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eliex (大时代)
站内car
标题Re: [问题] 把车从国外带回要多少钱?
时间Sun Apr 9 12:01:32 2006
转贴一篇相关文章
要以个人名义进口车辆虽然不难,但要合法取得牌照可就得花上不少工夫,包含车辆研究
测试中心(ARTC)、监理站等都必须经过相关的申请及认证手续。
有一天如果您在国外发现了喜欢的车,并且兴起了自行引进国内的念头,便开始研究可行
之道,那您可能会因此而成为法规专家。因为其中牵涉的法律之多、层面之广以及学问之
深,绝对会令您拍案叫绝。
手续繁复是进口车辆的最大难处,在目前,则大致可
分为入关、验车与领牌三个大关卡,
每个部份又有相当多的考验待克服,相当具有挑战性。首先在入关部份,可不是买台车运
回来就算了,在抵达国门之前,
买家必须齐备该车辆原始资料、税单、出口国输出证明等
相关文件,以便在进口时查验与核定税额使用。有趣的是,相关法令也特别说明上述表单
仅具「参考」作用,并不能作为价值核定的唯一依据。
在走出关税局大门时,您必须要已
完成进口、货物、营业与推广贸易服务费等税款的申报
,并在历经严格审验、修改後如数缴纳。换算过程烦琐不说,各项税率也视状况会有不同
(以进口税为例,最高60%,最低24.6%),其中价差相差惊人,个中学问令人玩味。不
妨试着换算一下,您喜爱的宝贝车在完税之後,价格是否依然诱人?抑或是不如向车商购
买算了?如果您的意志仍然坚定不移,也可别以为完成入关後就可以轻松了,这部份能用
钱解决的问题,其实人人有心都不难办到,但是接下来的验车程序,才是整个车辆进口过
程能否成功的关键。
检验项目多
决胜「耗用能源标准」
超级跑车的性能剽悍,相对的对燃料需求也较高,若要单纯引进车款并不困难,但如何为
其挂上正式大牌,才是真正学问所在。
在
验车的关卡可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环保署空保处负责的
「污染与噪音检测」、交通部
路政司负责的
「安全检测与审验」,以及由经济部能源局负责的
「耗能检测」。以现今科
技来说,要通过前述两项考验其实并不难,最具决定性、也最难的,则是
国内独树一格的
「耗用能源标准」。
本政策的诞生背景要回推到1982年,当时经济部能源委员会有感於国内能源有95%仰赖进
口,过度使用不但造成浪费,在资金部份也有相当大量的外流,於是便着手推动车辆的耗
能管制法规,并於1988年开始施行。本法原是美意,但在汽车环境不断变换的今天,於多
年前制定的相关律令是否还能够符合今日现实状况与潮流,着实令人感到疑惑。
虽然历经多次变革後,现今的制度以排气量为基准,较之前拿车重做区隔来得合理。至於
检测方法,则有美国FTP 75、欧盟1999/100/EC两种环境,并以1200cc为基本门槛,每600
cc设置一油耗上限,到4200cc以上则列为同一级。
近年来,许多高价车款纷纷装置了超巨型动力系统,或大尺码车体,因此在油耗测试部份
常常中箭落马。观察近期案例,除了有许多车款在总代理内部评估时就被刷掉外,甚至更
有顶尖超跑品牌因此而退出台湾市场,影响之钜,不可说不大。
人定胜天
大鲸鱼不如虾米?
有别於高价品牌总代理的沈寂,国内有许多神通广大的贸易商在短时间内崛起,并在天价
市场中呼风唤雨。令人感到有趣的是,这些贸易商引进的车款都能顺利通过能源委员会所
设下的严苛考验,让人钦佩其工夫一流;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通过测试并领取牌照的车辆
,大多也出自於特定几家贸易商,不禁让人怀疑其店址是否位居龙穴,是以地灵人杰,不
管任何车款都能在测试中有如神助,轻骑过关。
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人手中却有相异的结果,其中的缘由相当有趣,也许有人会怀疑车
辆在进入车测中心前便已经有不同设定,但由於相关规定颇为严苛,故可能性「相当低」
;几经思量,总不会是Ferrari、Lamborghini与Bentley等这些隶属於层峰领域的产品品
质极不稳定,油耗时高时低所致?更巧的是,其中较省油的产品却都又流入特定人士手中
,煞是有趣!
可别以为这些车辆的年销量不大,影响相当有限。事实上若以价钱看来,
Ferrari F430在
美国的报价最高不过20万元美金,换算为台币约6百40万元上下,但该车引进初期在国内
报价却已
超过1300万元,其中利润相当可观。因此,即便这些车款的销售表现每年不过百
部,但整体的盈余却可达数亿元,这样的数目由极少数的店家所瓜分,也无怪乎国内车坛
上有许关於验车的流言四起。
处处受限 原点徘徊
个人化用车环境大不易
超级跑车的领牌过程有着不少个中学问,有本事的贸易商硬是能一部接一部卖,但有些却
只能申请临时牌上路,正所谓「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
相较於暗藏高利润於其中的超跑、高价房车,
一般车款的油耗表现则较容易通过目前标准
。但是如果审验不过,就得进行复检,若不能有效改善状况,则可能面临无法领牌的窘境
。若能克服有如少林十八铜人阵般的重重考验,完成入关与验车等手续後,便可
拿着进口
完税暨污染/噪音核章、耗能与型式安全审验合格等证明至监理处申请登检领照。
不妨拿出计算机统计一下,如果要在国外买一部国内已经贩售车,再历经海运、报关直到
顺利领牌为止,
所花的金钱恐怕不逊於在国内直接购入条件相近的车;若要买台稀有或高
价车种,则不免得花上大把的通关费,看来自己要买部车带进国门,除了
需要相当的决心
,还得要具备雄厚的经济能力做为後盾。
事实上,油耗限制政策并非国内才有,早在1970年代,美国便为了对应能源危机而订下了
「企业平均油耗条款」(Corporate Average Fuel Economy),限制美国境内的车辆要在
特定条件下通过油耗测试。但是与国内不同的是,该测试乃以品牌为基准,亦即单一品牌
可生产(进口)高油耗车款,但相对的也需生产(进口)低油耗车款,以拉低平均油耗到
标准内。综观其做法,以大目标控制的全面性考量,确实要比起国内的紧迫盯人型来得科
学且人性化许多。
其实以政策限制能源的浪费应有更佳方法,例如课徵奢侈税、高马力附加税等做法,都能
将高享受所需付出的代价真正交给国库;反观现今做法,非但未能确实达到油耗管制,反
而沦为少数人的吸金大法,的确有重新思考的必要。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61.225.162.155
1F:推 davidbeckham:转贴最好注明出处220.139.172.211 04/09 13:21
2F:→ heliex:出处不明呀!不然我也很想附上 61.225.162.155 04/09 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