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ekonux (企鵝和北極熊的朋友)
看板media-chaos
標題政大三位教授槓上中時聯合兩報系
時間Sat Apr 26 18:15:25 2003
之前也有網友貼了林元輝教授的此文,
但是沒有貼方與吳的文章,
所以我把這兩篇文章再貼一次,顯示其連貫性
http://www.esouth.org/sccid/south/south20030424.htm
標題: 媒體真的不需要監督?(2003.04.16 中國時報)
作者: 方念萱(政治大學新聞系副教授)
吳翠珍(政治大學廣電系副教授)
本文責任編輯: 管中祥
日期: 2003.04.24
日昨各報刊載於前四版顯著位置、有關新聞局箝制媒體的報導肇因於新聞局
委託的「淨化報紙新聞之媒體監督」一案。這個新聞局招標的專案,過往一向
採取限制性招標方式,委託特定媒體觀察團體辦理專案,今年頭一回採取符合
政府採購法的公開招標一途。今年二月十八日的專案評選會會前,我們被邀擔
任評審委員,會前知道的是「淨化報紙新聞媒體監督」此一專案名目,完全不
知競標廠商、提案單位;當天到了新聞局,先是審閱提案單位企畫書,在提案
單位一一口頭報告、評選委員提問、交換意見之後,討論表決,會議結束。一
個新聞局定期委託、民間團體執行有年的媒體監督專案、一場兩個月以前歷時
兩小時結束的評選會,上了媒體二版頭條。
如果此一看似突然的媒體觀察舉措引人物議,我們必須指出,此一平面媒體觀
察方式行之有年,年年進行,此乃新聞局例行業務,往年交由特定團體執行,
今年由「限制性招標」轉為「公開招標」;新聞報導中對於這種業務的例行性、
慣常性為何略去不表?這難道不是建構讀者對此一事件認知的基本背景知識?
如果例行性業務(再次強調,不是新聞局執行,而是委託)中「監督」、「他律」
字眼令人毛骨悚然,新聞媒體是不是可以清楚說明何以過往媒體監督與媒體無
涉,而今媒體監督卻使得特定勢力如虎添翼、令媒體心驚若此?各家媒體新聞
報導中將爭議不斷的廣電三法修訂案中尚待公論、批駁的媒體評鑑記點制與行
之有年的平面媒體監督混為一談,卻不能實事求是地將前因後果交代清楚,為
什麼?例行性的專案背景略去不表、並未出席評選會議的台大張錦華老師、中
山蕭蘋老師赫然在審查委員之列;單就此一出現在前幾版的新聞處理而言,媒
體就犯了報導不實、缺乏查證的錯誤;媒體真的不需要監督嗎?
(編按:以下兩段於中國時報民意論壇版中已被刪除)
我們想要再次強調的是媒體監督不等於箝制媒體言論,媒體掌握發聲通道,就
如同政治人物一樣需要受到公評與監督。世界各國的媒體觀察組織日以繼夜地
在做媒體觀察的工作,媒體觀察與評鑑需要一個、乃至多個機制來運作;對一
般民眾而言,要廣泛地、長期地、有系統地進行分析、比較新聞的公正性與客
觀性,代價太高。
台灣需要媒體監督。這次新聞報導中無從發聲卻被標籤化的我們,想問問,誰
來檢視媒體的泛政治化?
