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youtien (章太炎龍騎士團)
看板comment
標題[轉載] 曉寒:我所讀過的一些樂評人
時間Wed May 23 21:37:28 201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9e48af01013c9v.html
我所讀過的一些樂評人
HW晚上發短信跟我提到袁越的那本《來自民間的叛逆》,問我可讀過,一下激發了我
對搖滾樂評人臧否的興致。有段時間沒看這方面的文字了,稍稍回憶與總結下,我讀過的
主要有這幾位:李皖、馬世芳、張鐵志、袁越、王小峰、張曉舟、郝舫、顏峻……一個個
地寫點感受和評價。
李皖,學究氣比較濃,《民謠流域》算是在前網路時代對西方的民謠傳統考證的最仔
細的一部書,估計十多年前啟蒙了不少文藝青年,其他關於音樂的隨筆很多,一搜一大把
。他的興趣也很廣,你很難想像一個聽得進搖滾樂的人,也會對我黨文藝宣傳工作下的民
歌也有很深的研究,但李皖就是這樣對各種民間音樂都能消化的人。李現在作為《武漢晨
報》的副總編,在一般知識界也有不錯的表達力,我在《讀書》上翻到過他的文章就不下
4、5次,往往是中國近代現代“民謠—民歌”史的梳理,總愛搞成好幾集的連載。我還沒
看到的最新一期《讀書》,該發到了他對近十年大陸蓬勃興起的新民謠的介紹,之前除了
一些歌手自己的回憶散文或採訪,還沒有見過有人以文字的形式認真梳理過這股獨立音樂
浪潮,會很值得一看。
馬世芳,我最喜歡的臺灣樂評人、作家,男。雖然現在集解成書的只兩部《地下鄉愁
藍調》和《昨日書》,但馬對文字的認真和煉句的講究,只需一篇文章就足以讓大部分寫
搖滾樂評的汗顏。他能夠用極其雅馴的文字去講述粗糙、生猛甚至是骯髒的搖滾樂,並夾
雜著他慘綠少年時代的美好回憶,讀來非常動人。關於他的為文和為人的認真,還有一件
小事可說。去年五一我去北京草莓音樂節時聽了他的一個講座《混血與雜色》,分析臺灣
流行音樂來自日本演歌和上海灘音樂的血脈,結束後,一群年輕人圍上去拿書簽名,他找
來自己慣用的紅色鋼筆,竟一個個地問清對方姓名,一絲不苟地寫到“某某先生/小姐指
正,馬世芳”,不是草率的藝術簽名,而且是極見功夫的鋼筆行楷。這跟現在常見的畫符
式的作家簽名形成鮮明對比。又據說在臺灣,羅大佑、李宗盛這樣的製作人大佬上馬芳主
持的電臺節目時,都要事先做好功課,怕被掌握詳實樂史的馬芳問倒。
張鐵志,台大政治系畢業,做過記者,記得其書勒口上介紹為哥倫比亞大學政治系博
士候選人,不知為何意思,現在也不知道選上否,畢業否?倒是最近大陸的媒體上偶爾見
其時事政治的評論。他最出名的書當然是《聲音與憤怒》了,這本書在臺灣就如同郝舫在
大陸的《傷花怒放》一樣,是不少反叛青年瞭解西方搖滾樂史和按圖索驥查找專輯的手冊
。後來的《時代的噪音——從Dylan到U2》,其實走的一個路子,都是在講音樂跟政治的
關係,這貌似是個很有意思且很能做出深度的課題,(不知道他有沒有把它當做“博士論
文”來重寫的想法,也許這樣會能順利畢業?哈),現在回想此書來也許談論得有點淺。
但當時看時也確實受其影響,曾一度認為搖滾樂就一定要舉起拳頭,為正義呐喊,其豎中
指,向強權挑戰。後來才漸漸走出這個觀念,看到了眾多“毫無理由的反叛導致毫無理由
地順從”的現實。但是如果想要瞭解搖滾樂很重要的政治和社會面向的話,讀讀他的書,
瞭解些美國六、七十年代的音樂和社會互動的歷史,還是很有意思的。
王小峰,這名字可能很多人不熟悉,但“不許聯想”的博客估計大家知道的會很多。
現在他是三聯生活週刊的主筆,也好久不寫樂評文字了,他的意思是,已經過了那種聽了
好音樂就有表達衝動的階段了,該寫的都在《答案從未在風中飄過》裡寫完,現在音樂成
