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Rhaegar (Rhaegar)
看板clmusic
標題[心得] NSO《小號.狂想》
時間Sat Jun 8 02:20:13 2024
曲目
德沃札克:《斯拉夫舞曲》,作品46,第1,6,7,8號
帕赫穆托娃:小號協奏曲
潘德瑞茨基:小號小協奏曲
李蓋悌:《羅馬尼亞協奏曲》
盧托斯瓦夫斯基:管絃樂協奏曲
Antonín Dvo ák: Slavonic Dances, Op.46, No.1,6,7,8
Alexandra Pakhmutova: Concerto for Trumpet and Orchestra
Krzysztof Penderecki: Trumpet Concertino
György Ligeti: Concert Românesc
Witold Roman Lutoslawski: Concerto for Orchestra
暴力,衝突,反抗。猛烈而狂暴,毫無妥協的音樂。呂紹嘉今晚給出了震撼,壓抑的演出。
但很可惜的是,樂團的好演出只有下半場,上半場的美好記憶只剩下辛.韓賽絲動人的小號
。
由後往前說吧。
盧托斯瓦夫斯基的管絃樂協奏曲絕對是今晚份量最重,壓迫感最強,演奏最突出的一首曲子
。這沒有獨奏家的協奏曲,每個聲部每個團員都是獨奏家,同時每個聲部又必須扮演協奏者
的角色。同時,曲目的作曲家盧托斯瓦夫斯基又是以他生活在鐵幕下的壓抑背景作為作曲靈
感,並充滿現代音樂顛覆性的音效。和諧這個名詞在這首樂曲幾乎絕跡,從第一聲開始,大
鼓敲出重擊,樂團的聲音壓迫而有力。主題的旋律無機而多疑的在不同聲部間游移留走,聲
部間互相凝望。主題反覆的在不同聲部出現,人們竊竊私語。管樂有時不切實際的奏出勝利
的音型,像是蘇維埃政府的高高在上,但卻瞬間被弦樂代表的人們的聲音否決。主題有時小
聲的不停流動,像是游擊隊在溯及反抗的種子。樂團衝突的互相激盪著,每個聲部吼叫著自
己的旋律,但它們都圍繞在同一個主題上。他們既是競爭關係又是合奏關係,同樣的旋律,
同時的吟唱,既想壓過對方卻又彼此和諧共存,如此矛盾而合理。一切一切對撞凝聚著能量
,壓力升溫,最終在引爆點全面炸開。樂團在極為暴烈的音色中進行結尾,但結尾卻一層遞
增一層壓的人喘不過氣。
經過精密計算的暴力,壓抑的內核最終炸開。這是呂紹嘉的拿手好戲,類似的手法呂紹嘉在
去年十月同作曲家的大提琴協奏曲,以及上半年六月的蕭士塔高維契第八號交響曲也用的精
湛無比。呂紹嘉非常擅於營造壓抑,內斂的氛圍,樂團的聲音被緊密的壓縮,並得益於聲部
間非常緊逼的演奏,音樂的壓抑性格會非常明顯。呂紹嘉的鋪陳可以塑造的非常長,甚至到
整個樂章都在凝聚能量,然後在後續的演奏段落一口氣炸開,在最終的高潮呂紹嘉逼了樂團
在超高度張力演了好久,久到令人近乎癲狂。同時呂紹嘉有能力將樂團完全掌握在手裡,盧
托斯瓦夫斯基這首曲目有許多聲部獨奏的段落,呂紹嘉精彩的引導節拍與附屬的聲部,讓各
聲部自行在架構裡演奏。音樂在各自聲部狂暴,但因為有著呂紹嘉給的架構而不至於支離破
碎的徒留噪音。呂紹嘉這種詮釋有種冷漠的暴力,讓人不寒而慄,但卻驚嘆於他掌握樂團的
能力。同時,樂團對於呂紹嘉的高度呼應性也令人折服,呂紹嘉的手勢以下樂團就依令變聲
,這是呂紹嘉的樂團,我彷彿聽到指揮與NSO 共同驕傲而自信的說著。指揮棒下的NSO聲音
緊密的靠攏。樂團在管弦樂協奏曲各自的演奏能力也是精湛無比,演奏的拍點,音量的變化
,音色的調配幾乎都在我的好球帶中央。稍嫌可惜的還是在大提琴和低音大提琴兩個聲部,
聲音稍嫌薄聲了點。
Ligeti 的羅馬尼亞協奏曲相較之下火苗比較晚才燒開。前三個樂章樂團已經開始有進入狀
況,音色進入飽滿透亮的聲音,弦樂尤其明顯。但還是感覺沒有搔到音樂的癢處,呂紹嘉一
樣引導樂團給出強烈旋律,節拍的律動也推進這首民謠風的樂曲,但樂團彼此間的黏著卻沒
那麼明顯,也比較少Ligeti奔放的實驗性音樂色彩。但第四樂章完全滿足了我,呂紹嘉直接
讓樂團狂野了起來。大量實驗性,不和諧的微分音之類噪音從樂團逐一發出,但其中卻又以
民謠旋律在聲部中串接。呂紹嘉這裡的節拍性更強,更重,樂團也隨著這種節拍舞動的更為
強烈。完全臣服於呂紹嘉此曲的詮釋。
BRAVO To 呂紹嘉,Bravo to NSO。下半場的詮釋著實讓人期待呂紹嘉與樂團開出更多的現
代派音樂。能將如此狂躁的現代曲目演奏的這麼好聽著實令人佩服,我會引頸期盼呂紹嘉帶
來更多這些「硬菜」。感覺呂紹嘉在卸任總監之後放的更開,在臺灣開創的曲目越來越多元
,與北藝大的合作也令人興奮無比,期待他帶領臺灣樂壇有更新的風氣。
