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chaos 板


LINE

== <<新聞學研究>> 第五十二集 民85年1月 頁95-108 == 一個自主性新聞專業團體的誕生 →記「台灣新聞記者協會」組織過程與實踐經驗 何榮幸 壹、緒論:歷史的偶然與必然 貳、導火線:自立事件 參、行動團體:九○一新聞自主小組 肆、過渡階段:台灣新聞記者協會籌備委員會 伍、雙重期待:台灣新聞記者協會成立 陸、戒慎前行:掌握契機站穩腳步 柒、行動哲學:台灣新聞記者協會的行動與反思 註釋 壹、緒論:歷史的偶然與必然 一、鬆散的讀書小組 一九九三年夏天,五位主跑國會首度全面改選後第二屆立法院第一會期新聞的記者 展開一項不定期聚會,當時沒有任何人會想到,這種鬆散而接近清談的聚會,會與 日後台灣第一個自主性新聞專業團體的成立有任何關聯。 這個原定以讀書小組型態進行的非正式媒體觀察組織,起源於聯合晚報記者楊汝椿 、自由時報記者何榮幸、中時晚報記者郭淑媛等三人在長期討論台灣媒體現況後, 認為有聚集志同道合者共同展開媒體批判討論的必要,於是由何榮幸邀請自立晚報 記者彭琳淞、財訊雜誌記者陳玉華,在七月三日假人性空間茶藝館舉行第一次聚會。 其後這個團體以約每兩週一次的頻率,廣泛比較台灣媒體對麥可.傑克森來台、大 陸華南水災等重大新聞的處理情形,並且討論民眾日報記者於一九九二年底籌組工 會失利(1) 等個案,希望從新聞工作者的主體性出發,了解台灣媒體的現實處境與 內部控制機制。 原本這個同儕團體計劃將每次討論共識形諸文字,在雜誌定期開闢媒體觀察專欄, 但因一九九三年底的縣市長大選逼近,這五位政治新聞記者都必須巡迴採訪或密切 報導選情,以致在三個多月後無法再保持定期聚會,最後在十月中旬自然解散。 這個偶然興起的鬆散組織雖然無疾而終,但這五位記者日後卻在「自立事件」爆發 時重燃熱情,成為「九○一新聞自主小組」與「台灣新聞記者協會」的核心成員。 二、新聞自主運動的條件 台灣社會在一九八七年解除報禁後,平面媒體進入空前激烈競爭的戰國時代,新聞 自由隨著各項政治禁忌的解禁而獲得大幅進展,但是新聞工作者的專業尊嚴、社會 地位卻未因此明顯提昇。 「文化流氓」、「製造業」、「修理業」仍然是社會各界對於新聞界最常見的形容 詞,即使連出現頻率最高的「無冕王」形容詞,也多少帶有對新聞界敢怒不敢言的 負面印象。 隨著社會各界繼續強烈要求開放電子媒體頻道,來自民間要求媒體自律、重視專業 倫理與社會責任的聲浪逐漸高漲,新聞工作者必然開始反省媒體內部編採自主權、 工作權等切身問題 ,才能回應台灣社會快速變遷的節奏。 而社會各領域自主性的逐漸提昇,對於新聞工作者的自我反省亦形成衝擊與激勵, 只是與社會各領域相較之下,新聞界的自主、自律運動已經顯得遲緩而已。 在社會的焦點已由「外部新聞自由」議題轉向「內部新聞自由」議題 (2)時,前述 偶然形成的讀書小組開始建構新聞工作者在媒體改革中的主體性,並且確認新聞工 作者自我反省的角色無可替代。 貳、導火線:自立事件 一、「搶救自立」聲明 一九九四年六月間,本已醞釀發起外界連署聲援的自立報系記者陳銘城,在七月十 二日於監察院記者室向何榮幸、郭淑媛、楊汝樁提及此構想,何榮幸等人表示贊同 ;四人並於隔日與李瓊月、王幼玲、呂東熹、蔡慧琳等其他自立報系記者聚會商談 發動連署事宜,並擬就「搶救自立」聲明草稿。 這項跨媒體新聞工作者自發的社會行動隨即分別由學術界、文化界、新聞界(媒體 同業)、自立報系編輯部等四方面展開連署,在四天內獲得七百多位各界人士(新 聞工作者約佔四百位)簽名支持,並且於七月十九日假中時晚報、自立晚報刊登廣 告 (3)。 