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kc1446 (咱只有這條路)
站內media-chaos
標題[資訊] 馮建三:公共電視的理想與現實
時間Mon Mar 14 01:43:22 2011
【昨天廣州南方都市報第一專欄/馮建三 台灣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公廣員工不順
從或抵抗資方(政府)不當行為的紀錄,也相當精彩。南韓早在1980年代末,KBS工
會曾經力阻黨派色彩強烈的總經理就職。2003年,報導官方侵略伊拉克,交惡當道的
是BBC,不是財團的電視,BBC董事長與總經理雙雙辭職,抗議政府的調查報告對BBC
不公允,工會罷工響應,輿論及民意大致無分黨派傾向,支持BBC的人,遠多於認可
當道。2005年加拿大CBS罷工近兩個月後,政府同意加薪,並限制臨時約聘人員,不
能超過員工總數9.5%。
近來海峽兩岸關於「公共電視」的爭議很多,的確,如同任何美好事物,公共廣
播電視(公廣)這個理念沒有完全落實的一天,卻可以讓人恆久追尋。
世界各國的所有公廣,從規模比較小的美國到比較大的歐日韓澳,其公廣(數個
頻道)的傳媒定位,都是非營利,都不是私人財產,而是通過政府授權所創設的某種
法人,最終通過政治過程與市場競爭對觀眾與社會負責。宗教或其它非營利廣電機構
與公廣的差異,就在於言論、品味與美學,公廣以海納百川為原則,宗教等電台自有
創設宗旨,不符訴求的影音內容,經常遭封殺或只能在邊緣若隱若現。
既然不是私人持有,政府介入經營團隊的組成,就不能避免;如同私人傳媒以言
干政,誇張之時,則有暗通款曲於當道如默多克,登堂入室如紐約市長邁克爾·彭博
、意大利總理貝魯斯科尼,他們都是傳媒大亨。
政府介入公廣經營的模式有四。一是德國與意大利等,國會選任代表,與聞其事
。二是統合或說市民模式,與前一種接近,但不一定從選票,而是各種社會與政治團
體(工會、公會、宗教與氏族代表)都能有份,如荷蘭及德國某些小區電台。三是美
加英等國的專業取向,其中,英國政治人尊重經營的人事穩定、克制直接干預內容的
衝動,政權與廣電權得以維持一臂之遙,據說常讓法國廣電人「最感羨慕」,雖然撒
切爾夫人擔任首相、選任BBC董事時,不免要問「這家伙是我們自己的人嗎?」最後
是政府模式,西班牙、葡萄牙、希腊與韓國屬之,1964年以前法國公廣直屬信息部,
1980年代以降已見改變,但執政黨通常直接任命經營人。
各地公廣的「財產權」相同,都不是私有,但「經營權」的組成,已見分別,到
了「營運經費」的來源,差異更大。日本、BBC、北歐四國等不播廣告,主要收入是
執照費,按月按季或按年繳交。澳大利亞、香港等地只取政府財政撥款,荷蘭、瑞士
、美國等再加上廣告或個人與企業贊助。德國、韓國是執照費加上廣告。地中海歐陸
國家混合了政府預算、執照費與廣告的模式,但去年起,法國與西班牙立法責成公視
不播廣告,缺額由私人電視廣告提成,加上電信廠商撥付營業收入挹注。
公廣「從業人員」的公共服務精神、專業能力,集體組織的自主水平,以及「節
目產出」,往往優於該國私人傳媒。原因之一是工會規模可觀,韓國KBS的五千多算
是少的,英國BBC假使不是政治力長年連續施壓,員額會比目前的兩萬多還高兩三成
以上。
這些員工構成了基礎,使其擁有的人才更為多樣,能夠相互支持,表現為節目內
制比例少則五成,最高時候曾經超過九成。BBC歷來得獎次數超過歐洲同儕,不一定
全是員工優異的功勞,其規模首屈一指,亦是原因。台灣的公廣規模不大,但提供相
