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youtien (梁启超人特攻队)
看板comment
标题[评论] 刘靖之:《中国新音乐史论》
时间Mon Dec 5 11:19:29 2011
刘靖之:《中国新音乐史论》,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9年增订版
这是一本厚达853页的大部头力作,初版於1998年,是首先超越国共两边政治偏见,
而能全面平允考察中国新音乐在教学、创作、演奏、理论及历史书写等各方面成就的通论
。
所谓「中国新音乐」是相对於戏曲、民谣等传统音乐,「是模仿欧洲(尤其是中欧)
的音乐语言和表达方式,如旋律的结构、横的(对位)和纵的(和声)纤体、乐曲的体裁
、乐器的构造与乐队组合等……简而言之,『新音乐』是模仿欧洲作曲家的作曲技法(对
位、和声、配器),通过欧洲音乐体裁和媒介(人声、乐器、乐队)来表达作曲家的乐思
。」从1927年萧友梅建立国立音乐院开始,中国全盘欧化地建立了音乐教育,至今所有相
关学院、政府单位、表演机构的主事者皆出於这套系统,而有此共通的施教偏向:「一、
重欧洲音乐教育、轻中乐教育。二、重术科训练、轻理论研究。三、重国际比赛、忽视基
础理论教育。」本书对此作了检讨,认为中乐工作者须把中乐的理论、创作各方面整理成
一完善系统,而「新音乐」作曲家应努力学习中国音乐,以纠过去八十余年之偏。
作者对中共新音乐史观的问题,有精简的概括:「一、以党(中国共产党)代民族(
中华民族),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一书里吹捧党员音乐家、贬低或删除中共不喜欢但
对中国新音乐有贡献的音乐家,前者如聂耳、冼星海,後者如黄自、萧友梅、刘雪庵、江
文也等。二、以欧化的中国音乐,尤其是以对中共有用的欧化中国音乐来替代中国音乐,
在上文称之『以偏代全』……三、过分强调音乐的政治(实用)功能。」
本书对流行歌曲的评述,可惜也像其他学院派着作一样,着墨甚少;虽有介绍其成就
,说发展得很兴旺,但也未从文学、音乐上发明其中佳作对中国新音乐整体发展的示范意
义。对早期学堂乐歌及赵元任、萧友梅等辈音乐家,再到抗战时期歌咏运动的词曲创作,
倒能以音乐学的方法深入去赏析,批评其在乐律、曲式及整体表现上的优缺点。这应该很
基本,但很多作者都没去做,或只浮泛地、隐恶扬善地做一点。在评析之中,作者也会讲
到这句歌词和这段曲调搭配适当与否,但也没多花心思去系统地谈「(汉语)歌词应该怎
麽作」这个基础理论问题,这是本书一个可惜的盲点。
作为一部「新音乐」的通史,本书极具份量,考据详实,持论亦公允,当可列入相关
研究者必读书目。然而,它与我要研究的流行歌曲与歌词,交集殊少。流行歌曲完全合乎
作者为「新音乐」所划的定义范围,竟尔缺席,着实可惜。洪芳怡在《天涯歌女─周璇与
她的歌》一书中已用正统的音乐学方法,发明了上海时代曲在音乐上绝非肤浅的内涵,且
流行歌曲深入人心的程度,也通常是超过学院派艺术歌曲及党派「群众歌曲」(当然,过
去百年有很长时间是「不通常」的时代),而能广泛影响一代代国人(包括历届学院新生
)视听的。光凭这耳濡目染的效果,音乐学界就不宜再轻视流行歌曲,而应以其正宗法门
,向我等外行人士示范如何去深入探讨作品与歌手的得失。否则,这等研究,尽管紮实,
也很难通到外界。而音乐本是应该和外界众人相通的。
--
Schroedinger's cat is NOT dead.
http://sites.google.com/site/youtien/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118.143.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