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newnewed (ed)
看板emprisenovel
标题燕陵春秋 第一回、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1
时间Thu Apr 8 22:19:07 2004
一个简单的创作,与各位分享
楔子、说「燕陵春秋」,兼谈武侠阅读之乐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
满庭芳
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
淩然苍桧,霜干苦难双。
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邬松窗。
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
宋 苏轼
词中写王公人品高节,慨叹难得,三十三年,其志一矣,惟长江足以与之!岁月如梭,在东坡居士那时,这三十几年,也可堪比一生。
查良镛先生自一九五五年始写武侠小说,至一九七二年完成鹿鼎记後,便停下了武侠之笔。直至今日,书中故事人物,已成为华人世界共通之言,应是中国有史以来,阅读最为深广的白话作品。这三十年来,阅者不减,三十年後,想来亦将如此。在现代变化万千的时空中,浪淘尽者何止长江所流!而一人之言可以跨越近数十年之久,深入十数亿人之心,查先生的文章故事,更显万分可贵!
「燕陵春秋」写的也是武侠,但自然不敢与查先生的经典大作相比。故事背景是明成祖朱棣篡位称帝的关键几年,正好是「倚天屠龙记」後的三十来年。朱元璋戮尽功臣,当年布衣之交,还谁存者?仅剩张无忌与洪武帝二人而已!
书中藉称此词之人「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自然就是张无忌了,他代表着洪武时代的结束。本书以此为始,展开朱元璋之後,明朝中最残酷血腥的一段历史。故事中几位主角,身逢此时,际遇各有不同,藉此描写这段时空当中,阴谋诡诈,构陷仇恨的小人之恶。也写不畏强权,坚毅不拔的君子之气。
「燕、陵」二字,各有其意。「燕」指燕京,朱棣就藩起兵之地;「陵」指金陵,朱元璋建国定都之城。故事从朱元璋此生最後一年写起(洪武三十一年),到燕王篡位称帝於金陵,朱允炆(史称恭闵惠皇帝)出金川门、远避西南而止。所以妄僭「春秋」,并非真是史家之言。
武侠,自有其阅读之乐。翻览玩味,畅怀访古;阖书而止,仍有余趣。假日周末,午後而或清夜,如享品茗闲适之悠,皆可俯阅而放松於其中,笔者认为,这样,就是一篇好的故事。金庸後三十年,武侠之作,虽无当年之热潮,但应仍有喜好之辈,愿与分享。「燕陵春秋」借「倚天屠龙记」为始,除了一表对查先生由衷敬意外,还有笔者私构之情:张无忌与朱元璋间未竟之恩怨,其中必有精采之处,於是便虚写於此故事之始!查先生未有续道,笔者无名之辈,真的妄僭为之了,还望诸位阅者见谅。
本书要旨不在於奇情之言、或千变之幻。只是娓娓道来,藉着书写,希望能呈实栩栩之事,重拾武侠阅读之乐。
最後,谢谢各位的阅览,也期待各方不吝指教。
第一回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
「新烟着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共夸。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卞侯墓上迷芳草,卢女门前映落花。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酒醉京华。」
这是明初诗人高启之作,其与杨基、张羽、徐贲合称「吴中四杰」,为元末明初最为杰出的诗人之一。诗体雄健简洁,才情技法兼备,学诗兼采众家之长,重启建安、盛唐之风,歌行、七律尤为知名。文笔质朴真切,富有生活气息,庶民众生,皆为其触笔之题材。诗中内容讲的正是明初江南一带,方才脱离元朝统治的清新景象,高启藉着清明时节的思乡之情,寄忧怀祖,来阐述心中这别来久以的汉室之慨。
诗里江南春色怡人,居民生活自在,颇有桃花之景,渊明之喻。村城芳绿,处处淳朴安乐。旧故临门,共饮抒怀,同享山河复汉,等待一展抱负之情。
此时正是洪武三十一年,距离徐达公大破元都,顺帝北走已有二十几年,江南一带,随着洪武皇帝朱元璋定都金陵,慢慢的恢复了南宋以来的富庶光景,长江下游,杭州、金陵一带,更是商旅来往,骆驿不绝,繁景纷纷,骚人墨客,重拾楼台美景。
三月时节,寒食前後,正是春暖花开之时,翠映嫣红,萋萋十里。忽有细雨绵霏,水波粼粼,淡烟流水画然其中,雾霭之间,更是隐约动人。江南庶民,几回更朝换代,群雄并起,兵祸数十余载,终於统归大明洪武,自此方休,再而面对如此风流美景,真有恍若隔世之叹。
武当山上,览望而去,松林片遍,青葱苍郁,随坡而上,缓摆摇曳,凝凝而有动静之分,幽幽之中又显安详清静,风从而行,气象万千。一山道蜿蜒於其中,或有石阶,或有亭台,顺着山势曲折行至深山隐境,白云缭绕,而竟有茫茫无止之慨,如若仙人履迹,引人遐思。
