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newnewed (ed)
看板emprisenovel
標題燕陵春秋 第一回、三十三年,今誰存者,算只君與長江。-1
時間Thu Apr 8 22:19:07 2004
一個簡單的創作,與各位分享
楔子、說「燕陵春秋」,兼談武俠閱讀之樂
三十三年,今誰存者?算只君與長江。
滿庭芳
有王長官者,棄官黃州三十三年,黃人謂之王先生。因送陳慥來過餘,因為賦此。
三十三年,今誰存者?算只君與長江。
淩然蒼檜,霜幹苦難雙。
聞道司州古縣,雲溪上、竹鄔松窗。
江南岸,不因送子,寧肯過吾邦?
……………………………
宋 蘇軾
詞中寫王公人品高節,慨歎難得,三十三年,其志一矣,惟長江足以與之!歲月如梭,在東坡居士那時,這三十幾年,也可堪比一生。
查良鏞先生自一九五五年始寫武俠小說,至一九七二年完成鹿鼎記後,便停下了武俠之筆。直至今日,書中故事人物,已成為華人世界共通之言,應是中國有史以來,閱讀最為深廣的白話作品。這三十年來,閱者不減,三十年後,想來亦將如此。在現代變化萬千的時空中,浪淘盡者何止長江所流!而一人之言可以跨越近數十年之久,深入十數億人之心,查先生的文章故事,更顯萬分可貴!
「燕陵春秋」寫的也是武俠,但自然不敢與查先生的經典大作相比。故事背景是明成祖朱棣篡位稱帝的關鍵幾年,正好是「倚天屠龍記」後的三十來年。朱元璋戮盡功臣,當年布衣之交,還誰存者?僅剩張無忌與洪武帝二人而已!
書中藉稱此詞之人「三十三年,今誰存者?算只君與長江。」自然就是張無忌了,他代表著洪武時代的結束。本書以此為始,展開朱元璋之後,明朝中最殘酷血腥的一段歷史。故事中幾位主角,身逢此時,際遇各有不同,藉此描寫這段時空當中,陰謀詭詐,構陷仇恨的小人之惡。也寫不畏強權,堅毅不拔的君子之氣。
「燕、陵」二字,各有其意。「燕」指燕京,朱棣就藩起兵之地;「陵」指金陵,朱元璋建國定都之城。故事從朱元璋此生最後一年寫起(洪武三十一年),到燕王篡位稱帝於金陵,朱允炆(史稱恭閔惠皇帝)出金川門、遠避西南而止。所以妄僭「春秋」,並非真是史家之言。
武俠,自有其閱讀之樂。翻覽玩味,暢懷訪古;闔書而止,仍有餘趣。假日週末,午後而或清夜,如享品茗閑適之悠,皆可俯閱而放鬆於其中,筆者認為,這樣,就是一篇好的故事。金庸後三十年,武俠之作,雖無當年之熱潮,但應仍有喜好之輩,願與分享。「燕陵春秋」借「倚天屠龍記」為始,除了一表對查先生由衷敬意外,還有筆者私構之情:張無忌與朱元璋間未竟之恩怨,其中必有精采之處,於是便虛寫於此故事之始!查先生未有續道,筆者無名之輩,真的妄僭為之了,還望諸位閱者見諒。
本書要旨不在於奇情之言、或千變之幻。只是娓娓道來,藉著書寫,希望能呈實栩栩之事,重拾武俠閱讀之樂。
最後,謝謝各位的閱覽,也期待各方不吝指教。
第一回 三十三年,今誰存者,算只君與長江。
「新煙著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共誇。白下有山皆繞郭,清明無客不思家。卞侯墓上迷芳草,盧女門前映落花。喜得故人同待詔,擬沽春酒醉京華。」