在串連各媒體記者進行連署的過程中,主事者認為有進一步評估連署成效、思考後 續動作的必要,因此非自立報系的何榮幸、楊汝椿、郭淑媛、張瑞欽(民眾日報記 者)、劉俊宏(公共電視記者)、陳香蘭(中時晚報記者)及自立報系的陳銘城、 李瓊月、涂建豐、蘇正平(時為自立早報副總編輯)等十人開始從七月十六日起展 開每週一次的定期聚會。 組織化的方向是這群跨媒體新聞工作者面臨的首要課題,部份成員認為可廣納社運 、文化界關心媒體發展人士,以共同推動媒體改造議題;部份成員則堅持必須確立 新聞工作者的主體性,而以新聞工作者的橫向連結做為推動媒體改造的核心力量。 結果,後者成為此團體的共識,亦確立了此團體串連運作的方向。 二、「推動編輯部公約運動」聲明 跨媒體小組此後一方面高度關切自立事件後續發展,一方面拉高層次研議爭取「內 部新聞自由」的理論與行動,而在八月三日達成推動「編輯部公約」的共識。 到了八月十七日,跨媒體小組進一步決定發起大規模「推動編輯部公約運動」聲明 連署行動,試圖首度向社會各界廣為宣揚此項理念;小組成員陳銘城並提議在九月 一日記者節當天舉行遊行,獲得其他成員一致贊同,而決定擴大串連同業以同時推 動連署及遊行。 在八月二十一日舉行的擴大工作會議中,台北之音電台台長徐璐、香港明報駐台記 者賴秀如、自立報系記者賀照緹等新成員建議跨媒體小組應予「正名」,於是「九 ○一新聞自主推動小組」(以下簡稱九○一小組)名稱因運而生,並推舉李瓊月為 召集人。 隨後九○一小組積極進行連署與遊行籌備工作,並且與傳播學者、傳播科系學生保 持密切連繫與結盟關係,同時加強與資深新聞工作者的溝通互動,打破不同世代新 聞工作者間的距離 。 值得注意的是,部份資深新聞工作者早在解嚴前,即有籌組新聞專業團體以提昇專 業地位、尊嚴的構想,但受限於主客觀因素而遲遲無法開展;九○一小組的出現, 在某種程度上延續了資深新聞工作者的理想,但卻以更充沛的實踐力加速理想的落 實。 新一代年輕新聞工作者的反省、衝勁對資深新聞工作者形成一定程度的刺激,從而 使部份資深新聞工作者出面為九○一小組「背書」。 九○一小組的形成也衝擊傳播院校內部,部份傳播學者與九○一小組在理論與實務 上相互學習,部份傳播院校學生更因而組成跨校性組織(4) ,反省其做為「記者預 備隊」的角色認知與社會參與、媒體改造等議題。 參、行動團體:九○一新聞自主小組 一、「九○一為新聞自主而走」遊行 等到八月三十日,一千多位各界人士(新聞界即佔五百多位)聯署的「支持編輯部 公約運動」聲明於中晚、自晚刊登廣告,並預告九月一日「為新聞自主而走大遊行」 活動時,一個颱風卻迅速向台灣侵襲而來,九○一小組成員也為了是否如期舉辦遊 行陷入無比焦慮。 最後決定基於記者節的重要象徵意義而不畏風雨走上街頭,在九月一日這項台灣有 史以來首度以新聞工作者為主體的遊行中,四、五百位各界人士(新聞工作者佔二 、三百位)冒著風雨走完全程,並於遊行結束後在立法院召開「催生新聞專業組織」 記者會,當場獲得一百六十餘位新聞工作者簽署擔任發起人。 九○一遊行的三大訴求是:一、落實內部新聞自由,二、推動編輯部公約,三、催 生新聞專業組織;這三個訴求由遠而近,呈現出九○一小組希望達成的三階段目標。 九○一小組的想法是:「內部新聞自由」議題是當前台灣媒體改造的重要面向,也 是外界忽略或不容易著力的領域,因此新聞工作者應優先選擇此領域奮鬥;而「編 輯部公約」是落實內部新聞自由最有力的行動,新聞工作者的編採自主權才能因而 確保;至於「新聞專業組織」則是推動編輯部公約運動的基地,藉由自主性新聞專 業組織來爭取提昇專嚴與地位。 在此期間面臨的兩難格局,主要是「正名問題」與如何堅持「主體性」,前者的社 會背景是外界仍頻頻將九○一小組提出的新聞自主公共議題化約、等同為「自立事 件」;後者的焦點則在於遊行的動員幅度,是要廣邀各界人士參與以壯聲勢,還是 堅持以新聞工作者為主而不計較人數多寡。