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dearflight (hihi)
看板clmusic
標題Re: [心得] NSO《完全貝多芬》
時間Sat Jun 13 17:10:40 2020
本來想用推文,但是要推得有點多,還是回文好了。
很久沒有進入音樂廳聽音樂,對指揮和樂團都不熟。
多年以前的印象是 NSO 弦樂部比較弱,在最強的時候強不起來。
其他就沒有印象了。
※ 引述《andychen273 (Aerophobicer)》之銘言:
: 因為同步直播習慣選的二樓區域被機具佔用於是第一次選了三樓三排靠欄桿的位置。雖然
: 視角不錯可以完整看到樂團,卻也體驗到國家音樂廳糟糕的音響表現,樂團聲響黏成一塊
: 附著於斜下方的舞台,只有伸縮喇叭以及定音鼓的聲音能稍稍透上來。
我坐在二樓最後面倒數第二排,也是個眾所周知的不好位置。
但是我很少進音樂廳,所以也沒得比較,不知道糟到什麼程度。
我覺得每個聲部都還聽得清楚。
: 這場因武漢冠狀病毒瘟疫而生的音樂會選擇演出耳熟到快要爛掉的貝多芬第五以及第七號
: 交響曲所欲傳達的十分淺白——我們(台灣)已經克服瘟疫,享受著防疫時期艱辛後的喜
: 悅。借用尼采的語彙以及分析的框架,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某個部分體現了阿波羅(日神
: )精神,也就是說這首曲子有著無法忽視的嚴謹結構,詮釋時必須將這個結構表現出。多
: 次聽過呂紹嘉指揮的演出我認為他比較不注重這方面,因此聆聽前只期望這首能夠平順奏
: 出。銅管部分該放砲的還是會放躲不掉的,不過換個角度想這也使我再次經驗瘟疫爆發以
: 來的擔憂驚懼並珍惜此時此刻能夠坐在音樂聽內的幸福;然而意料之外的是第四樂章開頭
: 時管樂部分明顯落拍,幸好沒多久落下的被找回讓樂曲能有個能聽的結尾。
貝多芬五號是我個人非常喜歡聽的曲子,雖然都是聽 CD。
我覺得這首曲子非常 " 貝多芬 ",結構清楚,持續發展,
沒有冷場,也沒有過短的片段。
不知道是否正如原 PO 所言,指揮不注重這方面
所以聽起來除了 " 聲響部分 ",整個樂曲的詮釋都跟我聽 CD 的感覺差很多。
像是不同的曲子,曲子各個小片段結構似乎不夠明顯跟顯出特色。
講到樂器,就是覺得銅管的音準不準的很明顯。
還有在許多應該最強的時候,弦樂部又聽不到了,
這對聽感、曲子結構、情感部分都有影響。
我不知道是我位子太差,還是弦樂不夠強,還是管樂音量太大。
總之以曲子聽感而言,是少了些甚麼東西。
: 下半場的第七號指揮發揮自己所長精準呈現樂章中各器樂部間的呼應、每樂章內的情緒流
: 動以及堆砌,換上的樂手(尤其是長笛以及小號)穩定且確實演奏出指揮所想要的:第一
: 樂章長笛的獨奏片段真的扣人心弦、二三樂章樂團十分凝聚甚至牽走我的呼吸,容易引致
: 聽眾狂喜的第四樂章樂團隨著指揮奔放,使人在沒有明顯技巧失誤的樂音中沉醉於戴奧尼
: 索斯(酒神)狂舞中,定音鼓手如昔完美精準的敲奏更是振奮人心(尤其是物理上的)啊
: 下週六將演出呂紹嘉擔任國家交響樂團總監的畢業音樂會(樂季初的想定啦),期望樂手
: 們能完美呈現。
第七號,是被交響情人夢影響的,非常熟他的第一樂章一開始的地方。
但是聽 CD 的時候,卻覺得跟五號相比,音樂的發展與弦律變化,結構銜接等
沒有五號喜歡。但是還是蠻喜歡這種歡樂的曲子。
意外的是,開始演奏的時候,明顯好於第五號。各聲部的平衡非常好。
演奏非常生動,非常好聽。
我還在想,是弦樂部暖身好了嗎? 還是管樂換過樂手導致音量平衡?
管樂樂手人數似乎少了,總音量也稍微降低,弦樂總算比較聽得到了。
但是覺得小號的音色比較暗。
在最強的時候,弦樂部被吃掉的情況明顯少了,所以平衡好了。
但是在曲子需要強的時候,期待管樂衝出來,卻是偏暗的音色,好像有點不對勁。
總體而言,昨晚的演奏,七號還是比五號好蠻多的。
結論,聽現場還是很不錯的喔。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30.67.21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ebptt.com/m.aspx?n=bbs/clmusic/M.1592039442.A.874.html
1F:推 andychen273: 也許您可以參考卡拉揚60年代版本的就可以知道我所謂 06/13 21:51
2F:→ andychen273: 的結構不明顯是什麼感覺了~ 06/13 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