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youtien (恆萃工坊)
看板comment
標題[評論] 從Bob Dylan的得獎談起
時間Thu Oct 13 21:17:39 2016
諾貝爾文學獎在這個時代,最大的意義與價值應該在「燒冷灶」,把幾個在國際上、大眾
間沒什麼名的作家給捧一下。我們不談諾貝爾獎的政治作戰意義,至少他推薦的人,總會
有點水準或有點當代的重要性,是可以看一看的。
但這一屆他們不是燒冷灶,他們把跨了界把獎給了狄倫伯這個早有令譽的歌手。有人說這
是在給文學界難看,我對此不置可否;有人說台灣人又要來跟風裝熟了,這說了等於沒說
;我剛剛貼文說這是在拉唱片業一把,那也是玩笑話。
真正要說,我感覺這代表什麼呢?我覺得這是肯定,也是憑弔,憑弔那個「文字還能感人
的年代」,那時候,歌手和樂迷,有很多人深信不疑,搖滾可以改變世界。
在美國是狄倫伯,後在台灣有羅大佑,無論你覺得他們的作品怎麼樣,他們確實帶起了風
潮。這個風潮是極為動人的,因為誰不想擁有改變世界的力量呢?而他們讓我們感到彷彿
真的可以有。那是信仰。
世界有被這些人改變嗎?有啊。但又不是只有你們在改,每個人都會改,每個人也都在改
,其中自然是掌權的政客和資本家改最大。科技的進步打亂了原有的格局,也催生了很多
新希望,然而舊的希望是愈來愈完蛋了,包括左翼理想,包括音樂改變世界的夢想,這個
夢想已經先被世界改變了。
我大學的時候就想寫和羅大佑一樣屌的歌詞,我也很敬佩狄倫伯早期作品的筆鋒,然而沒
過幾年,我就發覺,這年頭就算你寫出了更厲害的作品,也不可能起到以往那樣的效果了
。當年我在一次文友聚會中談到:「現在你說什麼都沒人管,但是也沒人理。」這話說得
太極端,但基本情形差不多。大眾媒體的時代完結了,分眾媒體時代,就算世界又出什麼
人禍,群眾與媒體的焦點很容易就會分散,或者說,不用誰來操控,大家自己就會分散。
這樣,你我夢寐以求的以歌曲、言語、文章改變世界的能量,也就聚不起來。
文學的極限是真實,信仰也是。現實證明了音樂並不那麼萬能,音樂可以向我們提出無數
、無限的可能,但當你要把「可能」落實下來,落實到現實世界、地方政治,你就完蛋了
。所以狄倫伯也是精明、洞明,他一早就沒把自己當什麼意見領袖去真的搞NGO、選議
員(他如果要選,肯定能上),他就是堅持做自己的音樂,不再理會別人的喜好與反應,
不再產出你們知識份子所渴望看到聽到的東西。知識份子想要進步進步再進步、顛覆顛覆
再顛覆,狄倫伯偏偏去唱福音;一般人想聽好聽的歌,他也拗著來,而且不是故意拗著來
,是「我自然」地拗著來。
狄倫因而保有了作為一個人的自由,他沒有被困在神格裡。現在諾貝爾獎又給他封了一個
神,沒差啦,他還是做他自己。而我們創作者與知識份子渴望的改變世界的音樂能量呢?
也還是不會回來。就算你還堅持這種信仰,頂多幾百個人陪你玩,不像當年幾千萬人真心
追隨你,真誠用力地與你一道探索。
搖滾樂中的理想與夢想,你如果不想把它落實,它就是假的;你如果真想把它落實,它就
會落空。能夠落實、已經落實的,都會被嫌不夠,你自己也必須要嫌不夠,不然你就不再
算是真搖滾了。這樣演到後來,搖滾就必須也只能一面上升為神話,一面下降到市儈;在
中間的音樂人,就必須要與總想拿這個來搞政治的嘴炮知識份子決裂,然後世界上最會寫
文章的那一票人,也就不會再青睞搖滾樂。老樂迷和這個諾貝爾文學獎,懷念的是那個還
充滿著可能性與不確定的年代。它不會再回來了,而摧毀那種想像的並不是某個邪惡勢力
,而是每個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著的人。
至此,我們倒還真可以從現在的Bob Dylan,沒有被這個文學獎包括在內的Bob Dylan得到
一點啟示。
--
Schroedinger's cat is NOT dead.
http://sites.google.com/site/youtie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3.10.99
※ 文章網址: https://webptt.com/m.aspx?n=bbs/comment/M.1476364662.A.6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