關於前者,九○一小組除了努力在地下 電台等管道澄清,只能設定以日後行動來証明其超越自立事件的公共層次;至於後 者,九○一小組決定以新聞工作者為遊行最主要骨幹,以期在遊行結束後走更長遠 的路 。 二、催生新聞專業組織行動 九○一遊行結束後,九○一小組經過短暫休息,即恢復每週一次聚會 (5),並開始 討論新聞專業組織相關事宜,同時積極關切、介入各項爭取新聞工作權與新聞自主 事件,充分展現其作為一個非正式、行動性團體的機動性與行動力。 這段期間九○一小組的重要行動如下: 十月二日:召開第一次新聞專業組織研討會,由小組內部邀請資深記者、傳播學者 、工運人士廣泛討論專業組織的定位與功能。 十月十五日:於台大校友會館擴大召開第二次新聞專業組織研討會,邀請自立早報 總編輯蘇正平、中國時報總主筆俞國基、聯合報記者董智森、公共電 視製作人馮賢賢、中國時報記者林照真、自立晚報記者彭琳淞、工人 立法行動委員會召集人鄭村棋等人參加,傳播學者李金銓等人到場表 示支持。 十月二十二日:九○一小組決議成立章程、活動、調查研究、總務等四個工作分組 ,加速推動新聞專業組織籌備工作;原召集人李瓊月推薦何榮幸接 任召集人,獲得無異議通過。 十月二十九日:中央日報記者蘇諍向九○一小組尋求協助後,九○一小組決議協助 處理蘇諍要求復職案,並開始調查、關切公共電視員工拒簽署著作 權契約案。 十一月五日:「蘇諍案調查報告」出爐,九○一小組認定中央日報不合理解雇蘇諍 (6)。 十一月二十六日:九○一小組邀請台視主播方念華說明其辭職風波,並且完成「陳 建佳案調查報告」,認定民眾日報新竹記者陳建佳遭社方不合理 調職。 十二月五日:楊汝樁、何榮幸、蔡崇隆、陳香蘭等四人代表九○一小組赴中央日報 遞交「我們抗議蘇諍遭受不合理的資遣」聲明。 十二月十五日:「九○一通訊」第一期出刊五千份,廣泛發放至北中南各媒體、傳 播院校,並獲得各界人士鼓勵、索閱、捐款等迴響,同業間亦提供 其他有關新聞工作權及新聞自律之檢舉案例;二十日後再版加印二 千份。 十二月十九日:章程小組經過八次會議討論後,完成「台灣新聞記者協會」組織章 程草案,其後並經九○一小組多次討論後定案。 十二月二十七日:自立報系發生疑似「秋後算帳」的「呂東熹調職事件」,九○一 小組立即向自立社方、工會、當事人查詢相關過程後,發佈新聞 對呂東熹表示聲援。 十二月二十九日:赴台中市進行專業組織籌備說明會,與中部新聞工作者交換意見。 一九九五年一月五日:繼立委周荃同意將「訂定編輯部公約」條文列入公視法草案 後,九○一小組再度遊說立委謝長廷並獲其應允支持。 一月十日:「九○一通訊」第二期出刊。 由於台灣媒體界長期「報報相護」、「家醜不外揚」的性格,使得九○一小組多面 向的行動中,除了九○一遊行得到部份媒體的報導,其他行動與訴求完全缺乏能見 度,「九○一通訊」的發行與小組成員頻頻赴地下電台宣揚理念雖具一定效果,但 與社會各界的對話仍嫌不足。 尤有甚者,社會各界更時常將自立報系員工進行的「票選總編輯」活動等同於「編 輯部公約」,不但窄化了編輯部公約的精神,更使各界誤以為票選選總編輯是實行 編輯部公約的唯一方式,而不了解由新聞部員工與資方協商簽定的編輯部公約將因 不同媒體特性、需要而有不同內部。 台灣社會期待記者先做到「自律」再來談「權益」,則是九○一小組自我澄清反省 的重點,九○一小組成員一方面以行動展現自律決心,另一方面更試圖說明唯有爭 取新聞編採自主權,民眾「知的權利」才能獲得確保,因此新聞工作者這部份的「 權益」具有公共性質,落實這種權益是社會進步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肆、過渡階段:台灣新聞記者協會籌備委員會 一、專業主義v.s.