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powerjr (把积碳喷光光!)
看板model
标题Re: [闲聊] 汤口的位置.....
时间Tue Jun 20 15:46:59 2006
※ 引述《DArkFirEWolF (12/27 晚 终幕表演!)》之铭言:
: ※ 引述《gnest (海边漂来的魔王)》之铭言:
: : 变更设计让零件互相遮盖远比under-gate难吧?
: : under-gate只是在注料口上作文章
: : 互相遮盖却是牵涉到零件的基本构成
: : 作了个零件B来遮盖零件A的注料口,然後还要作个零件C来遮盖零件B的注料口
: : 如此无限循环下去,零件越来越多,组装也越来越费事,更重要是会变的更贵
这麽想好了,遮盖浇口法跟u-g法一起使用,将最外头的零件使用ug法就ok了耶
: : 同一片框架的零件变多也照样会影响不良率
: : 要取得平衡点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如果说零件变多会造成的影响,不如说是一组模具的各模穴形状差异大才会造成更多不便
: 其实我觉得变更零件设计的目的和Under-gate 有点不太一样耶
: 当然 零件设计会造成部分汤口被遮盖
: 但是我觉得笨呆变更零件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要减少 "缝"的外露 就是不用做无缝
: 而Under-gate 的使用是减少汤口的处理 感觉有点不太一样
: 当然最好的就是Under-gate 加上 变更零件设计就无敌了~~
阿哩,这边原来有提到XD
: 不过这样大概以後每只价位都是MG以上了~~
扯开话题,我发现MG沙夏比的盒子居然跟PG MK2一样大......
扯回上面的话题,其实那个ㄧ一不分,实在是不能怪谁
因为大约从上个月开始,我发现新注音输入法就常自动选字成"ㄧ"
以往都不会的情形在我使用过的各台电脑,几乎同段时期都有这个情形出现
好吧,我只能说是M$的错......
延续在下上一篇所提到,扯完了细小如针的浇口,来扯一下别种浇口
既然容易处理的针状浇口这麽麻烦,换个地方不就好了?
没错,所以就有ug技巧的出现(为了打字方便,本篇以ug代称)
为了配合模穴空间以及长度(浇口至模穴最远端的长度),唯有增大浇口形状才是直接的方法
一般来说,为了制作以及量产上的方便,传统设计都是在零件的上方或侧边
但对於需要表面美观的消费性产品来说,这又不符合商业要求
会把脑筋动向位於成品坑坑巴巴的公模面,也不奇怪
相信大家都看过在模型零件的另外一面,总是粗糙不光滑,上头还有些奇怪的圆圈
这就是顶出销与公模的间隙造成的痕迹。
顶出销的功用在於开模时顶出零件,因为冷却造成的收缩会把塑料给夹在公模的镶件上
除了要顶零件以外,当然密密麻麻的注料道也是需要顶出销来顶出的
"设计复杂的浇道会造成顶出销上设计的困难"
这也是ug使用上所要考虑的问题
像模型玩具这种复杂多样化的模具,不可能会是用整块的钢材下去雕刻
一定是模组化的镶块设计,一个零件就是一个镶块,镶在模座上面
ug会造成镶块与模座上配合的难度,因为没办法所有的浇道都位於在同样的平面上
不只是零件会分成上下两部分,浇道也是需要这样的设计,不然就会无法脱模
不过使用方形或是半圆形的浇道倒是可以处理这个问题
(叙述到这里,发现单纯只有文字还挺难解释的@@)
还有分模面的设计,既然要维持产品表面的光滑平整,当然整个面都要设计在分模面之上
如此一来浇口的位子就更加卑微,要躲到更底下去
如果这时候在来个需要用到滑块的地方,又要牵扯到滑块放置的位子以及机构的行程
(头昏脑涨ing)
写到这里已经不太知道自己在写什麽了,如果有实例或是有要专对哪方面战的话还比较好讲
总之结论就是,要搞什麽机构要弄什麽技巧都不是问题
问题就是在整体的复杂度,设计更改重新制作的难易,与其他镶件的配合
还有比较抽象的脱模顺畅度,甚至是塑料上的节约设计,还有成品後制上可能产生的问题
(/‵Д′)/~ ╧╧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03.64.105.92
1F:推 DArkFirEWolF:我的新注音打"一" 也会给我选成"ㄧ" =.- 06/20 15:48
2F:推 bluestorm:好专业 06/20 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