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eliex (大時代)
站內car
標題Re: [問題] 把車從國外帶回要多少錢?
時間Sun Apr 9 12:01:32 2006
轉貼一篇相關文章
要以個人名義進口車輛雖然不難,但要合法取得牌照可就得花上不少工夫,包含車輛研究
測試中心(ARTC)、監理站等都必須經過相關的申請及認證手續。
有一天如果您在國外發現了喜歡的車,並且興起了自行引進國內的念頭,便開始研究可行
之道,那您可能會因此而成為法規專家。因為其中牽涉的法律之多、層面之廣以及學問之
深,絕對會令您拍案叫絕。
手續繁複是進口車輛的最大難處,在目前,則大致可
分為入關、驗車與領牌三個大關卡,
每個部份又有相當多的考驗待克服,相當具有挑戰性。首先在入關部份,可不是買台車運
回來就算了,在抵達國門之前,
買家必須齊備該車輛原始資料、稅單、出口國輸出證明等
相關文件,以便在進口時查驗與核定稅額使用。有趣的是,相關法令也特別說明上述表單
僅具「參考」作用,並不能作為價值核定的唯一依據。
在走出關稅局大門時,您必須要已
完成進口、貨物、營業與推廣貿易服務費等稅款的申報
,並在歷經嚴格審驗、修改後如數繳納。換算過程煩瑣不說,各項稅率也視狀況會有不同
(以進口稅為例,最高60%,最低24.6%),其中價差相差驚人,箇中學問令人玩味。不
妨試著換算一下,您喜愛的寶貝車在完稅之後,價格是否依然誘人?抑或是不如向車商購
買算了?如果您的意志仍然堅定不移,也可別以為完成入關後就可以輕鬆了,這部份能用
錢解決的問題,其實人人有心都不難辦到,但是接下來的驗車程序,才是整個車輛進口過
程能否成功的關鍵。
檢驗項目多
決勝「耗用能源標準」
超級跑車的性能剽悍,相對的對燃料需求也較高,若要單純引進車款並不困難,但如何為
其掛上正式大牌,才是真正學問所在。
在
驗車的關卡可分為三個環節,分別是環保署空保處負責的
「污染與噪音檢測」、交通部
路政司負責的
「安全檢測與審驗」,以及由經濟部能源局負責的
「耗能檢測」。以現今科
技來說,要通過前述兩項考驗其實並不難,最具決定性、也最難的,則是
國內獨樹一格的
「耗用能源標準」。
本政策的誕生背景要回推到1982年,當時經濟部能源委員會有感於國內能源有95%仰賴進
口,過度使用不但造成浪費,在資金部份也有相當大量的外流,於是便著手推動車輛的耗
能管制法規,並於1988年開始施行。本法原是美意,但在汽車環境不斷變換的今天,於多
年前制定的相關律令是否還能夠符合今日現實狀況與潮流,著實令人感到疑惑。
雖然歷經多次變革後,現今的制度以排氣量為基準,較之前拿車重做區隔來得合理。至於
檢測方法,則有美國FTP 75、歐盟1999/100/EC兩種環境,並以1200cc為基本門檻,每600
cc設置一油耗上限,到4200cc以上則列為同一級。
近年來,許多高價車款紛紛裝置了超巨型動力系統,或大尺碼車體,因此在油耗測試部份
常常中箭落馬。觀察近期案例,除了有許多車款在總代理內部評估時就被刷掉外,甚至更
有頂尖超跑品牌因此而退出台灣市場,影響之鉅,不可說不大。
人定勝天
大鯨魚不如蝦米?
有別於高價品牌總代理的沈寂,國內有許多神通廣大的貿易商在短時間內崛起,並在天價
市場中呼風喚雨。令人感到有趣的是,這些貿易商引進的車款都能順利通過能源委員會所
設下的嚴苛考驗,讓人欽佩其工夫一流;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通過測試並領取牌照的車輛
,大多也出自於特定幾家貿易商,不禁讓人懷疑其店址是否位居龍穴,是以地靈人傑,不
管任何車款都能在測試中有如神助,輕騎過關。
同樣的東西,在不同的人手中卻有相異的結果,其中的緣由相當有趣,也許有人會懷疑車
輛在進入車測中心前便已經有不同設定,但由於相關規定頗為嚴苛,故可能性「相當低」
;幾經思量,總不會是Ferrari、Lamborghini與Bentley等這些隸屬於層峰領域的產品品
質極不穩定,油耗時高時低所致?更巧的是,其中較省油的產品卻都又流入特定人士手中
,煞是有趣!
可別以為這些車輛的年銷量不大,影響相當有限。事實上若以價錢看來,
Ferrari F430在
美國的報價最高不過20萬元美金,換算為台幣約6百40萬元上下,但該車引進初期在國內
報價卻已
超過1300萬元,其中利潤相當可觀。因此,即便這些車款的銷售表現每年不過百
部,但整體的盈餘卻可達數億元,這樣的數目由極少數的店家所瓜分,也無怪乎國內車壇
上有許關於驗車的流言四起。
處處受限 原點徘徊
個人化用車環境大不易
超級跑車的領牌過程有著不少箇中學問,有本事的貿易商硬是能一部接一部賣,但有些卻
只能申請臨時牌上路,正所謂「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
相較於暗藏高利潤於其中的超跑、高價房車,
一般車款的油耗表現則較容易通過目前標準
。但是如果審驗不過,就得進行複檢,若不能有效改善狀況,則可能面臨無法領牌的窘境
。若能克服有如少林十八銅人陣般的重重考驗,完成入關與驗車等手續後,便可
拿著進口
完稅暨污染/噪音核章、耗能與型式安全審驗合格等證明至監理處申請登檢領照。
不妨拿出計算機統計一下,如果要在國外買一部國內已經販售車,再歷經海運、報關直到
順利領牌為止,
所花的金錢恐怕不遜於在國內直接購入條件相近的車;若要買台稀有或高
價車種,則不免得花上大把的通關費,看來自己要買部車帶進國門,除了
需要相當的決心
,還得要具備雄厚的經濟能力做為後盾。
事實上,油耗限制政策並非國內才有,早在1970年代,美國便為了對應能源危機而訂下了
「企業平均油耗條款」(Corporate Average Fuel Economy),限制美國境內的車輛要在
特定條件下通過油耗測試。但是與國內不同的是,該測試乃以品牌為基準,亦即單一品牌
可生產(進口)高油耗車款,但相對的也需生產(進口)低油耗車款,以拉低平均油耗到
標準內。綜觀其做法,以大目標控制的全面性考量,確實要比起國內的緊迫盯人型來得科
學且人性化許多。
其實以政策限制能源的浪費應有更佳方法,例如課徵奢侈稅、高馬力附加稅等做法,都能
將高享受所需付出的代價真正交給國庫;反觀現今做法,非但未能確實達到油耗管制,反
而淪為少數人的吸金大法,的確有重新思考的必要。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5.162.155
1F:推 davidbeckham:轉貼最好註明出處220.139.172.211 04/09 13:21
2F:→ heliex:出處不明呀!不然我也很想附上 61.225.162.155 04/09 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