工會路線 一九九五年一月十四日,九○一小組於台大校友會館舉行「台灣新聞記者協會發起 人大會」,大會推舉出二十五位「台灣新聞記者協會籌備委員會」(以下簡稱籌委 會)委員,九○一小組結束階段性任務,在功成身退後正式走入歷史。 籌委會於當天隨即推舉自由時報記者何榮幸為召集人、香港明報駐台記者賴秀如為 發言人、工商時報編輯邱奕嵩為總務,並分別成立章程、文宣、調查等工作小組。 台中有線電視台採訪主任李永萍、高雄傳播學院院長陳申青等人加入籌委會陣容, 使得籌委會更能考量到台灣南北新聞環境的差異;而中時報系攝影記者林少岩、蕭 嘉慶、工商時報編輯邱奕嵩、中央社編譯樊劍萍兼工會常務務理事、TVBS電視 台採訪組副組長詹宜怡、綠色和平電台新聞性節目主持人林美挪、自立報系記者兼 工會常務理事王幼玲等人的加入,則使籌委會更具各類型新聞工作者的代表性。 至於工運界人士鄭村棋、吳永毅、陳素香(7)等人的加入籌 委會,則曾在記協發起 人大會上引起爭議。部份發起人認為,記協應包含各界認同媒體改造者;部份發起 人則,堅持記協成員應單純為現職新聞工作者;九○一小組召集人何榮幸則傾向在 籌備階段仍宜廣納各界建言,因此發起人大會無異議推薦出包含非現職新聞工作者 的二十五位委員。 而此項爭議必須追溯到先前九○一小組已多次出現的「專業主義」與「工會路線」 之爭,兩種理念激盪的具體指標,在於設定記協的成員應限定為現職新聞工作者、 或是具有相同理念者即可加入。 在多次章程小組會議、全體會議中,涂建豐、李瓊月、彭琳淞、蘇正平、郭淑媛、 賴秀如等人傾向所謂的「專業主義」定位,亦即記協在現階段雖應正視新聞工作權 的保障,但其發展方向應朝向提昇新聞專業地位努力,其成員應限定為限職新聞工 作者,並在成立後與其他關心媒體改造團體形成「外部結盟」關係。 楊汝樁、馮賢賢等人則傾向所謂的「工會路線」,亦即新聞工作權保障應為記協最 重要的目標,記協發展方向可定位為工運團體性質,成員不應只限於現職新聞工作 者,使新聞工作者與其他志同道合者形成「內部合作」關係。 固定擔任會議主持人的何榮幸雖較少表達個人意見與參加表決,但其傾向於「以協 會之名行工會之實」的路線,亦即同時致力新聞工作權與提昇新聞專業,而以實際 行動來檢驗記協是否能同時滿足這兩種期待。 經過多次熱烈激辯,終於形成傾向專業主義的「多數意見」與傾向工會路線的「少 數意見」,而決定在記協章程草案中加入「勞工關係組」的設計,彰顯記協成員雖 限定為現職新聞工作者,但其組織設計卻同時兼顧工會功能,並與各媒體工會、工 運團體形成密切合作的結盟關係。 小組成員並未強制形成「共識」,而是不厭其煩地一再溝通、釐清成員間的想法, 並且在激辯、 合作過程中形成堅實的互信默契。 二、快馬加鞭籌備記協 籌委會成員的初步共識是,應該在最短的時間內結束籌備工作,以符合各界希望新 聞專業組織儘速成立的期待。 而其於兩個月左右的主要籌備工作重點如下: 一九九五年一月二十二日:籌委會決議於三月二十九日舉行記協成立大會,在此之 前完成章程草案修正及出版刊物。 二月十二日:籌委會決議以三月十日為記協創會會員入會申請期限,凡於三月十日 前填寫申請表,經籌委會審核通過,並於成立大會繳交會費者,始得 於成立大會當天享有選舉、被選舉權。 二月十七日:籌委會決策小組決議,在籌備期間暫不擔任「黨政軍退出三台運動」 共同發起團體,但成員可以個人名義協助三退聯盟工作。 二月二十五日:籌委會促成工人立法行動委員會與前「新新聞」記者林瑩秋之溝通 會。 三月十二日:籌委會積極籌組記協律師團與進行造冊事宜。 三月二十日:籌委會通過成立大會議程,並重新界定成立大會當天「發起人」與「 創會會員」之區別,所有接獲開會通知的發起人與當天到場者,只要 填寫入會表格、繳交會費,皆為記協創會會員 。 三月二十六日:籌委會完成記協章程草案最後修正。 籌委會在界定記協成員資格時,又面臨了一些難題:應不應該如同部份新聞專業團 體般(如香港記者協會),限制具資方代言人色彩的媒體一級主管入會?