了他生活中的背景音,不會過於在意和執著了。他有一本很有意思的小說《沿著瞭望塔》
,值得推薦一下,書名當然是化用狄倫的《All Along The Watchtower》,故事則虛構了
狄倫和列儂遠赴赤色中國的朝聖之旅。他們一路上經過日本、臺灣、香港,途遇侯德健、
鄧麗君、羅大佑,輾轉若干年終於來到大陸時,竟失落的發現文*化大革*命已經結束,走
投無路的二人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下做起唱片公司,包裝推出了崔健、王菲等歌手。事
情都是瞎掰的,但人物性格卻很貼近真人,特別是狄倫的市儈跟狡黠,這才是他老人家的
本來面目。一般人容易受他抗議歌曲和《Times They Are A-changin'》的專輯封面照片
的影響,以為狄倫如何苦大仇深、高大威猛,膽大包天,好多流行音樂史書中的記載也往
往把他如此模式化,反倒不如王小峰虛構的小說表現得更加真實了。
張曉舟的東西我看得很少,他好像是以時評和足球評論為主,也策劃過一些音樂活
動,網上的文字很多,但並沒有就音樂文章出過書,起碼圖書館裡翻不到。倒是在一次在
豆瓣上,張鐵志看到我加他時的昵稱“曉舟”,竟把我當作張曉舟,還跟我寒暄了兩句。
那之後我才知道大陸還有位寫樂評的這號人物。
顏峻,雖然圖書館裡他的書有不少,但覺得不太喜歡,沒有細看過。
郝舫,他的《傷花怒放——搖滾的被縛與抗爭》是如此出名,估計也跟其後來版本的
圖片有很大關係,這本書其實出過三版,現在很多人不知道的第一版是95年東方出版社出
的,很土的封面設計,全書也乾淨的全是文字。但江蘇人民出後兩種版本的插圖確實非常
精美漂亮,多是史上音樂節的現場照片或者樂隊的寫真照相,各種大尺度,讓人垂涎,03
版的封面就是伍德斯托克的泥潭中眾男女相擁接吻的照片。至於其內容,覺得跟其他搖滾
樂通史的記錄大同小異,無非是那些搖滾客,燒吉他、罵髒話、嗑藥嗑死的吊事兒,但畢
竟郝舫早年是中國人大哲學系畢業,文字和思維的水準都不至於太差,不像另一本“沉睡
”寫的《廢墟之花》,寫著寫著就陷入自我幻想式的意淫,後現代啊、福柯啊、德里達啊
,到處都是,但估計他自己並搞不懂這些玩意兒,講得很帶勁兒,其實都是野狐禪。
袁越,本是在復旦學生物的,我知道的是,他在美國留學時花了好多年的功夫採編外
文資料寫就了關於搖滾和民謠的《來自民間的叛逆》,回國後只用了幾個月的時間便寫出
了嘻哈音樂的發展史。前者花的功夫之深,確實挖掘出了不少搖滾史中冷僻的軼事與典故
。王小峰曾道:“在中國內地出版物中找一本對狄倫介紹最詳細的一本書,非《來自民間
的叛逆》莫屬”,連他在校對此書時竟然也驚歎“我操,還有這事?”其實在西方、甚至
日本,對狄倫的癡迷和研究都已經到了讓人不可想像的地步,有人在大學開設狄倫歌詞研
討班,有的狄倫研究專家蹲在他家門口等待翻扒他倒出的生活垃圾,這些在這本書裡都有
詳細記載。皇皇700餘頁的“巨著”,我只把關於狄倫的篇章細看了,其他沒有讀,有志
於此者可以攻下這本“資料彙編”,在同志(這指臭味相投者)之中擺弄典故,絕不成問
題。
--
「--仁愛國中真的是一個很好的學校,它的校規不太嚴,讓我們有自己的空間,
發展屬於自己的專長與興趣,以及各式各樣的觀念。」這段話可以有很多種解釋。
http://sites.google.com/site/youtie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43.20.164
※ 編輯: youtien 來自: 118.143.20.164 (05/23 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