这武当山原以「非真武大帝不足当之」而名,自古又称玄岳、太岳或太和山,千年以来,就一直是道家的名山胜境。到了太极祖师张三丰,闭关其中,悟得阴阳生化不息的至理,成就迳然不同於一般、太极无穷的武学大道,成为当时武林中的第一人。
传诸七子,创立武当一派,数十年之後,已然便成当时江湖中名门之一,与少林、明教、丐帮同时鼎立,分庭抗礼。且更在武学上的造诣,与宗师少林一派,竞相争辉,并驾齐驱,共同成为中原武林泰斗,分执佛、道武学之牛耳。而武当一山,也自然成为道教功夫中之第一山。
一中年男子正徐徐下山而去,看来年约五十有余,身着灰布粗衣,面容优雅俊秀,双目晶莹温和,但却带着些许忧愁。只见他双手负於身後,缓步前行。方过山腰处元和观不久,这男子回首望去,见那山峰优雅秀奇,浑然天成,苍林冉冉流动,放慢了脚步,此时山上紫霄宫已隐於群山云雾之中。
男子见此,心中略有所思,叹了口气。忽而传来百鸟鸣叫,婉转流动,煞是精采,让这午後山阴之处,更显清凉舒适。
那中年男子再举目前望,尽是一片翠意,眼见这片美景,和着莺燕啾唱,愁眉於是舒展,心旷神怡之际,停下脚步,朝路旁的山亭中走去。
这山亭成八卦之形,其上有匾一幅,以行书写着「当止亭」三字,横展其中。此乃出於武当派祖师张三丰之手,笔笔顺滑灵动,深含太极奥义,为其晚年所作。而这三字之意,是说来客游山至此,应当休憩片刻,以蓄後力,再行登高。
这名中年男子看着匾额,思绪慢慢潜行於这三字之中,对於「当止」两字的意义,却另有不同的体认。眉宇又再深锁,陷入沉思之中。望了一阵子後,深吸一口气,右手举起,凌空推出,缓缓向前,舒展不尽之意,皆在这一式之中。然後又收受回掌,若似抱气集云,涵养而停,身型之间,却又流动自然,其中奥妙,难以描摹再现,这式毕竟此中年男子一生武学修为而成,如此精纯境界,当世之间,应当已无人能及。
男子双手再度背负於後,沉吟几许,双目继续凝视扁额,口中念着:「当止、当止………。」喃喃之声,慢慢静止,呼吸气息也跟着断续若无,脸上神色跟着沉寂了下来。正当一片静蔼之时,男子忽然平举右手,迅若雷电,一瞬而至,右足踏出,挺身向前,如利剑破空,一击中的,丝毫不爽。接着化翻右手为阳掌,左手为拳,全身缓动而凝重,已然封住前後左右,无有任何破绽,一如太极运转周身,浑为一体。
中年男子深吸一气,缓缓抬其头来,犹豫了下,似乎像是忆起了种种往事,见那山峰连绵无尽,似乎隐喻着张真人虽然典型不远,但其所创制的太极武学必将渊远流长。这时思绪又再飘向山巅,见那白云浮动其间,无所窒碍,与那山形起伏之势,自成其趣,云层叠叠,尽是如此。脑海之中「当止亭」三字反覆盘旋,登时灵光一现,思绪豁然开朗,中年男子精神为之ㄧ振,开口而笑。
这中年男子接着提起左手,连续三指,凌空描摹,随意而至,但那指力凌厉,吃哧作响,真气直透而出,犹如「当」字上的三点,丈许外上树干上随即被戳出三个小洞,个个深约寸许。
不待招式使老,男子随即反指为掌,双臂画圈,运劲浑圆,脚踏太极之意,接着双掌并合,拉回身旁,向前方缓缓推去。身形慢慢停止,深吸一气,上身下坠,自然而沉,同时全身力道缓而上升,双臂再次向外挥出,正好拍向亭旁大树,听见树上枝桠交杂有声,震荡激烈,树叶纷纷下落,但那树身却是安然不动。
那中年男子见落叶缤纷,一时兴起,於是圆转双臂,越转越快,掌风笼罩四周约丈许范围,落叶片片向外飞去,就当势疾不可收之际,身形於是放慢,手上之势也随之趋缓,如此反覆数次,方才停下。
这不知觉中,群鸟啼鸣已止,双臂所及之处,全无落叶。内力到处,丈许之外,落叶皆尽插入土中,而那亭前的石阶上,竟已被踏出一圈圈足印,似随太极运转,深浅分明。
「当止,当止,止於何所?止与何处?」那中年男子注目於这三字,只听见他缓缓自语,略有所思,又喟然长叹:「武当,当止………,确实是武之所止,嗯!窥就天人之学,又岂止於太极之中而已。」而这些言词,自然是在赞叹张真人那弗损弗益,深不可测的武学境界。
那男子接着走入亭中,坐了下来,又再环顾四方山景,微风徐来,好不舒适,对那山峦之姿,又有了另一层不同的体认。此时方见到亭前石版上的足印,才知刚才浑然忘我之际,功力竟然发挥的如此淋漓尽致。於是吐纳数口,坐定於石凳之上,双目微闭,潜运内功,入定无寂之中。
过了莫约个半时晨,山下突然传来一阵兵器相交之声,乒乒乓乓,不绝於耳,显然已有数人就在前面山道之上交起手来,不但如此,其中还夹杂着彼此叫骂的声响,由远而近,似乎正朝着「当止亭」接近而来。
那中年男子仍然闭目坐定,只是心中想着:「不知哪些人这麽大胆,居然敢来武当山上乱事。」
只听见其中一人叫道:「原来号称五散人手下的高手,竟是如此脓包,花拳绣腿,也敢在江湖上献宝,好不丢脸。」
另一人接着说道:「还不快快束手就擒,不要浪费了大爷我的时间。」
那中年男子听见「五散人」三字,睁开了双眼,朝山下看去,接着脸色一沉,心中迟疑了下。
谢谢各位的阅读
明天见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61.227.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