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rfan (當個快樂的邊緣人~)
看板clmusic
標題[閒聊] 100首鋼琴協奏曲 - 1 Tchaikovsky
時間Mon Dec 28 10:44:51 2020
幾年前開始覺得聽音樂進入撞牆期,聽得再多也沒有以往感動。能解釋這現象的原因很多
,但解釋歸解釋,除非能把聽過的音樂記憶全數消除重來,否則問題仍無解。
今年我認識到大腦裡有個「預設模式」這種連結網路,科學家形容這網路就像從雪山山頂
滑雪撬下山,每滑一遍雪橇輾過的痕跡就更深更明顯,幾次之後無論你再怎麼滑,雪橇永
遠只會順著這條印痕往山下移動。聽音樂就是如此,大腦很主動地幫忙算計好下一秒會出
現什麼(已聽過的就是從記憶裡擷取資訊、沒聽過的也可以根據經驗來擬定一種期望)。不
管是喜歡還是不喜歡的、熱門冷門的、不同版本不同年代的……,不敢講聽完毫無感動,
只是程度不如以往。相較於早期那種胡亂摸索時的感動,現在聽音樂總覺得很像喪屍。
今年2020我音樂聽得非常少,甚至考慮把訂閱串流通通停掉。但在真正停掉之前,想利用
2021新的一整年來記錄與分享(但絕不是推薦)這些曾經陪我度過人生某個時刻的音樂。我
很自私地認為打出來比較有實踐感,順便看看能不能透過回顧整理來尋回曾經失去的某樣
情緒。
但要從何開始?我打算擬定100首,管弦樂的話或許沒空打那麼多字,鋼琴獨奏一首又撐不
出一篇文章量,最後決定以鋼琴協奏曲這主題折衷嘗試。我無法確定第100首會結束在西
元幾年,但剛開始速度會快一點,起碼至少30首是筆記隨便整理就能打上來的。
為什麼第一首是Tchaikovsky呢?第一他很適合冬天聽,第二相較於冷門作曲家,首篇當然
還是放大眾化的比較好。第三,他有許多曲目的確都被低估(包括被他自己)。第四當然就
是有感觸可以寫。
時間回到1888年8月完成第5號交響曲後的歐洲巡迴。晚年的他負面情緒滿點,非常害怕自
己沒有靈感可以再寫出一首「被認可」的曲子。這段期間他的作品大多只是交差型,直到
1891年他開始思考要再寫一首交響曲,而且這首交響曲要有「Life」的主題,要有youth
、love、death這些素材。結果因為還有St Peterburg Opera的差件要處理,構思出來的
大綱被棄置一旁。
1892年4月,他寫信給Alexander Siloti,裡面有提起這個生命大綱交響曲。接下來兩個
月,他的確也付諸行動地完成首末兩樂章草稿。但此時他又陷入胡思亂想,認為規模太過
冗長、管弦太過響亮
(太吵?)、『根本只是為寫而寫!』。最後因為胡桃鉗(Nutcracker)要
交差,當年11月又再次把這首交響曲廢棄掉(幸好沒有把草稿毀掉)。
隔年(1893年),Tchaikovsky才又拿出了這首草稿,並在第一樂章裡加進了鋼琴部。總算
寫到今天100首鋼琴協奏曲中我想介紹的第一首 ---
Tchaikovsky : Piano Concerto No.3 in E flat major Op.75
衍生自人生最後階段構思又廢棄的交響曲第一樂章,標準三段體加上超級繁複的cadenza
,主題有種欣欣向榮的生命力、往樂觀方向突飛猛進的感覺。如果今年讓你煩,那現階段
聽這首是最適合的。遺憾的是Tchaikovsky 10月寫完,11月忽然過世了。
至於其他樂章,Tchaikovsky原本預算的是交響曲第二樂章寫成協奏曲Andante,第四樂章
寫成Finale。原本交響曲的第三樂章Scherzo則直接用之前的鋼琴作品 Scherzo
Fantaisie Op.72 No.10。Andante跟Finale最後由Taneyev加上管絃樂部分,以 Op.79 留
存下來。到了1955年俄國音樂家Bogatyryov才將原本交響曲重建,以Symphony No.7 in
E flat之名於1957年2月首演,1962被Ormandy錄音後才發揚光大。
這首交響曲能復原多少帶有運氣,本來首末兩樂章就寫得比較完整沒太大問題。最大問題
是連一半都沒有的第二樂章,此時就是借助Taneyev的管絃版本,所以慢板這樂章被認為
應該與Tchaikovsky本人差距最遠。第三樂章上面說過了,有Scherzo Fantaisie可以參考
還原。作曲者人生最末階段所思考的生命哲學,因一大堆意外及陰錯陽差形成一首鋼琴協
奏和一首重建交響曲,有空的話這兩首可以連續聽聽看。CD也貼心地將兩首放在一起發,
不過Teneyev的二三樂章只有在全集才會塞。
為什麼明明前兩首鋼琴協奏曲都失敗了,他硬是在最後把原本交響曲大綱寫成鋼琴協奏?
一開始Tchaikovsky在構思Life樂材時其實樂觀悲觀都有,人生到了某階段總是會開始回
顧年輕、愛情,或思索死亡等這類主題。1893年,所有負面成分通通被Symphony No.6拿
走了,相較之下Piano Concerto No.3 (或 Symphony No.7) 則完全是悲愴的反面。不管
這說法是否有直接出自作曲者本人,我個人還滿欣賞這推測的。從Teneyev的Finale或
Symphony No.7第四樂章,你聽不到淒涼吶喊般的結束,只有管弦樂一直衝一直飆一直炸
(完全是第一號鋼琴協奏終樂章的翻版)。如果作曲者最後優先選擇的是先完成樂觀正向
這一面,那他是否會繼續過完1893年?或許也可以寫滿5首鋼琴協奏,把悲愴留到No.9 ?
當然不會有答案。也或許樂觀與悲觀只是一體兩面,死亡是否是生命的反面端看你如何去
思考。今天大家在聽悲愴的同時,別忘了在作曲家的最後一年當中,他同時也把生命力、
衝勁、熱情、自信、愛情……等等的寫到了另一首曲子裡了。
水管找一些版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v8ZngE_mw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MSV2s0qmQs
不過其實現在這首已經滿多人錄過的,各位就在自己習慣的來源搜來聽就好。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6.61.7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ebptt.com/m.aspx?n=bbs/clmusic/M.1609123497.A.4A5.html
1F:推 fred1810: 推推 12/28 21:28
2F:推 ctra: 推一個 12/29 00:11
3F:推 joviwu: 好文,謝謝分享 12/29 11:40
4F:推 tony890415: 敲碗蕭邦二號鋼協 好少人在台灣演 12/29 16:33
5F:推 lOOYEAR: 好文 推 12/30 12:46
6F:推 richardckc: 推!好大的計劃,加油! 12/30 18:00
7F:推 harveylin: orfan大的挑cd那篇可以自己回復自己找回對音樂的熱愛 01/01 15:52
8F:推 yuetan013: 謝謝分享 01/04 15:52
9F:推 buji: 太棒的分享。 感謝! 01/18 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