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youtien (梁啟超人特攻隊)
看板comment
標題[評論] 劉靖之:《中國新音樂史論》
時間Mon Dec 5 11:19:29 2011
劉靖之:《中國新音樂史論》,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9年增訂版
這是一本厚達853頁的大部頭力作,初版於1998年,是首先超越國共兩邊政治偏見,
而能全面平允考察中國新音樂在教學、創作、演奏、理論及歷史書寫等各方面成就的通論
。
所謂「中國新音樂」是相對於戲曲、民謠等傳統音樂,「是模仿歐洲(尤其是中歐)
的音樂語言和表達方式,如旋律的結構、橫的(對位)和縱的(和聲)纖體、樂曲的體裁
、樂器的構造與樂隊組合等……簡而言之,『新音樂』是模仿歐洲作曲家的作曲技法(對
位、和聲、配器),通過歐洲音樂體裁和媒介(人聲、樂器、樂隊)來表達作曲家的樂思
。」從1927年蕭友梅建立國立音樂院開始,中國全盤歐化地建立了音樂教育,至今所有相
關學院、政府單位、表演機構的主事者皆出於這套系統,而有此共通的施教偏向:「一、
重歐洲音樂教育、輕中樂教育。二、重術科訓練、輕理論研究。三、重國際比賽、忽視基
礎理論教育。」本書對此作了檢討,認為中樂工作者須把中樂的理論、創作各方面整理成
一完善系統,而「新音樂」作曲家應努力學習中國音樂,以糾過去八十餘年之偏。
作者對中共新音樂史觀的問題,有精簡的概括:「一、以黨(中國共產黨)代民族(
中華民族),在《中國近現代音樂史》一書裏吹捧黨員音樂家、貶低或刪除中共不喜歡但
對中國新音樂有貢獻的音樂家,前者如聶耳、冼星海,後者如黃自、蕭友梅、劉雪庵、江
文也等。二、以歐化的中國音樂,尤其是以對中共有用的歐化中國音樂來替代中國音樂,
在上文稱之『以偏代全』……三、過分強調音樂的政治(實用)功能。」
本書對流行歌曲的評述,可惜也像其他學院派著作一樣,著墨甚少;雖有介紹其成就
,說發展得很興旺,但也未從文學、音樂上發明其中佳作對中國新音樂整體發展的示範意
義。對早期學堂樂歌及趙元任、蕭友梅等輩音樂家,再到抗戰時期歌詠運動的詞曲創作,
倒能以音樂學的方法深入去賞析,批評其在樂律、曲式及整體表現上的優缺點。這應該很
基本,但很多作者都沒去做,或只浮泛地、隱惡揚善地做一點。在評析之中,作者也會講
到這句歌詞和這段曲調搭配適當與否,但也沒多花心思去系統地談「(漢語)歌詞應該怎
麼作」這個基礎理論問題,這是本書一個可惜的盲點。
作為一部「新音樂」的通史,本書極具份量,考據詳實,持論亦公允,當可列入相關
研究者必讀書目。然而,它與我要研究的流行歌曲與歌詞,交集殊少。流行歌曲完全合乎
作者為「新音樂」所劃的定義範圍,竟爾缺席,著實可惜。洪芳怡在《天涯歌女─周璇與
她的歌》一書中已用正統的音樂學方法,發明了上海時代曲在音樂上絕非膚淺的內涵,且
流行歌曲深入人心的程度,也通常是超過學院派藝術歌曲及黨派「群眾歌曲」(當然,過
去百年有很長時間是「不通常」的時代),而能廣泛影響一代代國人(包括歷屆學院新生
)視聽的。光憑這耳濡目染的效果,音樂學界就不宜再輕視流行歌曲,而應以其正宗法門
,向我等外行人士示範如何去深入探討作品與歌手的得失。否則,這等研究,儘管紮實,
也很難通到外界。而音樂本是應該和外界眾人相通的。
--
Schroedinger's cat is NOT dead.
http://sites.google.com/site/youtie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43.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