應不應該 包括傳播學者、傳播科系學生等非實務界人士? 在多次討論釐清後,記協走上「成員單純化、組織設計結盟化」的組織化方向,亦 即以英文的Journalists 廣義代表記者、攝影、編輯、自由撰稿、專欄作家等傳播 實務界人士,並以此作為記協成員範圍。 而具有人事任免權的媒體一級主管在此界定下雖可入會,卻在記協自主性的考量下 ,被限制不得擔任記協會長職務;記協的十一位執行委員中,也規定一級主管所佔 比例不得超過五分之一。 籌委會多數意見認為,以往台灣新聞團體、工會多遭資方把持操控,以致於功能不 彰,對提昇新聞專業尊嚴、保障工作權並無助益,因此記協在現階段應對媒體一級 主管的參與採取「歡迎但有所限制」的態度,直到這種具有現實基礎的疑慮消除後 再修改章程完全平等對待。 另外籌委會是以常設的「校園事務組」設計,來要求記協與傳播學者、傳播科系學 生保持合作關係,使傳播實務界時時接受來自理論界的監督、建議與合作,但「記 者」協會本身則維持成員單純化 。 伍、雙重期待:台灣新聞記者協會成立 一、自主性新聞專業團體的組織化運作 九○一小組的努力在一九九五年三月二十九日終於開花結果,由其催生的「台灣新 聞記者協會」在台大校友會館正式成立,並且發表成立宣言、順利選出十一位執行 委員 (8)。 記協成立大會當天約有近百位新聞工作者參加,其中六十七位當場繳納會費,成為 記協創會會員,其間雖曾發生鄭村棋、陳素香等非現職新聞工作者能否入會爭議, 但在鄭村棋等人以台灣工運雜誌社名義申請入會,且現場多數會員主張「認定從寬」 的情況下化解。 記協第一屆執委會隨即在成立大會結束後召開第一次會議,並且推舉出自由時報記 者何榮幸為創會會長、香港明報駐台記者賴秀如及聯合晚報記者楊汝樁兩人為副會 長;章程規定執委會每月至少開會一次,紀律組、媒體調查組、勞工關係組、校園 事務組、研究發展組、財務組召集人則由會長提名經執委會通過,記協從此展開組 織化運作。 如同一般甫成立而欠缺資源的社會團體,記協的會務推動一開始就不可避免地集中 在少數人身上,記協的會員雖然漸次成長,在成立後半年左右即已突破兩百人,但 其運作仍賴不到十個人的大力投入;記協會務在少數人的熱情付出下雖然漸上軌道 ,但這種無給職的犧牲奉獻如何能吸引更多人投入,則已成為記協成立初期的重要 課題。 每位會員繳納的兩千元(一千元入會費、一千元年費),則成為記協最主要的經費 來源,但隨著記協活動的增加、刊物的頻繁出刊、甚至於製作電視節目(9) ,使得 記協必須積極進行募款;然而記協章程的精神是只接受小額捐款(個人每年十萬元 、團體每年二十萬元以下之捐款),記協又必須謹慎避免以記者的「特權」身份向 新聞對象募款,因此募款工作也成為記協必須解決的難題。 二、新聞倫理公約運動 記協成立初期的主要活動,是推動「新聞倫理公約」運動,並在此過程中與各地新 聞工作者交換意見,使記協的組織、活動更具草根性,走出以往「從台北看天下」 的狹宰格局。 記協在設立「記者保護基金」、參加「五二○媒體改造大遊行」、關切聯報記者盧 德允涉嫌妨害軍機案、參加第四家無線電視台審議公聽會等行動後,於七月份開始 進行與各地新聞工作者的串連。 在完成「新聞倫理現況」問卷調查後,記協在七月二十二日於高雄市舉辦座談會、 七月二十九日於台中市舉行座談會、八月三日與四日在台北市舉行公聽會,四場討 論會下來,不但強化了在九○一小組時期與中南部新聞工作者初步建立的關係,更 使得十二條「新聞倫理公約」條文因運而生。 記協在與中南部新聞工作者對談的過程中,深刻感受到北部記者與中南部記者在關 心的議題、切身的利益、面臨的挑戰等各方面皆呈現巨大差異,因此記協雖是全國 性的新聞專業團體,但初期僅保持誠懇了解各地新聞工作者處境的態度,以及尋求 彼此合作呼應的可能性,而未積極規劃於各地成立分會。 