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powerjr (把積碳噴光光!)
看板model
標題Re: [閒聊] 湯口的位置.....
時間Tue Jun 20 15:46:59 2006
※ 引述《DArkFirEWolF (12/27 晚 終幕表演!)》之銘言:
: ※ 引述《gnest (海邊漂來的魔王)》之銘言:
: : 變更設計讓零件互相遮蓋遠比under-gate難吧?
: : under-gate只是在注料口上作文章
: : 互相遮蓋卻是牽涉到零件的基本構成
: : 作了個零件B來遮蓋零件A的注料口,然後還要作個零件C來遮蓋零件B的注料口
: : 如此無限循環下去,零件越來越多,組裝也越來越費事,更重要是會變的更貴
這麼想好了,遮蓋澆口法跟u-g法一起使用,將最外頭的零件使用ug法就ok了耶
: : 同一片框架的零件變多也照樣會影響不良率
: : 要取得平衡點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如果說零件變多會造成的影響,不如說是一組模具的各模穴形狀差異大才會造成更多不便
: 其實我覺得變更零件設計的目的和Under-gate 有點不太一樣耶
: 當然 零件設計會造成部分湯口被遮蓋
: 但是我覺得笨呆變更零件設計的主要目的是要減少 "縫"的外露 就是不用做無縫
: 而Under-gate 的使用是減少湯口的處理 感覺有點不太一樣
: 當然最好的就是Under-gate 加上 變更零件設計就無敵了~~
阿哩,這邊原來有提到XD
: 不過這樣大概以後每隻價位都是MG以上了~~
扯開話題,我發現MG沙夏比的盒子居然跟PG MK2一樣大......
扯回上面的話題,其實那個ㄧ一不分,實在是不能怪誰
因為大約從上個月開始,我發現新注音輸入法就常自動選字成"ㄧ"
以往都不會的情形在我使用過的各台電腦,幾乎同段時期都有這個情形出現
好吧,我只能說是M$的錯......
延續在下上一篇所提到,扯完了細小如針的澆口,來扯一下別種澆口
既然容易處理的針狀澆口這麼麻煩,換個地方不就好了?
沒錯,所以就有ug技巧的出現(為了打字方便,本篇以ug代稱)
為了配合模穴空間以及長度(澆口至模穴最遠端的長度),唯有增大澆口形狀才是直接的方法
一般來說,為了製作以及量產上的方便,傳統設計都是在零件的上方或側邊
但對於需要表面美觀的消費性產品來說,這又不符合商業要求
會把腦筋動向位於成品坑坑巴巴的公模面,也不奇怪
相信大家都看過在模型零件的另外一面,總是粗糙不光滑,上頭還有些奇怪的圓圈
這就是頂出銷與公模的間隙造成的痕跡。
頂出銷的功用在於開模時頂出零件,因為冷卻造成的收縮會把塑料給夾在公模的鑲件上
除了要頂零件以外,當然密密麻麻的注料道也是需要頂出銷來頂出的
"設計複雜的澆道會造成頂出銷上設計的困難"
這也是ug使用上所要考慮的問題
像模型玩具這種複雜多樣化的模具,不可能會是用整塊的鋼材下去雕刻
一定是模組化的鑲塊設計,一個零件就是一個鑲塊,鑲在模座上面
ug會造成鑲塊與模座上配合的難度,因為沒辦法所有的澆道都位於在同樣的平面上
不只是零件會分成上下兩部分,澆道也是需要這樣的設計,不然就會無法脫模
不過使用方形或是半圓形的澆道倒是可以處理這個問題
(敘述到這裡,發現單純只有文字還挺難解釋的@@)
還有分模面的設計,既然要維持產品表面的光滑平整,當然整個面都要設計在分模面之上
如此一來澆口的位子就更加卑微,要躲到更底下去
如果這時候在來個需要用到滑塊的地方,又要牽扯到滑塊放置的位子以及機構的行程
(頭昏腦漲ing)
寫到這裡已經不太知道自己在寫什麼了,如果有實例或是有要專對哪方面戰的話還比較好講
總之結論就是,要搞什麼機構要弄什麼技巧都不是問題
問題就是在整體的複雜度,設計更改重新製作的難易,與其他鑲件的配合
還有比較抽象的脫模順暢度,甚至是塑料上的節約設計,還有成品後製上可能產生的問題
(/‵Д′)/~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64.105.92
1F:推 DArkFirEWolF:我的新注音打"一" 也會給我選成"ㄧ" =.- 06/20 15:48
2F:推 bluestorm:好專業 06/20 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