-----------------------------------------------------------
標題: 林元輝教授的聲明:慢出的心聲
作者: 林元輝(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
本文責任編輯: 管中祥
日期: 2003.04.24
我是新聞系林元輝,慢上來不是沒話講,是家累重,不自由,動作自然慢。
近年來,我對坊間新聞每生公害的感受,一年比一年深刻。與我有同樣感受的
不乏其人,《天下雜誌》去年 4 月號推出〈弱智媒體-大家一起來誤國?〉是一
例,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諸君子也是一例。
我生性好靜,不喜應酬,只喜歡冷眼看世事,看不慣了,忍不住會揶揄出聲諷
刺,講世故人家不講的話而已,根本不屬於參與運動的類型。留學日美十年,
終於回到魂夢縈繫的家鄉,有條件能脫離浸泡了 15年的新聞工作圈後,即以
教育為後半生志趣,從不猶疑。回母系任教倏忽十年,與各屆畢業生及在學生
相處愉快,亦師亦友,關係長存,自覺也恪盡了教育者和系所一份子的本分。
去年應邀出任上述基金會的無給職董事,是半百人生第一次,除因與來邀的盧
世祥兄相知相惜逾廿年,無以卻人盛情,也因實在看不下國內大眾媒體日惡一
日的表現品質了。竊思以傳播學者的角色參與基金會,承乏觀察、研究坊間新
聞表現和建議改善之道,乃個人素養勉強能及,既有服務公眾的意義,姑且一
試了,也不敢惜力。
此次變成坊間媒體議題的「臺灣主要報紙新聞定期評鑑案」,是基金會向新聞局
提案得標,我在基金會的職責就是研究,所以委請我主持執行。我入國內學術
圈十年,除國科會,從未執行政府部門委託的研究,民間部門方面也只附驥尾
協同主持由系上羅文輝與蘇蘅兩教授擔綱、由《聯合報》支助研究經費的〈如
何提升新聞的正確性〉一案。以我素性,最不喜歡填製國科會形形色色繁雜而
瑣碎的研究計畫申請表格,寧可憑己力自由自在研究問題,發表的成果嫌少,
但發表的都自覺值得有品味的人清覽,也都只憑自己的腦力資源完成,如〈以
連橫為例析論集體記憶的形成、變遷與意義〉。我在研究室極少開冷氣,除非有
訪客,或小孩受不了了。能不耗費公家資源,絕不耗費,這個左鄰右室或路過
我研究室的同事也許早看在眼裡,或可感覺於玉膚之表。寒舍不用冷氣也過了
十年,家人的耐力也沒輸我多少。我沒什麼世俗慾望,開最便宜的車,抽最便
宜的菸,喝一葉就可以泡兩三千西西的苦丁茶,一盒迴紋針可以用上七八年,
一雙涼鞋已穿十五冬,從異鄉穿到故鄉,也許還可以繼續穿到退休,覺得吃再
好,隔天還不是抽水馬桶按一把水就沖掉?從來不羨慕人家開兩三百萬的房車
滿街壓狗屎。
個人一家可以如此,基金會開源節流的經營苦心,則非我所能多論,參加志同
道合的團體,自然照著大家的決議走。何況 non-profitorganization 能不能從政
府部門取得部分經費以達成宗旨,已不是個人道德層次的問題,事關民主政治
義理的反思和重整(或補強)。民主政治發展到今天,NPO 已是社會所需,由
政府預算支助部分經費,以助其達成宿願宗旨,已見諸國內外潮流,先進國家
從英國到日本,都不斷出現新範例;國內,這樣的例子也不難找。至於新聞評
議會不就是第四權出資組成的自律團體嗎?第四權不正是要監督老三權的嗎?
怎麼要監督人家的,可以已經連拿了三年新聞局的錢(2000年度、2001年度、
2002年度)而不自覺違背民主政治義理,獨期期以代表醞釀中「第五權」的 NPO
接受第一權部分經費為不可?此間義理幽微和規範界線,學界已開始在討論,
也樂見能深化討論出結果。在此之前,月旦評論哪方,至少都須秉持同一套標
準。
至於本基金會的提案為什麼能勝出?這我沒立場講。但所謂半年前就已內定綁
標的指控,真是惡毒的污衊!請細看評審委員吳老師、方老師在本版的貼文說
明,以及她們寫就、坊間媒體卻不願刊登的心聲。如果還不夠,請以理性人的
態度繼續向她們請教。
本基金會的研究計畫,我是很想公布出來讓大家指教,我們的研究團隊也不斷
根據社會上言之成理的指教在調整改善,但厚厚一大疊的文字如何貼到版上來?