這是明初詩人高啟之作,其與楊基、張羽、徐賁合稱「吳中四傑」,為元末明初最為傑出的詩人之一。詩體雄健簡潔,才情技法兼備,學詩兼采眾家之長,重啟建安、盛唐之風,歌行、七律尤為知名。文筆質樸真切,富有生活氣息,庶民眾生,皆為其觸筆之題材。詩中內容講的正是明初江南一帶,方才脫離元朝統治的清新景象,高啟藉著清明時節的思鄉之情,寄憂懷祖,來闡述心中這別來久以的漢室之慨。
詩裏江南春色怡人,居民生活自在,頗有桃花之景,淵明之喻。村城芳綠,處處淳樸安樂。舊故臨門,共飲抒懷,同享山河復漢,等待一展抱負之情。
此時正是洪武三十一年,距離徐達公大破元都,順帝北走已有二十幾年,江南一帶,隨著洪武皇帝朱元璋定都金陵,慢慢的恢復了南宋以來的富庶光景,長江下游,杭州、金陵一帶,更是商旅來往,駱驛不絕,繁景紛紛,騷人墨客,重拾樓台美景。
三月時節,寒食前後,正是春暖花開之時,翠映嫣紅,萋萋十里。忽有細雨綿霏,水波粼粼,淡煙流水畫然其中,霧靄之間,更是隱約動人。江南庶民,幾回更朝換代,群雄並起,兵禍數十餘載,終於統歸大明洪武,自此方休,再而面對如此風流美景,真有恍若隔世之嘆。
武當山上,覽望而去,松林片遍,青蔥蒼鬱,隨坡而上,緩擺搖曳,凝凝而有動靜之分,幽幽之中又顯安詳清靜,風從而行,氣象萬千。一山道蜿蜒於其中,或有石階,或有亭台,順著山勢曲折行至深山隱境,白雲繚繞,而竟有茫茫無止之慨,如若仙人履跡,引人遐思。
這武當山原以「非真武大帝不足當之」而名,自古又稱玄岳、太岳或太和山,千年以來,就一直是道家的名山勝境。到了太極祖師張三丰,閉關其中,悟得陰陽生化不息的至理,成就逕然不同於一般、太極無窮的武學大道,成為當時武林中的第一人。
傳諸七子,創立武當一派,數十年之後,已然便成當時江湖中名門之一,與少林、明教、丐幫同時鼎立,分庭抗禮。且更在武學上的造詣,與宗師少林一派,競相爭輝,並駕齊驅,共同成為中原武林泰斗,分執佛、道武學之牛耳。而武當一山,也自然成為道教功夫中之第一山。
一中年男子正徐徐下山而去,看來年約五十有餘,身著灰布粗衣,面容優雅俊秀,雙目晶瑩溫和,但卻帶著些許憂愁。只見他雙手負於身後,緩步前行。方過山腰處元和觀不久,這男子回首望去,見那山峰優雅秀奇,渾然天成,蒼林冉冉流動,放慢了腳步,此時山上紫霄宮已隱於群山雲霧之中。
男子見此,心中略有所思,嘆了口氣。忽而傳來百鳥鳴叫,婉轉流動,煞是精采,讓這午後山陰之處,更顯清涼舒適。
那中年男子再舉目前望,盡是一片翠意,眼見這片美景,和著鶯燕啾唱,愁眉於是舒展,心曠神怡之際,停下腳步,朝路旁的山亭中走去。
這山亭成八卦之形,其上有匾一幅,以行書寫著「當止亭」三字,橫展其中。此乃出於武當派祖師張三丰之手,筆筆順滑靈動,深含太極奧義,為其晚年所作。而這三字之意,是說來客遊山至此,應當休憩片刻,以蓄後力,再行登高。
這名中年男子看著匾額,思緒慢慢潛行於這三字之中,對於「當止」兩字的意義,卻另有不同的體認。眉宇又再深鎖,陷入沉思之中。望了一陣子後,深吸一口氣,右手舉起,凌空推出,緩緩向前,舒展不盡之意,皆在這一式之中。然後又收受回掌,若似抱氣集雲,涵養而停,身型之間,卻又流動自然,其中奧妙,難以描摹再現,這式畢竟此中年男子一生武學修為而成,如此精純境界,當世之間,應當已無人能及。