也是在不斷行動的過程中,記協成員充分感受到大多數新聞工作者對於記協仍維持 「觀望」態度,新聞同業對於記協基本上樂觀其成,但對於記協的代表性有所質疑 ,對於參與記協的行動更是多所保留。 陸、戒慎前行:掌握契機站穩腳步 一、新聞界反暴力威脅聲明全國串連 記協與其前身九○一小組所進行的中、南部串連,基本上只是與台中市、高雄市兩 地為主的新聞同業對話,其層面尚未普及其他各縣市(但記協刊物已努力散發至全 國近半數縣市),直到八月份記協發起「新聞界反暴力威脅聲明」連署行動時,記 協才與更多區域的新聞工作者產生連繫。 七月底台中市聯合報記者蔡政欣、台灣時報記者包克明兩位新聞同業遭不明歹徒伏 擊受傷事件,在記協的高度關切下,迅速成為一九九五年記者節前夕最重要的新聞 議題,記協先後在台北向警政署、在台中向省警務處抗議,並且當機立斷將反暴力 威脅這項公共議題提昇至全國連署層次,形成台灣新聞界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全國 性連署行動。 記協把握住此契機,一方面鼓動向來冷漠、各自為政、一盤散沙狀態的媒體高層主 管,使其出面擔任此項連署發起人,結果成效卓著,包括中國時報總編輯黃肇松、 聯合報總編輯張逸東、自由時報總編輯林健煉、自立早報總編輯蘇正平、工商時報 總編輯張水江、經濟日報總編輯盧世祥、民眾日報總編輯李旺臺、台灣時報總編輯 黃東烈、新新聞雜誌發行人司馬文武、黑白新聞週刊社長李永得、當代雜誌總編輯 金恆煒、財訊雜誌總編輯梁永煌等二十位台灣新聞界領導人士皆成為發起人,部份 發起人並提供公益廣告版面及捐款。 而另一方面,記協的連署觸角延伸至各縣市,短短兩週密集聯署結果,全國共有二 千零六位新聞工作者連署,其中報紙類為一千四百七十六人、電子媒體類為二百七 十九人、雜誌類為八十一人,其他則為一百三十八人;連向來被形容為封閉保守的 三家電視台,合計亦有七十九人參加聯署,記協最後在九月一日記者節當天將此兩 千零六人連署書送進行政院,並且向行政院抗議未扼阻暴力威脅侵害言論自由。 這項大規模連署行動及連串抗議行動打響了記協的知名度,更重要的是,上述行動 使得記協與大多數心存觀望的新聞工作者有了更進一步的關聯,這種關聯雖然還不 足以讓這些新聞同業立刻加入記協,但卻已使這些新聞工作者對記協的行動採取肯 定與支持的態度,並且在某種程度上解除其原先對於記協的疑慮。 二、向紅包文化說再見 記協在反暴力威脅行動引發新聞界高度共鳴後,再於十月一日舉行「向紅包文化說 再見」記者會,舉出物証與人証來揭發「最佳女主角」公司、國民黨立委候選人劉 盛良、三軍大學等三個單位在召開記者會時送紅包給記者的個案,但反應卻不如反 暴力威脅行動來得熱烈。 記協事後的深切反省,體認到議題與同業反應的高度互動關係:如果記協行動的議 題未牽涉到同業的既得利益,則同業的迴響相當明顯;如果記協的行動觸犯到既得 利益,那怕這些既得利益與新聞專業倫理多麼不相容,在現階段也頂多贏得各界的 稱讚,卻無法獲得新聞同業的高度支持。 紅包文化在台灣社會早已是既成的事實,對於部份新聞工作者來說,新聞對象的贈 金、贈禮更已是新聞工作「理所當然」的一部份,這與所有的新聞記者皆反對暴力 威脅截然不同,在現實環境中也導致不同的推動成效。 記協因而更加了解,在對抗既得利益方面,新聞界的自省可能比台灣社會大多數領 域還要困難;而在串連各地新聞工作者方面,在某種程度上也需慎重選擇議題,其 原則固然必須彰顯理想性與道德性,但策略上卻可採取階段性作法,來漸進贏得新 聞工作者的普遍認同,同時又能逐步掃除新聞界的積弊。 