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tea999 (測試君)
看板movie
標題Re: 黛妃與女皇觀後感(有雷)
時間Thu Feb 15 00:47:25 2007
※ 引述《orzisme (EM)》之銘言:
: 您是說她二次大戰還未即位的時候嗎?
: 擔任後勤支援,鼓勵士氣
: 的確是值得稱讚
: 不過她即位後,是極為保守的路線
: 與人民的距離也顯遙遠
: 反而跟她公主時代不同
: 例如:發表電視談話一事,就因有違傳統,拖了數年才予以實行
: 在白金漢宮外和人民近距離接近
: 除1997那次外,上次是1945大戰結束
: 但女王是個正派的人
: 也是她支持度高的主因
: (又有查理王子當對照組,更顯其有該有的風範)
很簡單,因為地位不同,時機不同啊.
說實在,別說我們舊時代的帝王,英國歷代的國君也不會一天到晚
拋頭露面,或是某美國總統一樣開個廣播或是我們的阿扁電子報,
我覺得您點出一件事,您就像我前面提的一樣,我們現在已經是用一個
民主思想,主權在民的觀念來看待這個問題,問題是王這種地位從來不是
應該用這樣的思維去考量,我覺得這就是君主立憲在這個時代的尷尬.
別忘了,英國是"她"的國家,這聽起來可不像是主權在民,即使她現在的地位確實是虛位.
君權神授本來就是遙遠的,我們說宰相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那當然上面那個
皇帝之大尾不難想像,而且英國政教合一這種情形,他上面只有老天耶,Oh my god!
另外,我並不認為她當初她身為公主其間下民間,現在當了王就保守
會值得一個"反而",相反的這代表她看重自己身為貴族的責任所在,如此而已,
所以當她身為公主,說實在沒有任何貢獻,可是她因為有那種責任感,所以她才會下去,
如果身為一個王,妳還下去修車,那叫作秀.因為我們要的是一個王,不是一個修車工
人.所以她當了王會保守,當然會.可以看得出她把身為貴族的傳統看的多重,這些名
聲,這些地位她是如何汲汲經營.看重前人的東西,這樣怎麼會不保守.
: 我想這部是偏向皇室論點無疑,滿明顯的阿
: 不過該改說是偏向女王
: 如您所說
: 現在已經不是君權神授的時代了
: 作為一個精神領袖,除了王室的傳統禮節之外,更需要去接近人民
: 這不是討好,而是基本
: 若還只注重繁文縟節,做出所謂王室的格來,實在與現實脫節了
: 還停留在"階級"要分明,那沒有意義
: 時代早就改變了
我認為討論這個其實有點弔詭,因為實際上英國並沒有採取行動
去除君主,這個時代真的改變了嗎?或許我們倆都用錯了價值觀在英國人民身上.
撇開不談,這片的重點就在於讓君主思維的人面對這個新時代民主思維
的衝擊,正是您上面說的這些對於他們努力保住這些格的人,在影片中布萊爾的幕僚
也看了發笑,這樣的兩極性在影片都有呈現,問題在於這種看似舊時代
的思想,卻很尷尬的存在於這個世界上,那既然這個制度還在,他們就是這樣的步調,
如此而已,我們可以見證這個衝突性,問題是這片的目的本來
就不是為了要讓這種制度的存廢下一個定論,我們會為片中女王的王者風範感到折服,
而片中布萊爾幕僚譏諷為了一個車子在講半天的荒謬,我相信觀眾也是
會心一笑吧?這種兩面性都存在,這也是我認為這片子好的地方.
: 所以在黛妃事件後,王室也改變路線
: 其實英國皇室給人疏離.高而上的形象,也不是從97才開始的
: 非一日而成
: 但反正也沒影響太多,所以大家也不是太在意
: 可是這次黛妃去世後
: 當時很多人不解的是,為何什麼表示都沒有,好像從來不是家人過
: 屍骨未寒之際,王室還全都去行宮度假
: 才認為實在太冷漠了(英國人難得有激烈的反應)
: 於私,曾為一家人,她也是小王子的母親
: 於公,她也仍是"威爾斯王妃",曾代表英國對愛滋防治.地雷拆除做了相當大的貢獻
: 發表簡單一則聲明,提聲遺憾有很難嗎?
: 她的頭銜仍在,和王室規矩吻合吧
: 後來的危機不就是因為,完全冷漠的對待導致的嗎
: 講實話
: 之間的糾葛,王室也不是單純的受害者而已
: 黛妃的發言批評王室,很多王室成員不爽她
: 但王室對王子與卡大嬸關係採默許的態度,讓她陷入絕望婚姻,也不是多仁慈
: 大家彼此彼此
: 不過再多恩怨,人都已作古
: 人都死了,也不是要求你當眾表達哀悼
: (不合大家都知,一開始就有反應,何須做到之後的程度)
: 只是看在公私上發個幾十字聲明也不願
: 難怪惹人非議反彈
: 女王不是壞人,我也從未以腹黑來形容她
: 但我對她們溫莎家族處理這件事的作法,並不認同
說實在,個人拜讀您之前在一些討論串推文裡就寫下的不少文句,
我想我可以大致理解您的立場和思考方向所在.
所以您在第一篇前提就已經不認同電影的解釋,認為這只是導演view,
您現在還有這種不解冷漠的言論,可見您完全沒有把片子這種說法
抱持一絲一毫的可能性,說實在我也沒辦法打包票說
導演說的就是真實,雖然編劇的確有去蒐集情報,而非只是坐在家裡就把故事給打完了.
