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kyae (kyae)
看板hypermall
標題Re: [心得] 我覺得COSTCO越來越難逛
時間Tue Oct 3 13:41:07 2006
先聲明,這篇並非戰文,不是針對paulyung板友,
而且我也沒有讀過「奢華」一書,我只是想就我自己在國外的生活經驗,
提供一點觀察。
Costco的客層究竟是誰,市場定位在何處,我不是學商的,我也不懂。
不過,對於paulyung所轉述,關於「奢華」一書裡的描述,
我想說的是,就衣服而言,我個人覺得,
若對相同品牌或是類似品質有興趣的消費者,
就算當季衣物不在其消費能力範圍內,也還有很多其他的購買管道,
例如outlet stores (有些outlet stores就開在一般商家聚集處,
不是一定要開車到比較遠的郊外outlet centers),
例如打折(美國打折是一波接一波,任何時間到店裡都會有打折的商品,
只是折扣多寡,同樣也都會有剛剛上架的新品)。
而Costco所賣的品牌,在美國來說,也不是特別昂貴的,
以我曾經買過的來說,男士休閒褲一條二十到三十元,(稅外加)
襯衫甚至更低一些,二十元以下;一件短袖針織衫十二元,
以美國的消費水平來說,是價格非常可親的商品。
如果合穿,看了也喜歡,為什麼不順便帶?
至於客層,我也有過類似的疑問。
我過去待的地方,就是一般郊區,有很有錢的人住的區,
但大部分還是都是所謂的中產階級吧,而在Costco停車場裡,
其實什麼車都有,當然,我知道以車子來衡量收入多寡,不是很客觀,
何況在美國車子便宜,即使雙B也不似台灣昂貴,但同級的、價位相近的車,
也不是滿街都是。總之我想說的是,還是看到不少開著好車來Costco採購的人,
而我每次心裡也總是納悶,他們應該不必為了省一點錢來這裡消費吧?
但我確實聽過一個說法,就是覺得Costco的東西有一定的品質。
也就是說,c/p值是讓他們覺得滿意的。
而且有這樣想法的人不少,除了美國人,還有非常精打細算的大陸人。
以前我的大陸室友,他們很儉省,平常不太買什麼
(他們是沒什麼慾望日子過得簡單的人),
但他們也獨自辦了卡(在美國不限定非要一家人才能辦,所以留學生常常兩人辦一張)
他們愛做麵食,所以去Costco搬麵粉一搬就是一大袋。
對我來說,Costco在某些商品上確實是留學生的好夥伴,
在沒有二手商品可以接手的情況下,
我買過錄影機、食物處理機、微波爐、吸塵器。
生鮮食品方面,會買牛奶、水果(但常還是要跟別人分)、蛋、
烤雞翅(跟台灣的不同)、麵包蝦(煎一煎就是一餐很方便)、烤全雞......
在以前還用傳統相機的年代,Costco洗照片很便宜。
差一點買了他們的床墊。當然,回台灣時維他命這些東西是必搬的。
但我想,我們這些留學生絕對不是什麼「假上流」。:PP
而且,就我所知,類似的量販店其實在美國很受華人歡迎。
有去過加州的量販店就知道,生意非常好的。
回到Costco的量販特質,我倒是覺得,他們的量,以及因為量大產生的折扣,
對一般中產階級還是有相當吸引力的。
假日到Costco感覺最為明顯,可以看到來採買的美國人,
各式吃食都是一大袋、一大箱的拿,我唯一能想到的就是,
美國人相對來說食量比較大,家裡要是又有兩三個正在發育的青少年,
來Costco消費應該是省事又划算。
再者,美國房子空間大,又多有儲藏室設計,
一次買十六捲廚房紙巾、三十六捲捲筒衛生紙,一箱Coke,一箱Snapple,
根本是小意思。
當然,Costco進到台灣,客層是否還和美國一樣,應該是有討論空間的。
但我對於拿Costco的營業額與其他大賣場來比較,覺得不是很有意義。
不論是總營業額的比較,或是單店的比較,都一樣,
因為論總營業額,家樂福印象中已經超過三十五家分店?
