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haosCreator (頭破血流)
看板clmusic
標題轉錄:林姆斯基-高沙可夫介紹(下)
時間Tue Feb 13 16:26:58 2001
發 表 人:chin(eroicax)
發表時間:2001/02/10 22:59:25
3.林姆斯基的音樂成就
林姆斯基最後成為這五人中最具有音樂知識的一位。他在多年內花
費幾千小時,修改他那些朋友們的作品;如果沒有他在專業上對穆
梭斯基的《包利斯.郭都諾夫》做出的貢獻,那麼這部作品可能永
遠沒有機會與觀眾見面。林姆斯基是一位音樂理論家,作家和精巧
的技師;他專心致志的研究每一種樂器,了解它所能達到的音域,
分析它能奏出怎樣的聲音,這使他掌握了音色和配器法;他還喜歡
新的樂器,柴可夫斯基在1891年在巴黎發現了鋼片琴,這是一種介
於鋼琴和鍵盤式鐘琴之間的樂器。柴可夫斯基派人買一部來參與芭
蕾音樂《胡桃鉗》的首場演出,同時要求把鋼片琴運到俄國時要保
密,因為"如果林姆斯基知道這種樂器,他就會先使用它,那就煞
風景了"。
林姆斯基寫了許多管弦樂曲。《西班牙隨想曲》完成於1887年,
《天方夜譚》和《復活節序曲》完成於1888年。另外上有僅一個樂
章,以俄羅斯旋律作為基礎,略帶有李斯特風格個鋼琴協奏曲(1865)
。《降E小調交響曲》(1883)和《C大調交響曲》(1873)這兩首樂曲
已不復為人演奏。林姆斯基在音樂史的管弦樂法上,可以被視為白
遼士的繼承人,現代人器樂的創始者。他對樂器的處理,常能注意
到每一樂器的個別性,使它能按照它的特質道出音樂的話語。他對
配器極具才能,音色的混合自然而華麗,也清晰明瞭,常保持著開
朗溫馨的一面。
林姆斯基曾評論管弦樂作曲家:
華格納以後的時期是,管弦樂的音色有著引人注目和富有幻想性質
的時期。白遼士,葛令卡,李斯特,華格納,現代法國作曲家德利
伯(Delibes),比才,新俄國派的包羅定,巴拉基雷夫,葛拉祖諾
夫和柴可夫斯基,把音樂的這個方面發展到了頂峰。在音色方面他
們超過了他們的前輩韋伯,麥亞白爾和夢德爾頌,然而,那些作曲
家得益於前輩的天才,才能取得自己的成就。
林姆斯基是營造管絃色調的能手,也兼擅於音繪。本身管弦技巧也
非泛泛之輩的拉赫曼尼諾夫,最能道出林姆斯基管絃音樂的玄妙之
處:
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的樂譜對音樂所欲表達的氣象景觀,總能表達
的淋漓盡致。如果曲中安排有大風雪,觀眾眼前就彷彿出現飄舞的
雪花,隨著木管與小提琴的旋律或游或舞;如果安排有豔陽高照,
則每件樂器就好似散發出耀眼的光芒;如果他安排有潺潺的清泉,
瀲灩的水波就會經由樂團飄送到聽眾耳內,而不是隨意指派豎琴用
滑奏法製造出來的廉價效果。每當他心中想要描述夜空中星光閃爍
的冬夜,樂音就會冷凝肅靜起來,透明如鏡。他真是首屈一指的樂
團音繪大師,我們從他身上得到的玄妙知識,定會終生受用不盡。
以民族音樂的觀點來看,林姆斯基-高沙可夫一點也不是人們所指
斥的叛徒,反而是五人中除了穆梭斯基外最富有民族意識的音樂家
。在歌劇方面,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的歌劇連連推出:《雪娘》
(1881),《聖誕夜》(1895),《沙德可》(1896),《沙皇的新娘》
(1898),《薩旦王的故事》(1898),《看不見的基提吉城》(1905)
,《金雞》(1907)。他的歌劇如同踏入一個幻想的世界,那些色彩
鮮豔,華麗壯觀,令人迷醉的斯拉夫童話世界的特點,都反映在他
的作品裡,他的歌劇脫離歷史戲劇的寫實主意,而轉向於舞台畫面
的象徵主義,因此他的歌劇中音樂比戲劇重要,而且往往引導著詩
與劇場上的場面進行。他的歌劇都是俄國歌劇遺產的精華,或許不
如穆梭斯基的《包利斯.郭都諾夫》來的深刻,角色的深度不夠,
但是他卻揭開一個悅人耳目的新世界,這是東俄羅斯的世界,神怪
詭異的世界,斯拉夫泛神主義予以消逝的民族世界。這些歌劇如詩
如畫,樂句傑出,才氣縱橫。整體來看,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的歌
劇向來被人低估了。《包利斯.郭都諾夫》以其橫掃千軍之勢,不
論以何種語言演唱,都能在觀眾的印象中造成強烈的震撼。至於纖
巧細膩,又深為俄國民謠傳統囿限的林姆斯基歌劇,在經過翻譯而
造成隔閡之後,往往風韻盡失。許多曾聽過《沙德可》,《看不見
的基提吉城》與林姆斯基其他歌劇的人,都能證言俄文版的林姆斯
基歌劇確實有他種語言所望塵莫及的活力與魅力。
1886到1900年,他擔任聖彼得堡交響樂團的指揮。史特拉汶斯基為
世人勾勒了一幅林姆斯基的小像:
林姆斯基-高沙可夫像貝爾格或阿道斯.赫胥黎依樣皆為身材高挑
之輩,也一樣視力不佳。他戴著藍色的眼鏡,有時在額頭上戴另一
副備用,這習慣也傳染給我。他一指揮起樂團,每每躬身向前,埋
首於樂譜中,很難把眼光抬高,他就這樣朝著膝蓋方向揮舞著手中
的指揮棒。他視譜艱困萬分,聆聽音樂又是那沈迷,因此對樂團根
本談不上有任何指揮之功。
他並不是一位傑出的指揮,但是他對俄國年輕作曲家們的作品卻不
遺餘力的介紹發表,這點是他任職樂團指揮最重要的貢獻。他還著
有《管弦樂法教課書》(1911),《和聲學教科書》(1888),以及一
本非常動人的《自傳》。
4.結語
俄國作曲家布魯諾夫(Platon Brounoff)在分析林姆斯基-高沙可夫
的作品之後,認為它們有四種特質:
他的旋律是古老的俄國風格,節奏與特性則全為獨創;和聲華美而
大膽,他利用了古希臘的尺度;他對於樂器的編制特具天才,音色
的混合極為華麗而強烈,同時也清澄而明朗;最後一項則是俄國作
曲家中所極罕見的,也就是陽光與溫暖。
參考書目
1.Harold C. Schoenberg著,《The Lives of the Great Composer》,
p3-33,陳琳琳譯,《國民樂派》,萬象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4,台北。
2.Phil G. Goulding著,雯邊 等譯,《作曲家排行榜下冊》,
p197-205,世界文物出版社,1996,台北。
3.康謳主編,《大陸音樂辭典》,大陸書局,民國84年十一版,台北。
4.劉志明著,《西洋音樂史與風格》,p297-304,全音樂譜出版社,
民國85年十四版,台北。
5.劉志明著,《西方歌劇史》,p240-250,全音樂譜出版社,
民國84年二版,台北。
=>>本文轉載自:
http://club.kimo.com.tw/clubs/classic_music_penguin
本文轉載已獲原作者chin同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twbbs.org)
◆ From: 211.75.186.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