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bluestair (艾瑞克謝)
看板e-Business
標題呵呵~~國行管 reading summary
時間Tue Oct 4 02:19:48 2005
全世界的經理人對於新興的中國所帶來的影響已經不感訝異,但面對這樣一個集
結了全世界最大市場,同時也是最大勞力輸出國的觀點上,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差
異。
許多公司將中國視為廉價勞力的來源降低成本,並設法將自己的商品努力地傾銷
至中國大陸,期待得到廣大市場的青睞。但他們卻忽略了中國正在逐漸轉變當
中,許多本地的公司已經在他們不注意的時候,成長為具有相當威脅性的對手。
中國大陸利用自身低廉的成本向海外進軍,在許多產業上已經累積了亮麗的成
績,全球的市佔率也早已提高到令人訝異的地步。面對這樣一個強勁並充滿潛力
的對手,不得不小看其商品對於世界的影響。
但在中國大陸市佔率及銷售量節節提高的同時,卻不見任何強而有利的品牌起而
取代國際中已經知名的品牌,即使國際間充滿了來自中國的商品,卻沒有一個讓
大家趨之若鶩的品牌。因此在許多企業眼中,中國大陸尚未成為其品牌競爭上的
對手。
造成這樣結果的原因,可以整理為三點:
1. 中國企業獲利不足以支持海外的品牌經營:
在中國市場成長的同時,卻因為區域發展的差異導致中國市場被切割開來,
交通的不便、通路的未成熟,使供應商品至全國成為昂貴的舉動。各省甚至
為了省間的競爭對手,對於非本地生產的加工品課稅。因此中國充滿了區域
性的品牌,卻很少有全國性的整合品牌。
由於無法達成靈活的成長,對於官僚體制也毫無對策,導致中國企業在國際
或亞洲標準中都不能進入大公司之列。
2. 只有國營企業才夠大去參與國際競爭:
Fortune雜誌在2002年作的百大企業調查中有98個是國營企業,但他們之所
以能夠發展至聚大規模的原因卻是因為國家特許的獨占經營。
3. 中國給予企業重重限制的現況難以改變
中國政府往往拒絕私有企業的融資與商業借貸。但對於國營事業卻給予種種
投資與補助。
但事實上,許多中國企業不單單只屬於國家或中國內部。這些企業由於利潤導
向,同時受到不同國家的支援,中國難以干涉此種企業的經營,進而擁有較獨立
的經營策略,使他們能在中國的企業環境中表現突出。
而在海外這些企業的表現也十分良好,具備許多優點使他們不只能在國內站穩腳
步,甚至可以進軍國外市場。以下簡單歸類其優點:
1. National Champion
在中國境內的激烈競爭環境下勝出的企業,在國外則採取進駐國外企業因為
利潤低落而退出的市場,善用本身的低成本壓低價格以吸引消費者。
同時,他們不求重大技術突破,著重在自己現有技術水準上發展多樣產品,
提供便宜又能滿足基本需求的產品。而在國外設立廠房與設計中心,也是他
們避免關稅的方式。當大多數企業因為技術領先而安心時,中國企業已經利
用各種低價的產品進入市場。
但在需要對當地市場喜好與消費習慣的產業中,便較難利用低價位打入市場。
2. Dedicated Exporters
許多企業在設立初始便以國際經營為其目標。除了穩定地以低價占有市場,
並能著眼於未來之發展,在技術研發上下功夫,為了未來進一步的發展作準
備。
面對國外的競爭對手,他們也能全心應戰,無形中帶動整體產業的提昇與進
步。
但在需要國際行銷經驗與服務導向的時候,就顯現其不足之處。
3. Competitive Networks
中國的許多城鎮中,往往形成專門生產某類商品的聚落。在演變之後,家家
戶戶形成了零組件與加工的分工體系,使分散的生產力能夠得到整合。這樣
的網絡使得低廉的勞動成本能生產出更多更好的產品。
而後,部份企業更引入設計技術與流行概念,使得產品能迎合未來的趨勢,
而不再只是統一的廉價商品。
在地方政府的鼓勵之下,或許未來能形成整合,促進分工專業化的同時,避
免內部競爭。在這些網絡力量整合後,將有可能產生驚人的潛力。
4. Technology Upstarts
歐美經理人往往認為高科技產業不必擔心中國是否有能力與其競爭。但中國
在過去國家推動的科技研發以及軍事科技轉型後,將許多技術落實於商業用
途。例如生物科技相關產業即在發展逐漸成熟後,再衍生出許多子公司作不
同方向的發展。
中國對於研發科技也願意投注大筆費用與資源。這對其技術之不斷躍進也有
相當的影響。
中國政府已經在不斷的調整,輔助企業經營國際品牌並成為國際大企業,調整法
令使資金取得更容易。在未來區域性經濟組織越來越成熟的同時,面對各地下降
的關稅,中國將更具有穿透力,也成為未來值得注目的新興勢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41.21
1F:→ christines:good job 10/04 23:38
2F:推 maytu:辛苦啦~~ ^^* 10/05 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