對合理的制播條件,因此1998至2008年間獲得獎項111次,將近是所有其它私部門得
獎總和(171次)的三分之二。
他們不順從或抵抗資方(政府)不當行為的紀錄,也相當精彩。南韓早在1980年
代末,KBS工會曾經力阻黨派色彩強烈的總經理就職。2003年,報導官方侵略伊拉克
,交惡當道的是BBC,不是財團的電視,BBC董事長與總經理雙雙辭職,抗議政府的調
查報告對BBC不公允,工會罷工響應,輿論及民意大致無分黨派傾向,支持BBC的人,
遠多於認可當道。2005年加拿大CBS罷工近兩個月後,政府同意加薪,並限制臨時約
聘人員,不能超過員工總數9.5%。台灣公廣董事長與總經理去年與政府赤裸相爭,雖
然問題不一定是傳媒的獨立與自主被侵蝕。
公廣的另一個特色就是「營運信息」,無不全盤在年鑒公布,無償通過互聯網對
外提供,外界藉此可以知悉、監督與評估其營運績效。公廣的願景、成就與缺失常以
文字交待,涉及財務則以多種統計圖文數字表述,舉凡不同層級員工的薪資結構,以
及各種節目的產出時數與制作成本,都能完整且通體透明,不是上市公司的報表所能
望其項背。
世界各國公廣沒有走上1980年代以來,眾多公有事業私有化的道路(只有法國礙
於黨政衝突,賣掉一個公視頻道,但接手的人是當年總統密特朗的支持者);反之,
公廣還在擴充,雖然幅度不比私人影音傳媒。何以如此?既是傳媒性質特殊所致,但
應該也是由於定位與產權明晰,其經營、財政、員工、節目表現與營運信息的公開,
都有可觀,甚至具有非凡的市場競爭力,如BBC本世紀以來的危機不是得罪政府、不
是違反專業、不是聽眾觀眾不信任不喜歡,而居然是成績亮麗,太過成功而「壓迫」
到了私人傳媒無窮無盡尋求商業機會及牟利的空間,致使各家老板聯手要求國家出面
,壓制BBC的市場行為。
先是2001年,BBC申請提供四個數字電視頻道,沒想到所有英國私人電視公司加
上美國迪士尼等集團破天荒聯手,游說英國文化部長駁回此議,原因就在質量毫不遜
色的BBC頻道不向觀眾收費,也不播廣告,這樣一來,誰來看這些商業頻道呢?最後
BBC的擴張規模減半。2003年,籌備多時,BBC的「數字教材計劃」總算開張,但教育
材料出版商及數字軟件業者屢屢攻擊,致使這個節省英國家長成本,也廣受好評的在
線學習先在2007年喊停,又在次年關閉了事。
到了2005年,數字收音機業者埋怨了,理由相同,大家都聽BBC,他們的數字頻
道怎麼辦?在互聯網結合影音圖文於一身的年代,2006年居然報紙都感受到了威脅,
誰的記者人數比得上BBC?現在還不只是紙本銷售量滑落,接下來,公信力高、網頁
可親、影音文字內容多樣的BBC是不是還要襲奪報紙的網絡讀者?這是問題。2007年
BBC推出隨選視迅,節目播出七日內開放英國觀眾自由觀看,永久開放的內容也是有
增無減,2009年BBC與另三家無線電視申請聯手若干電信業者,共建影音隨選平台,
但直播衛星與有線兩大平台聯手阻止,成功讓自己的兩個隨選系統去年十月上路,BBC
參與的平台最快得今年夏天才能啟動。
相當諷刺,BBC太有競爭力,以致遭到圍剿,海峽兩岸的公共文化建設與電視頻
道的「公共化」,也會有「公」高震商的一天嗎?
gcontent.oeeee.com/1/e3/1e3f5c7224c234a2/Blog/acd/c75bc3.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142.14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