柒、行動哲學:台灣新聞記者協會的行動與反思 一、記協分會與工會結盟 記協成立半年後,組織內部的擴張與組織外部的結盟都出現了更多可能性,但也再 次激發記協成員思考今後的組織發展方向: 在內部擴張方面最重要的進展,是嘉義縣新聞同業於十月二十二日正式成立「嘉義 縣外勤記者聯誼會」,除了邀請記協正副會長何榮幸、賴秀如出席此項地方自主性 新聞團體的成立大會,高達九成的聯誼會成員更表示願意加入記協,並且成為記協 的嘉義地區分會 。 為了尊重「嘉義縣外勤記者聯誼會」的自主性發展,何榮幸在其成立大會上表示, 對於該會成為記協分會的可能發展樂觀其成,但現階段建議該會先以目前名稱運作 ,在更加凝聚成員對於該會功能、發展方向的共識後,如果多數成員仍認為以記協 分會形式運作更為理想,則非常歡迎該會成為記協分會。 其後記協內部在討論設置分會議題時,多數意見也持樂觀其成態度,但考量到記協 章程並無分會專章,對總會與分會的定位、彼此關係尚缺乏全盤設計,因此現階段 仍傾向支持「嘉義縣外勤記者聯誼會」及其他有意願成為記協分會的團體自主性運 作,與記協維持良好的結盟關係,未來再進一步考量成為總會與分會的親密關係。 而在組織外部的結盟方面,由於自立報系在十月三日發生違法調動工會幹部袁孔琪 事件(10),使得記協與自主工聯、台北市產業總工會、大傳媒體工會聯合會、自立 報系工會等工會團體進行聯合聲援行動,進一步促成彼此的合作關係。 在具體行動的搭配上,記協負責在立法院舉行公聽會,邀請自立資方、袁孔琪、法 律學者、傳播學者、工會團體代表等當事兩造與各界人士發表意見,以做為袁孔琪 日後可能進行司法訴訟的有力証詞;其他工會團體負責分別策劃赴自立報系抗議等 活動,記協則充分配合相關行動。 也就是說,在記協成立過程中出現的「專業主義」與「工會路線」爭議,已透過記 協成立後的實踐經驗,達到某種程度的兼容並蓄:記協一方面致力於「新聞倫理公 約」運動等彰顯專業主義的行動,一方面透過「記協會訊」的報導及與各工會團體 的結盟,以行動証明對新聞工作權的高度重視。 記協正是以這種「行動哲學」來同時承載台灣媒體環境對於專業主義與工會路線的 雙重期待,試圖以具體行動銜接兩種理論推至極端所產生的鴻溝,並且以具體行動 來接受各界的批判檢驗。 從九○一小組到台灣記協的成立,映照出一個自主性新聞專業團體從無到有的艱辛 過程,其中投注了台灣新一代新聞工作者的無比熱情,也背負了台灣社會不滿意媒 體環境所產生的期待;而台灣記協秉持「行動哲學」所欲開創的新路,現在才剛剛 開始邁出腳步。 註釋 (1) 陳玉華時為民眾日報發起成立工會的記者之一,但隨後遭到民眾日報將其不合 理調職,陳玉華因而離開民眾日報。 (2) 關於「內部新聞自由」議題的內涵與在台灣發展過程,請參見本學刊另篇記協 幹部涂建豐所著文章。 (3) 自立晚報之廣告因自立社方強烈反對使用「搶救自立」字眼,若不修改則無法 刊登,因此最後修改為「關切自立」聲明。 (4) 部份傳播研究所、科系學生受到九○一小組成立的催化,在九○一遊行當天宣 布成立名為「傳播學生鬥陣」的跨校性組織。 (5) 跨媒體小組起先於立法院青島會館會議室固定聚會,後期則借用台灣人力資源 中心場地固定聚會,九○一小組成立後則租用該場地聚會。 (6) 蘇諍控告中央日報案後來一審判決蘇諍敗訴,二審則判決蘇諍勝訴,目前正進 行三審階段。 (7) 三人皆曾任報社記者。 (8) 十一位執委為自由時報何榮幸、香港明報駐台記者賴秀如、聯合晚報記者楊汝 樁、財訊雜誌總編輯梁永煌、財訊雜誌記者蔡崇隆、公共電視製作人馮賢賢、 自立早報記者涂建豐、台中有線電視台採訪主任李永萍、中時晚報攝影記者林 少岩、中國時報記者陳玉華、民眾日報記者張瑞欽。 (9) 記協在超級電視台每週日晚上十一時十分製作「媒體怕怕」節目。 (10)參加此公聽會或發表書面意見的中興法律系教授郭惠玲、政大新聞系副教授馮 建三、自立早報總編輯蘇正平、自主工聯執委鄭村棋等人一致指出,自立資方 調動袁孔琪的過程已違反勞基會、工會法對工會幹部的基本保障。 == <<新聞學研究>> 第五十二集 民85年1月 頁95-108 == http://libmaster.lib.ndhu.edu.tw/ncl-cgi/hypage.exe =======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 記協 ] http://www.atj.org.tw/ -- 【 怡然心會 妙處難與君說 】 http://tinyurl.com/44jgu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2.238.192 ※ 編輯: changyiyao 來自: 222.157.105.239 (03/04 07:00)







like.gif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icon.png[問題/行為] 貓晚上進房間會不會有憋尿問題
icon.pngRe: [閒聊] 選了錯誤的女孩成為魔法少女 XDDDDDDDDDD
icon.png[正妹] 瑞典 一張
icon.png[心得] EMS高領長版毛衣.墨小樓MC1002
icon.png[分享] 丹龍隔熱紙GE55+33+22
icon.png[問題] 清洗洗衣機
icon.png[尋物] 窗台下的空間
icon.png[閒聊] 双極の女神1 木魔爵
icon.png[售車] 新竹 1997 march 1297cc 白色 四門
icon.png[討論] 能從照片感受到攝影者心情嗎
icon.png[狂賀] 賀賀賀賀 賀!島村卯月!總選舉NO.1
icon.png[難過] 羨慕白皮膚的女生
icon.png閱讀文章
icon.png[黑特]
icon.png[問題] SBK S1安裝於安全帽位置
icon.png[分享] 舊woo100絕版開箱!!
icon.pngRe: [無言] 關於小包衛生紙
icon.png[開箱] E5-2683V3 RX480Strix 快睿C1 簡單測試
icon.png[心得] 蒼の海賊龍 地獄 執行者16PT
icon.png[售車] 1999年Virage iO 1.8EXi
icon.png[心得] 挑戰33 LV10 獅子座pt solo
icon.png[閒聊] 手把手教你不被桶之新手主購教學
icon.png[分享] Civic Type R 量產版官方照無預警流出
icon.png[售車] Golf 4 2.0 銀色 自排
icon.png[出售] Graco提籃汽座(有底座)2000元誠可議
icon.png[問題] 請問補牙材質掉了還能再補嗎?(台中半年內
icon.png[問題] 44th 單曲 生寫竟然都給重複的啊啊!
icon.png[心得] 華南紅卡/icash 核卡
icon.png[問題] 拔牙矯正這樣正常嗎
icon.png[贈送] 老莫高業 初業 102年版
icon.png[情報] 三大行動支付 本季掀戰火
icon.png[寶寶] 博客來Amos水蠟筆5/1特價五折
icon.pngRe: [心得] 新鮮人一些面試分享
icon.png[心得] 蒼の海賊龍 地獄 麒麟25PT
icon.pngRe: [閒聊] (君の名は。雷慎入) 君名二創漫畫翻譯
icon.pngRe: [閒聊] OGN中場影片:失蹤人口局 (英文字幕)
icon.png[問題] 台灣大哥大4G訊號差
icon.png[出售] [全國]全新千尋侘草LED燈, 水草

請輸入看板名稱,例如:BabyMother站內搜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