拿四間店和三十五家店比,好像沒有什麼比較的基礎;
單店營業額,Costco的商品,小件的就大量,所以單價高,
因此來客的消費平均一定比較高,總額也就高,說是單店第一名,
也還是沒有什麼比較的基礎。
就我個人的例子,我也是每次去幾乎都是兩邊都去,
在Costco隨便買幾樣東西,很容易就破千元,但在大潤發,
除非買了高單價的東西,否則只買些日常用品與吃食,很少破千元。
換句話說,我個人是覺得,Costco是wholesale,
其他如家樂福、大潤發,只是商品齊全,僅少數商品以較大包裝販賣,
事實上是很純粹的retail, 拿wholesale比retail, 實在怪怪的。
只能說台灣沒有第二家wholesale, 沒得比?(美國還有另外兩家)
當然兩者之間還是有重疊之處,例如電器,但就我的觀察,
兩種賣場還是很努力在做出區隔。
至於這個討論串一開始談到的,Costco的東西並不都便宜,
確實,所以我也都是採取不同東西在不同地方採購的策略,
但是如其他板友所言,有些東西只有Costco有,這就是它的優勢。
至於花一千兩百元辦這張卡是否值得,就是看個人的想法了。
一點觀察與淺見~
※ 引述《paulyung (來杯好咖啡,一天好心情)》之銘言:
: 大賣場最重要就是商品便宜種類繁多,銷售量超大。
: 你看每個逛家樂福的推車上滿滿的商品,幾乎都是超量消費。
: 以前我去家樂福,滿車的泡麵餅乾洋芋片汽水衛生紙,順手檢撿些
: 便宜的文具鞋子衣服,甚至五金零件機車清潔油,商品種類之多,
: 又是熟識的品牌。
: 你能想到的商品( 不是品牌) ,家樂福幾乎都有。
: 事實上大概買了一大堆用不到的東西,堆在家中角落。
: 如果拿好士多全國營業額去跟大潤發跟家樂福來相比,可能只有後
: 兩家的零頭而已,其實是很少的。
: 即使在美國,好士多也不是主力。
: 根據奢華這本書,年收入25萬美金以上的金字塔上層,根本不會去
: 一般賣場,他們會去mall或是百貨公司要求更VIP 的服務。而年收
: 入在6 萬美金以上的,付不起這種奢華生活,但是可能對於商品又
: 有點小小要求,例如紅酒喝不慣一兩百餐酒,但是又沒辦法餐餐開
: 瓶兩三千的玻爾多二軍,那好士多就專找三五百左右的紅酒。衣服
: 沒辦法去百貨公司買當季的品牌,但是又不想買G&H ,好士多找一
: 堆過季但是耐穿的品牌衣服。
: 這種金字塔頂層以下,又"自覺"中層以上的假上流,就是好士多的
: 主力客戶群。 ^^b
: 當然啦,奢華這本書提到的這一族群,只是對自己有興趣的某幾類
: 商品比較挑剔。有些人挑酒,有些人挑肉跟CHEESE,有些人挑衣服
: ,但是這些選擇,你在家樂福大潤發看不到。
: 家樂福大潤發想進依樣可以進口這些商品,為何不進? 因為他們看
: 不起這種消費量。這種量小質精價錢高的商品,消費者在買的時候
: 會東挑西撿考慮再三,根本無法創造大賣場最需要的東西,就是一
: 種非理性的瘋狂消費氣氛。
: 你去看家樂福結帳口,幾乎都是滿出整個推車,甚至平日晚上也是,
: 甚至人手一車,同樣的情況好士多就很難看到。
: ※ 引述《pappy (媽的哩不思議)》之銘言:
: : 當然主要是買普通大賣場沒有的美國進口的東西..
: : 所以舒潔是順便帶的~
: : 去到大潤發時傻眼..
: : 付了一年1200的會費~
: : 應該要有比較低廉的價格
: : 沒想到卻比不用會費的大潤發便宜
: : 當然會有種傻眼的感覺
: : 當然每樣東西都有便宜跟貴的差價~
: : 但是畢竟付出就會想要有收穫阿..
: : 當然COSTCO主打的不是台灣的用具
: : 但是總覺得~收了消費者這麼多的會費~
: : 卻看不到等值的回饋跟服務
: : 實在是不太平衡~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34.175.246
1F:推 Kyosuke:中肯, 好文章 10/03 13:45
2F:推 feelicia:沒錯 wholesale 當然就是以量取勝 其實costco很適合營業 10/03 13:46
3F:→ feelicia:營業用的店家 需求量大 價格一押下來很划算 10/03 13:46
4F:推 i8i:說家樂福大潤發是retail.好市多是wholesale....還蠻怪的 10/03 14:03
5F:推 i8i:"只是商品齊全,僅少數商品以較大包裝販賣" 這句話有問題 10/03 14:06
6F:推 i8i:costco有出的量販包裝.家樂福大潤發都找得到 10/03 14:10
7F:→ i8i:應該是說家樂福大潤發除了有costco的量販.也有watsons的零售 10/03 14:10
8F:→ i8i:量販的價格比costco便宜..零售比watsons貴 10/03 14:10
9F:推 i8i:結論:要逛去costco.生活必需品去家樂福大潤發.小東西去watsons 10/03 14:16
10F:推 i8i:要是大潤發開在美國就反過來.要逛去大潤發.生活必需品去costco 10/03 14:26
11F:推 paulyung:好文章。 ^^b 10/03 15:46
12F:推 cowbae:美國還有一家是Sams,另一家叫什麼名字啊?? 10/03 17:14
13F:推 hitotsuhana:我自己在美國去過的有Costco,Sam's Club,還有Pace 10/03 18:35
14F:→ hitotsuhana:現在會喜歡去好市多,是因為能買到熟悉的美國商品 10/03 18:41
15F:推 szh:有意義的文章 推~ 10/03 21:33
16F:推 chugu:中肯!! 推呀~ 10/12 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