黛妃和皇室的故事這本來就是難以公斷的,
黛妃本來就是王室傳統包袱下的受害者,而黛妃也的確傷了皇室這是無庸置疑的,
我們無法將兩者放在天平上比誰傷的比較兇.
是黛妃的一縷紅顏冤魂比較苦,還是
那歷年來皇室怨靈所累積下來傳統名聲受損較深?
每個人價值觀都不一樣.我們也都不是當事者,甚至於我們的價值觀也和
皇室的人格格不入,我們會對站在一般婦女的考量上去為黛妃憤恨不平,
可是對於皇室而言,黛妃對皇室歷代列祖列宗累積下來的威望尊嚴的毀壞
卻也讓他們咬牙切齒.這點我想我們兩個有所共識,不過我覺得奇怪的是為什麼
後面還會有這種事件處理怎麼不多做一點的這種類似比較夠與不夠的評斷出現.
您不認為這種夠不夠的說法也和這齣事件一樣難以定奪嗎?
皇室本來從原來只要舉辦家祭改成皇太后級的國葬,以一個皇室老古板而言您認為
這是多大的讓步?可是人民需要的更多,就是這樣而已.問題是誰對誰錯?
您說只是多要一個聲明有多難,那我可不可以說少說一個聲明是會死喔?
都已經給妳國葬了妳還想要怎麼樣?(對不起,講的戲謔一點^^)
您要提曾經至少還是一家人,不過我們有句老話說的好,曾經滄海難為水,
看看新聞家庭失和鬧翻的往往打的比誰都兇.這說實在很難看,也很人性.
卻也是現實.要已經撕破臉的兩家再假情假意的在一起,這不是鄉愿嗎?
這整件事不是誰對誰錯,而是誰最大尾的問題.然而影片裡面的女王並沒有
否認人民的大尾,只是她和首相兩人對這個大尾的的觀念不同.sense不同,
這才是這片的重心,討論皇室對還是人民對這我認為有某種程度的模糊焦點.
另外,我其實認為把黛妃的種種不幸的情緒帶到這個事件的處理我會有所疑問.
就像影片中講的,今天如果布萊爾政府沒有在第一時間發佈演講,他也會馬上遭
到執政危機,這是黛妃和皇室的恩怨嗎?看起來不像吧?這單純只是一場
執政者和民意的一齣事件而已,您提及黛妃生前和皇室的糾葛,我認為應該專注於
在她過世的事件帶給執政者的影響,她生前的事並沒有在影片有任何定論,
我前一篇也講過了,本來黛妃就是虛偽的受害者,現在還要在她死後再虛偽
一次,這事件本來就是荒腔走板,更好笑的是,明明大家都知道這是貓哭耗子假慈悲,
可是這事件一過人民對女王的支持度又回來了.這種快冷快熱令人咋舌.
您會覺得這片會偏王室,我想是因為您感覺到這片裡面王室在這個事件有受害者的
味道,然而平心而論,事實上王室也的確本來就做出若干的讓步,而且從他們的角度
看來還是不小的讓步,卻無法滿足於人民,可是說穿了,黛妃那時候已經死了,
再怎麼樣喊,都只是人民心中情緒的投射,都和她沒關係,說不定她還比較喜歡
家祭,她生前已經不想再和皇室搭上任何關係,結果現在死後人民卻拼命要他們
"再續前緣",這樣真的好嗎?問題是好不好根本無關,這只是人民爽不爽的問題,
拿黛妃和皇室的恩恩怨怨來合理化人民的要求,說實在我覺得還要再想想這真的
是為她好還是只是人民的自慰而已?
所以我認為這些恩怨雖然很難劃清界線,不過在這齣事件裡面,真正面對
皇室的並不是黛妃本人,而是人民的感受,所以才會熱的快,冷的也快.
片名翻成黛妃與女皇其實很不恰當,因為女皇在這片裡面面對的都不是黛妃,
而是人民,一定有人認為就算補個聲明也沒有用,只能說這種事本來就沒個正確答案,
我認為純粹的觀察這種現象,會比介入這種情緒,甚至討論這樣處理的公平性
來的有意義的多.所以我才會在前篇專注於在人民的任性和善變上,我覺得對象
應該是人民才對.
雖然我也提出很多自以為是的王室觀點,不過我並不是保皇派的啦.
我只是想說,每個角度都還是有個可以想的通的解釋,至於誰對誰錯,
我想我還沒那個資格置喙吧.
: : 我想我們都不是有名人,至少我自己親人過世的時候是沒有媒體記者跟拍的.
: : 現在媒體噬血程度已非常理所能及,生要見人死要見屍,當我們每次看到
: : 電視新聞記者在問受害者家屬一些無俚頭的問題的時候,我想我們都會不自覺
: : 的幹譙個幾句吧?我倒是認為他們這種行為是可以理解的.
: 我是覺得對小孩來說,該見的未見,是一種遺憾
或許是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2.170.66
1F:推 AquaX:推啊 讓我想到李敖講過的一句話:人民只有在投票、暴動、 02/15 01:09
2F:→ AquaX:和鼓掌的時候有用......民意真的是虛矯不理性的啊!! 02/15 01:10
3F:推 a9a99:哈 人民的任性 02/15 01:29
4F:→ a9a99:其實女王並不討厭黛安娜 只是大家的作風與立場不同 02/15 01:30
5F:推 cobbara:大推 03/14 00:04
6F:推 EXTRA168:寫得好!推! 11/17 0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