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ack0 (我命由我不由天)
看板gardener
標題[新聞] 傾聽 親子溝通首部曲
時間Sun Dec 11 10:28:02 2005
傾聽 親子溝通首部曲
【記者蘇秀慧/報導】
「小時候她很聽話啊,怎麼上了國中就變了個樣,講都講不聽!」「他每天都在學校惹麻
煩,跟他好說、歹說……害我都不好意思到學校見老師了。」日常生活裡,父母常常覺得
自己不了解孩子到底在想些什麼?其實,有效的親子溝通可以拉近父母和子女的距離。
父母如何和子女有效溝通?政大心理系教授鍾思嘉表示,不同年齡的孩子有不同的親子溝
通方式,但「懂得傾聽」卻是不變的定律。
以嬰兒期的親子溝通來說,鍾思嘉指出,「從嬰兒出生後的第一個哭聲開始,父母就得學
習如何以耳朵來傾聽,因為從那一刻起,父母要能分辨孩子的哭聲是肚子餓了、尿布濕了
,不僅如此,父母也得學會以眼睛來「聽」嬰兒的肢體語言。
這時候,父母和嬰兒的溝通可以使用簡單的語言描述發生的事情或經過,來幫助孩子學習
,例如,抱孩子去散步時,用愉悅的聲調告訴他:爸爸媽媽很高興帶你出來走走,今天的
天氣真好!嬰兒雖然聽不懂,卻可了解說話的態度、聲調是否友善。
幼兒期的親子溝通,因為幼兒已開始牙牙學語,可以說出不完整的句子,此時,傾聽顯得
更重要,鍾思嘉說,可以使用一種「反應式的傾聽」。例如,孩子指著腳說:我這裡痛痛
!父母可重複他的意思:你是說你的腳痛?一方面讓孩子感受到他已被了解,一方面幫助
他學習。
鍾思嘉說,學齡前兒童期的親子溝通和幼兒期較不同的是,父母須學習運用「我的信息」
。所謂「我的信息」是指父母說話時多用「我」為主詞來表達感受,例如「我覺得十分生
氣」;避免用「你讓我很生氣」,這是一種尊重的態度表明自己的感覺,也是鼓勵孩子學
習尊重別人。
學齡兒童期的孩子變得更有自己的想法和感覺,而且越來越不喜歡父母嘮叨。鍾思嘉強調
,此時,父母應時時自我提醒:說得越多,孩子聽得越少。且敏感的觀察孩子的言行和舉
止,並以尊重和平等的態度來傾聽。
【2005/12/11 民生報】
http://udn.com/NEWS/LIFE/LIF1/3055662.shtml
--
要消除憎恨與其他毀滅性情緒,你就要發展出相對的情緒──憐憫與慈悲。
如果你有很強烈的憐憫心,非常尊重他人,寬恕就會變得很容易了。
──達賴喇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8.2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