男子雙手再度揹負於後,沉吟幾許,雙目繼續凝視扁額,口中唸著:「當止、當止………。」喃喃之聲,慢慢靜止,呼吸氣息也跟著斷續若無,臉上神色跟著沉寂了下來。正當一片靜藹之時,男子忽然平舉右手,迅若雷電,一瞬而至,右足踏出,挺身向前,如利劍破空,一擊中的,絲毫不爽。接著化翻右手為陽掌,左手為拳,全身緩動而凝重,已然封住前後左右,無有任何破綻,一如太極運轉周身,渾為一體。
中年男子深吸一氣,緩緩抬其頭來,猶豫了下,似乎像是憶起了種種往事,見那山峰連綿無盡,似乎隱喻著張真人雖然典型不遠,但其所創制的太極武學必將淵遠流長。這時思緒又再飄向山巔,見那白雲浮動其間,無所窒礙,與那山形起伏之勢,自成其趣,雲層疊疊,盡是如此。腦海之中「當止亭」三字反覆盤旋,登時靈光一現,思緒豁然開朗,中年男子精神為之ㄧ振,開口而笑。
這中年男子接著提起左手,連續三指,凌空描摹,隨意而至,但那指力凌厲,喫哧作響,真氣直透而出,猶如「當」字上的三點,丈許外上樹幹上隨即被戳出三個小洞,個個深約寸許。
不待招式使老,男子隨即反指為掌,雙臂畫圈,運勁渾圓,腳踏太極之意,接著雙掌並合,拉回身旁,向前方緩緩推去。身形慢慢停止,深吸一氣,上身下墜,自然而沉,同時全身力道緩而上升,雙臂再次向外揮出,正好拍向亭旁大樹,聽見樹上枝椏交雜有聲,震盪激烈,樹葉紛紛下落,但那樹身卻是安然不動。
那中年男子見落葉繽紛,一時興起,於是圓轉雙臂,越轉越快,掌風籠罩四周約丈許範圍,落葉片片向外飛去,就當勢疾不可收之際,身形於是放慢,手上之勢也隨之趨緩,如此反覆數次,方才停下。
這不知覺中,群鳥啼鳴已止,雙臂所及之處,全無落葉。內力到處,丈許之外,落葉皆盡插入土中,而那亭前的石階上,竟已被踏出一圈圈足印,似隨太極運轉,深淺分明。
「當止,當止,止於何所?止與何處?」那中年男子注目於這三字,只聽見他緩緩自語,略有所思,又喟然長嘆:「武當,當止………,確實是武之所止,嗯!窺就天人之學,又豈止於太極之中而已。」而這些言詞,自然是在讚嘆張真人那弗損弗益,深不可測的武學境界。
那男子接著走入亭中,坐了下來,又再環顧四方山景,微風徐來,好不舒適,對那山巒之姿,又有了另一層不同的體認。此時方見到亭前石版上的足印,才知剛才渾然忘我之際,功力竟然發揮的如此淋漓盡致。於是吐納數口,坐定於石凳之上,雙目微閉,潛運內功,入定無寂之中。
過了莫約個半時晨,山下突然傳來一陣兵器相交之聲,乒乒乓乓,不絕於耳,顯然已有數人就在前面山道之上交起手來,不但如此,其中還夾雜著彼此叫罵的聲響,由遠而近,似乎正朝著「當止亭」接近而來。
那中年男子仍然閉目坐定,只是心中想著:「不知哪些人這麼大膽,居然敢來武當山上亂事。」
只聽見其中一人叫道:「原來號稱五散人手下的高手,竟是如此膿包,花拳繡腿,也敢在江湖上獻寶,好不丟臉。」
另一人接著說道:「還不快快束手就擒,不要浪費了大爺我的時間。」
那中年男子聽見「五散人」三字,睜開了雙眼,朝山下看去,接著臉色一沉,心中遲疑了下。
謝謝各位的閱讀
明天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7.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