上半場的小號演奏家:泰妮-辛.韓賽絲是本場音樂會另一個超級亮點。在上週長號.綺想已
經聽到范雷彥長號的出神入化後,已經有預期今日小號.狂想會聽到小號做出顛覆印象的演
奏。
此前小號這樂器真的就只會在整個樂團裡聽到,也經常的只會有片段的旋律。辛.韓賽絲直
接在第一首帕赫穆托娃的小號協奏曲就展現了如人聲似的綿長旋律。這首協奏曲給我的感覺
甚至像是小號版的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因為充滿了無數好聽而悠長的旋律。樂團開頭
用弦樂塑造乾冰式的氛圍感,而小號的聲音直接的穿越樂團,像是結霜的莫斯科河,旭陽直
接穿過薄霧照耀著反光。整首樂曲就聽到小號在音樂廳自在遊唱,或徐或急,但總是帶有一
絲的滄桑與入世。不論是曲種小號協奏曲,獨奏家辛.韓賽絲或是作曲家帕赫穆托娃,這三
個元素我都完全並未接觸過,但今晚卻給我非常舒適的體驗。帕赫穆拖娃的作曲技法聽得出
來很「蘇維埃」,就是非常正向,正確的喝采形式,並充滿了優美的旋律維持著高度的技術
水平。而辛.韓賽絲輕而易舉的駕馭了這首樂曲,讓她手上的小號起舞,狂野的發散著音樂
。比較可惜的是,呂紹嘉在協奏曲總是太陪襯,這首小號協奏曲是明顯的例子,他讓樂團的
聲音過分內斂,的確有種內燃的緊張,但跟辛.韓賽絲卻比較少直接對碰的火花。呂紹嘉陪
襯這種有點倒是特別的厲害,他指揮棒下的樂團不會有聲音大小不固定的情況,不論是只有
樂團獨奏的片段或是跟獨奏競演,他的聲音維持在同樣的水平,這點殷巴爾等其他指揮家就
會有明顯的聲音落差。但樂團卻也聽起來鬆散無比,木管是其中維持較為穩定的部分,但弦
樂的鬆軟跟前週聽到演奏帕爾特:兄弟時的緊密性判若兩團,銅管也是虛脫而無力,留下一
個如果樂團能跟獨奏激出更多火花有多好的遺憾。
潘德瑞茨基的小號小協奏曲比較有趣的我覺得是演奏方式及傳達的訊息。辛.韓賽絲在一開
始並未登台,呂紹嘉還特意用手勢示意觀眾小號獨奏在後台準備。至於實際音樂…抱歉真的
有點船過水無痕,下半場過份精彩的樂曲佔據了我腦內大部分的記憶體。
但我絕對記得的是,辛.韓賽絲演奏的安可曲。曲名聽不懂,是一首挪威的民謠。我彷彿聽
到北歐系的爵士人聲女伶歌唱,辛.韓賽絲將每個音都吹的好遠好長,又帶有一點哀戚與傷
感。他的聲音傳遞像是要到遠方,填滿了整個音樂廳的空間,從這其中,像是北國的天蒼地
茫降臨於此。
而至於開場的德佛札克匈牙利舞曲…可以說幾乎是場災難。樂團炸成一鍋,彼此之間毫無呼
應性。呂紹嘉完全沒辦法控制住樂團演奏德佛札克的失控,即使他給出拍點,樂團卻毫無回
應。樂團的聲音完全被銅管掩埋,尤其在第一號開場最為明顯。即使是比較文靜的第六號,
樂團的毛邊依舊讓我渾身難受。稍微比較好的是,呂紹嘉有成功引導樂團的旋律性,民謠風
味仍然能聽,但無法否認,開場的德佛札克著實讓人信心全無。德佛札克結合協奏曲兩首樂
團令人失望的表現,跟下半場的精彩做對比,會令人狐疑樂團是不是只練了半場而已。期待
下次 NSO的現代曲目會有良好的全場表現,我今晚先帶了半場的激賞與對小號的心滿意足離
開音樂廳。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2.100.69.22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ebptt.com/m.aspx?n=bbs/clmusic/M.1717784415.A.B93.html
1F:推 raicho: NSO的音樂會有時候真的是要評分的話,分數全給獨奏家。去 06/08 02:30
2F:→ raicho: 年Jussen brothers也是這樣。不過還好下半場聽起來很精彩 06/08 02:31
3F:→ raicho: 的樣子。 06/08 02:31
4F:→ Rhaegar: 我可以理解前面但我不會舉尤森兄弟那場(? 06/08 03:10
5F:→ Rhaegar: 那場是連尤森兄弟都彈的亂七八糟(對我而言 06/08 03:10
6F:→ Rhaegar: 下半場是真的近乎完美,大滿足 06/08 03:10
7F:→ Lipatti: 才正在想說原來把Poulenc演奏得那麼毛躁粗糙也能拿到分 06/08 03:16
8F:→ Lipatti: 數啊? 06/08 03:16
9F:推 ThomasWei919: 真要說,還不如說劉曉禹那場,今年的TSO真的是照妖 06/08 23:23
10F:→ ThomasWei919: 鏡 06/08 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