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filmwalker (夢想起飛的季節)
看板museum
標題[新聞] 龐畢度新媒體藝術 北美館展出
時間Fri Apr 28 10:15:15 2006
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
40多年前,一位年輕人為了替愛人籌變性費用,在美國紐約動手搶銀行;這個真實的故事
,被拍成電影。40年後,法國藝術家皮耶‧雨格找到了這名搶劫犯,拍成錄像
「第三類記憶」。明天起,「第三類記憶」將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公開播映。
「第三類記憶」是法國龐畢度中心收藏的千餘件新媒體藝術品之一。策展人凡雅絮
(Van Assche)說,龐畢度中心早從60年代即開始收藏錄像、科技等新媒體藝術,
這方面的收藏腳步甚至比紐約現代美術館和英國泰特美術館跨出得更早,也擁有更完整的
相關收藏。龐畢度既囊括經典,也包容昔日被排拒於美術館門外的多媒體創作,
以及一度不被承認是「藝術」的錄像作品。
明天起到七月下旬在北美館展出的「龐畢度中心新媒體藝術1965-2005」,以33件作品
呈現過去40來年新媒體藝術的發展軌跡。
北美館認為,此展將彌補台灣從80年代中晚期,才開始發展新媒體藝術所欠缺的完整視野
。藉此,可以看見錄像藝術家如何「打著紅旗(電視)反紅旗」、如何藉影像進行哲學
辯證、追尋身分認同、甚至重新解構電影語彙以成就全新的敘事模型。如南韓錄像教父
白南準的「月亮是最古老的電視」,以12架電視機呈現月亮陰晴圓缺的變化,隱喻
「要看電視,不如直接去看月亮!」
克利斯‧馬克的「獨裁者希奧斯古潛逃」,以滿口胡言的新聞播放員,探索媒體如何扭曲
影像;湯尼奧斯勒「角色切換」藉八個散布展場各角落、竊竊私語的「哲學家」公仔
反思認同。
法國藝術家皮耶雨格「第三類記憶」同時並置40多年前為變性而搶銀行的社會新聞、
艾爾帕希諾主演的電影「Dog Day After-noon 」(熱天午後),以及回溯犯案經過的
搶劫犯錄像,三種記憶頓時交錯相融。
此外,大陸藝術家崔岫聞的錄像作品「女廁一瞥」,以偷窺式的紀實錄像,呈現女廁裡
各種意想不到的姿態與眾生相,讓人在滿足偷窺欲的同時,忍不住想問鏡中人是否知情?
這究竟是不是在「演出」?
游移在虛與實、真與假、創作與紀錄之間,或許正是此展最值得玩味之處。
2006/04/28 聯合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23.74.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