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lianplanet (圓姊)
看板politics
標題[心得] 政見在台灣有多少份量?
時間Mon Sep 22 16:51:02 2003
沒事想到的。
記得美國有個理論點出影響選民投票行為的要素歸納:
政黨
候選人 ------------------> vote
政見
美國人研究認為:
政見對選情的影響最小,選民要投給誰,政黨屬性與候選人特質才是考慮重點。
而影響選民的投票行為,包括政治社會化等其他因素決定。
反觀台灣,
我想民眾在這點的認知上,亦與美國相去不遠。
王金平擔任選召主委前提點連宋要有理想,
代表著連宋至今尚無提出治國理想與選後的施政方針,
有督促的意味,
甚至認為淪為選戰非萬民之福,
亦有扣他們浪子回頭的指引。
從民進黨出走的施明德出國,
外界評判為其基於不想在兩顆爛蘋果擇一的心態,
實恐乃針對連宋不提政策白皮書使然,
不過就選戰打法而言,
此時尚未達公布的狀態,對藍營綠營紫營均同。
從政黨的狹義定義來看:
於選前有政策白皮書,選後依選前承諾行政的政黨始屬之。
單獨以追求政治權力為目標,
則僅是廣義的政黨定義,不附予實踐承諾為必要義務。
而台灣的政黨,
則較像廣義定義下的政黨,
或者也可以這麼說,
本國的政黨政治未臻成熟,
本國國民在對應政黨政治時的態度,
也未完全轉型。
到底政見在台灣選制下的選民心中,
佔多少份量?
管見以為提出政見方沒比較高尚,因為重點在選後的支票兌現。
亦擔憂不提政見方所形成的社會價值觀,
何種價值觀?
選民不想看政見;政黨也自然因此忽略政見的重要性,
更甚者,專打選戰,
從政的理想性蕩然無存。
就候選人的理想而言,
我是持較樂觀態度,亦即每個候選人從政的初衷均帶有公益的性質。
alianplanet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140.112.21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