。
不論尹啟銘或是吳惠然,都是起家於經濟部工業局的專業財經技術官僚,如今卻分別以刊
登廣告、出版書籍方式,提出個人對於產業發展的看法,這顯示兩人已經無法透過正常行
政管道,充分表達專業意見,只好藉由訴諸公眾,闡述一己理念。
或許有人會認為,尹、吳兩人過去久在國民黨政府為官,現在選在大選關鍵時刻刊登廣告
、出版書籍,所倡言者亦與民進黨政府當前兩岸經貿政策有所扞格,意在選邊表態。不過
,尹、吳二人並非政治人物,所言亦以產業發展為範疇,外界不但不該懷疑其動機,政府
更應檢討:是否產業政策已經因為意識形態掛帥,導致專業技術官僚無法經由正常管道提
出專業意見?
當前台灣經濟發展最大的困境,在於中國大陸挾其無限廉價人工,以及優勢投資環境,所
產生的吸金效果。這種吸金效果,彷彿磁石一般,將台灣中小企業發展能量吸吮殆盡,導
致台灣傳統產業蜂擁搶赴對岸發展。也因此,吳惠然的廣告、尹啟銘的新書,就以此為闡
述著力點。
尹啟銘認為,台灣和中國大陸之間有許多可以互補的地方。儘管兩岸之間的經貿往來在某
些方面,產生相當程度的衝擊,例如大陸的磁吸和取代效應,但這些衝擊的產生多半是市
場力量所造成,如以人為力量干預,逆勢操作,效果不僅有限,而且往往只限於短期。避
免衝擊最有效的方法是採取積極作為,建立自己擁有的獨特優勢條件。
吳惠然的廣告則強調,以「建立境外特區」方式,在台灣成立類似以前加工出口區那樣的
特別區域,在區域之內,停用國內現行法律,另外改行專門適用於特區的法律,吸引海外
台商回國,聘用大陸工人,把大陸的優勢,搬到台灣來。
尹、吳二人所提出的構想,是否確實可行,須經由深入討論、辯證,才能有較為明確的答
案。不過,兩人所提出的構想,具有創意,值得注意,值得討論與辯證。面臨大陸優勢,
台灣當前產業發展政策,已經陷入死胡同。除了高科技產業仍保有優勢之外,中小企業可
謂奄奄一息,而高科技產業所保有的優勢,也正逐漸陵夷。
面對這種困境,現行產業政策只是採取短期的、枝節的、個別的對策,主要還是以補貼、
獎勵的方式,協助中小企業度過難關,而其工具又以金融、財稅為主。另一方面,過去十
年來,從國民黨政府到民進黨政府,也不斷鼓吹產業分散政策,甚至一度高唱「南向發展
」,希望業者能前進東南亞。然而,藉由金融手段與租稅減免所推動的補貼政策,只能暫
時維持產業生命,無法積極營造利基;而產業南向發展策略,則已經證明失敗。
內需能量不足以支撐產業規模,外銷動能又被大陸廉價勞工取代,海外投資又集中於中國
大陸,於是,台灣傳統產業就陷入難以改變的宿命。在這種消極被動的大環境裡,一息尚
存的求變創新機能,也被意識形態所窒息扼殺。簡單而言,目前台灣經濟發展策略受政治
路線左右,政治與經貿難以切割,政治為綱領,經貿為附從,因為政治敵對,導致經貿無
法邁大步走大路。
僅僅十年前,台灣對於經濟發展還具有強烈信心,當時,包括亞太金融中心在內,政府曾
對台灣經濟發展前景,規劃明確藍圖,希望台灣能成為全球航運、物流的重要據點。不過
,後來外有中國大陸經濟強勢崛起,內有朝野政黨激烈鬥爭,再加上激進意識形態抬頭,
使得過去所擬定的前瞻發展藍圖,已經無法推動實現。
尹啟銘、吳惠然透過出版書籍、刊登廣告,所提出的個人看法,未必就是未來台灣產業發
展的救命良藥,但兩人所言,具有開創性,打破了陳腐鬱悶的氣氛,提供了新的思惟與邏
輯。總統大選之後,無論何方勝選出線,都應該揚棄意識形態,將政治與經貿有效切割,
並重新思索台灣產業在全球經貿環境的定位,以新的思惟與邏輯,替台灣產業找尋新的利
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1.195.206
1F:→ bigdesk:泛綠缺技術官僚借將難免需要時間培養人才 推 61.226.118.98 03/03
2F:→ travelfox:好文章 可惜我們的優勢一直在流失 推140.112.215.113 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