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ginshop (男人的背影)
看板politics
標題法國學者:外省人國家認同多元化
時間Sat Jan 3 09:20:35 2004
法國學者:外省人國家認同多元化
【記者李令儀/專訪】
法國政治學者高格孚(Stephane Corcuff)以「台灣外省人的國家
認同」為博士論文主題,並為此在台灣住了五年,實地調查採訪做問
卷,他接觸到的人,幾乎都很好奇,一個老外為什麼會對這樣的題目
感興趣? 廣 告
論文寫完近三年後,高格孚把他的研究成果改寫成中文,回台灣發
表這本「風和日暖-外省人與國家認同轉變」著作,為的就是給這些
好奇的友人和曾接受他訪問的外省朋友一個交代。允晨出版社昨天為
高格孚舉辦新書發表會,前總統李登輝夫人曾文惠和作家柏楊都受邀
出席。
「一九九四年八月十七日,我搬到台灣來,這是我生命中重要的一
天,我永遠不會忘記這個日子。」卅二歲的高格孚以流利的中文說,
那年,兩岸關係這個複雜又敏感的問題起了很大的轉變,直到一九九
九年他回法國完成學業,這五年間正好是台灣政治變化最大的時期。
初生之犢不畏虎,當時才廿出頭的高格孚,在來台灣兩三次後,直
覺「認同問題」在台灣是個敏感又複雜的問題,這激起了他挑戰的欲
望。高格孚回憶,當他決定以外省人為研究主題時,法國的師長馬上
跟他說,「你在雞蛋上走路」。當時他年輕氣盛,料想不到會遭遇到
多大的困難。但高格孚也發現自己的身分有優勢,「我是外國人,我
沒有歷史包袱」。
出生在法國西北布列塔尼亞半島的高格孚,對認同問題有切身的體
會。他自認是布列塔尼亞人,「當然我也認同法國,我的母語也是法
文,可是有很多法國人不能接受這種想法。」十五世紀才歸屬法國的
布列塔尼亞,風俗和語言系統皆有別於法國內陸,有很強的地方認同
。高格孚說,他自己就是一個「多元化國家認同」的例子,他可以瞭
解這個問題在心理層面的複雜性。
為了研究這個題目,高格孚不但走過台灣東南西北,還在台北大安
區眷村住了十個月,他的受訪對象,甚至有民前一年出生的第一代外
省人。
為了釐清過去少有人全面探討的外省人現象,且更深入探討外省人
的精神世界,高格孚設計了一份複雜的問卷,共有一百七十八個問題
,發出一千多份,回收的有效問卷約三分之一。高格孚說,「一般民
意調查較像照片而不是電影,沒辦法顯示出台灣的多元認同。」不過
,為了統計和分析這四萬五千多筆答案,也讓他煞費苦心。
在問卷中,高格孚特別區分外省人在意識形態和日常生活中的國家
認同。經過統計,他發現一般人並未區分在生活中和政治上的台灣認
同,其實兩者間差別很大。他認為,外省人在生活中越來越認同台灣
,這是不能否定的;但這種趨勢常因為社會的泛政治化,及選舉時特
定的政治操作,而被簡化或掩蓋了。
高格孚認為,國家認同多元化的現象在外省人間很普遍,這種現象
卻因「一人一票」的投票行為而被簡化或暫時消失。他分析,「第一
二代的外省人對目前台灣的走向懷著不安,對將來沒有信心;他們認
為本土化的趨勢就是去中國化,意味著他們在台灣會沒有位置。」這
種不安,在選舉時就形成多數外省人投給外省籍候選人的結果。
高格孚相信,他的研究結果可澄清多數人對外省人的偏見,許多外
省人或許也可藉此重新思考自己的認同。他決定用口述的方式寫下這
本中文書,在台灣出版,也是基於對台灣的「moral responsibility
」(道義責任),「我做了這個研究,我現在必須向全體台灣人報告
。我希望他們不要怕自己的認同,能自由地發現、承認和接受,最終
能感受到這塊土地的風和日暖。」他說。
身為研究認同政治和台海關係的學者,高格孚認為,台灣情勢險峻
,全世界找不到比台灣更嚴重的例子;即使加拿大的魁北克獨立問題
吵了不下百年,但魁北克不會面對被核武瞄準的恐嚇。
http://tw.news.yahoo.com/2004/01/03/polity/udn/4458116.html
--
耍呆中
生人迴避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84.26.144
1F:→ Dionysus:推這篇!! 推218.174.160.150 01/03
2F:→ tetsuro:推 推 61.230.112.121 01/03
3F:→ alianplanet:11 推140.112.214.247 01/03
4F:→ grpsys:推!彼此都需要互相了解和尊重....... 推 61.230.130.166 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