替代辦法不如我們第一期成果發表時,歡迎大家一起蒞臨現場指教。到時您絕
對可以驚覺這個禮拜聯合、中時兩「大」報系的表現,正好是「新聞公害」的
精華版。他們幾十年來一向自稱是中華民國最大報,沒錯!他們什麼爛招都會
使,都敢使,果然是最「大」報,我治臺灣新聞史近十年,這個禮拜才開竅原
來大在這裡,此刻連想舉其犖犖大者,都嫌不夠力氣,也怕塞爆了這裡的版面。
相關新聞推出至今整整一個禮拜了,除了中時林照真和台日的王珮雯小姐通過
電話找我查證過虛實之外,沒半個記者訪問過我,我可是計畫主持人啊!也只
有林小姐跟我要過計畫看,可是談這計畫的記者和專家學者評論人一脫拉哭,
或如天師作法,步罡踏斗,符籙滿天,卻分不清楚言論和新聞區別在哪裡,連
期許純淨新聞精確、客觀、公正、合適(就是那個《紐約時報》自我期許的「所
登的都是適合刊登的「合適」啊!)都說要箝制言論自由,這麼說,歷年來帶
《大學報》的老師每禮拜五中午還檢討新聞個什麼勁?豈不都在箝制言論自由
了?「言論」在社論,在方塊 A 在特稿,在分析稿,在漫畫,在各種五四三,
在那裡要前滾翻,後滾翻,聽人自由啊,可是就不該在「新聞」!我的研究計
畫寫得好明顯:只要分析「純淨新聞」,論者若還要拿自己污腥的小腸硬給拴上
「箝制言論自由」,不是不識字,就是沒看人家計畫,這樣的德行不為害嗎?更
有如童乩起童者,指控荒謬錯誤層出,看的人只好上廁所。為什麼分析一到四
版新聞不行?璩美鳳光碟案新聞不是登在一到四版嗎?黃顯洲案新聞不是登在
一到四版嗎?鄭余鎮王曉嬋案新聞不是登在一到四版嗎?涂醒哲冤屈案新聞不
是登在一到四版嗎?可憐的白曉燕!
那截手指頭不也是登在一到四版嗎?還有許多你自己記得住、不好我剝奪你聯
想樂趣的經典「新聞公害」案不也都是登在一到四版嗎?這些怎麼都是政治新
聞?莫非臺灣的這些偉大媒體果真都以泛政治化的居心在看新聞?而政治新聞
又為什麼不能分析研究?我們憲法裡的學術自由是這樣規範的嗎?還是那兩
「大」報系的政治新聞經不起分析?
沒機緣接受查證或訪問,但我研究室卻從上周三早晨開始灌進騷擾電話,家裡
的同類遭遇也從當晚開始,原來陳文茜、唐湘龍、趙少康等自由鬥士的節目格
調這麼高!他們天天時時接力不斷的高格調節目是這樣呼籲捍衛人權自由的?
後來聽吳老師透露,她家的遭遇也一樣,這些節目的格調更高出平方值來唄!
若非這個研究案鬧新聞,我還體會不出「新聞公害」原來這麼嚴重,既然如此,
這個研究只好期期做下去,直做到臺灣媒體的偽善面目纖毫畢露為止。願研究
道行比我高的同事來共襄盛舉,願屆屆新聞系有學生來接力!
我現在也開始猶豫,該不該鼓勵本系學生投入新聞業?反正現在入行了,不是
給政客用,就是給財團用,要不然就是給媒體流氓用,沒多久你就心腸面目全
非啦,不如發揮所學處理和檢驗資訊的專長,投效各 NPO,做個新聞環保志士,
等腥臭散了,想進去再進去,也才有意義。你可是良家子啊!幹嗎進去浮沈出
賣靈魂,給人看不起?
你如果還聽得懂我和吳、方兩師的心聲,請把我們的及與此事相關的PO 文抓
下來,無遠匪屆的傳出去,因為島上習慣看這兩偉大報系產品的人都嚴重誤解
了我們。
--
The key to happiness is not that you never get upset, irritated or frustrated.
It's how quickly you snap out of it.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144.32.116.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