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ycjjen (銀河的戲法)
看板book
標題[推薦] 虛構與紀實的非洲
時間Tue Sep 20 14:54:37 2005
Fiction and non-fiction about Africa
除了外交人員、過去的農耕隊員、最近的連加恩醫師以外,對我們大
部分人來說,「非洲」無論在地理上、心理上可能都是遙遠的名詞。
但是研究人類學與生物學的人告訴我們,你我共同的始祖都來自於非
洲,也就是說沒有那塊土地就不會有今天的你和我。如果你對非洲感
到好奇、關心非洲的命運,想要在心智上接近非洲、逐步拼湊現代非
洲的圖像,建議你不妨從下面兩本經典小說著手:
Chinua Achebe 的《解體》(Things Fall Apart) (1959) (中譯: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V. S. Naipaul 的《大河灣》(A Bend in the River) (1979)。
《大河灣》的故事是以第一人稱,側面描寫二次大戰以後歐洲殖民主
義瓦解,一個非洲新國家獨立以後奮鬥、發展、停滯、混亂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翁 Salim是受英語教育的小生意人,祖先來自於印度,世
代居住在非洲東海岸地區。位於非洲中部的這個國家獨立之初,他以
低價頂了一間某市集的店面,這個地方由於剛好在剛果河的轉彎口
(bend),地處交通商業要津,因此見證了獨立以後的諸多興衰變化。
剛開始的時候,由於百廢待興,人民情緒樂觀,加上領導老大
(The Big Man) 也有振興國家的願景,這個河灣小鎮一度有欣欣向榮
的趨勢。但是好景不常,政治社會漸漸失去控制,站在 Salim這個小
商人的立場,他始終沒有探究是什麼原因造成動亂與失序,只能被動
接受沉淪,知道自己週遭的處境越來越不對勁,最後逼不得已只好逃
離賴以維生的小鎮。
除了主角 Salim以外,作者在故事中間加入幾位配角 -- 包括市集裡
的其他生意人、從村落到市區接受新式教育的非洲在地年輕人、設立
學校畢生為教育的神父、為獨立領袖規劃建國大業的重要學者、看穿
局勢東奔西竄的現實主義人物--隨著大河灣市集的發展與變化,作者
巧妙地將國家的夢想與個人受擺佈的命運結合在一起,編織一段從推
翻殖民帝國,滿懷希望到最後放棄一切的故事。作者的文筆優美,敘
事尖銳 (poignant)但不苦澀 (bitter)。他以深厚的歷史與哲學素養,
對政權交替、殖民主義、獨立意識、集體意志、個人命運、絕望破壞
等等主題縱橫揮灑。這些抽象概念與具體人物、事件層疊夾雜,故事
卻有條不紊、扣人心弦,堪稱是 Naipaul創作巔峰時代難得的一本傑
作。
出生在英屬千里達的 Naipaul雖然有非洲經驗,但就像書中半歐半非
的主角一樣,只能算是個外人,對於歐洲與非洲接觸的認知與反思已
經是屬於殖民歷史的餘燼,也就是說他捕捉的是獨立時期非洲國家的
渴望以及留在非洲大陸的人的動向。從這個角度來看,出身奈及利亞
的作家Chinua Achebe 可以補 Naipaul之不足,在 "Things Fall Apart"
這本小說中,他以第三者的語氣敘述奈及利亞某部落與近代歐洲殖民
者最初接觸的一段悲劇。故事的主角是一位遵循傳統方式而崛起的勇
士,小說的前半段敘述他少年得志,爾後成家立業的過程,中間穿插
非洲部落各種各樣的慶典風俗、飲食習慣、神話故事與宗教信仰;但
是這些非洲部落人民代代相傳的生活方式與心靈依歸在開始接觸歐洲
人以後產生了微妙的變化。起先來到村落建立灘頭堡的基督教傳教士
還算自制,儘管肩負傳福音、收信徒的任務,但也儘量尊重部落住民
的風俗習慣。儘管如此,歐洲白人的出現不可避免對原住民的生活方
式產生衝擊,也不時發生各種摩擦。慢慢地越來越多人皈依成基督教
徒,這之中有的是當初被部落放逐的人(outcasts),當他們有了靠山
以後,就開始質疑甚至全盤否認傳統民俗的價值,而後衝突發生以後,
殖民當局在行政上、在法律上有著不同於原住民的準則,事情漸漸鬧
到不可收拾,最終注定了勇士主角的悲劇。
"Things Fall Apart" 這本小說一直很受歡迎,美國地區每年可以賣
出十萬本左右。Achebe能夠成為非洲作家的代表人物,除了文字精簡
動人以外,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很難得有人像他一樣對非洲部落的風俗
習慣、民間傳說瞭如指掌,又能夠透過一個一個細膩的小故事將這些
部落社會賴以生存的樞紐信念傳達給讀者。他的小說魅力來自於草根
與鄉土,讀到故事中的人物訴說遠古流傳下來的傳說,或者村中長者
講述祖先的智慧,讀者彷彿回到前現代的場景,感受到自給自足、
緊密相連的生活方式與人倫情感;另一方面,當植基於敬神、畏鬼、
祖靈、迷信的生活方式遇到強勢文化入侵的時候,正面衝突變成時間
早晚的事,作者沒有用激情的方式求取一道是非題的解答,只是冷靜
地以部落勇士心思意念的衝擊以及最終的毀滅來刻劃時代巨變的痕跡。
讀 Achebe 的小說讓我不斷想起文化人類學上對所謂「前現代社會」
的研究結果,不僅是大洋洲、美洲,甚至台灣的的原住民都有類似
盛行於非洲部落的世界觀與宗教哲學。有的時候,兩種文化遭遇可
能彼此互補,但是大部分的時候,都以衝突流血為常態。不只是歐
洲文明對非洲文明,就算是歐洲人自己之間,基督教文明對猶太文
明也是迫害多於容忍。至於基督教文明與伊斯蘭教文明之間的鬥爭
決裂更是屢見不鮮,並不是只有在 911 之後才浮上檯面。
"Things Fall Apart" 一方面是一個文明接觸的悲劇故事,一方面
也有啟示與警惕的作用,因此雖然故事內容不長,也沒有過於修飾
的文字技巧,但卻是一本值得大力推薦的作品。不僅主修人類學、
社會學、宗教研究、歷史、區域研究的學生可以從中間得到很多啟
發,普通讀者也可以輕易得到閱讀小說的樂趣。
非洲是人類始祖的起源地,遠古人類有三次重要的演進 (Homo
erectus, Homo sapien, behavioral modern Homo Sapien)都是先
發生在非洲地區,再逐漸擴散到歐亞地區,成為現代人的雛型。因
此嚴格說起來,老祖宗推著我們前進不只一次而是三次,但是今天
非洲在社會經濟層面的處境卻讓人不忍卒賭。美國有一位作者
Jared Diamond 擅長用「大變項」解釋文明的差異,他在
Guns, Germs, and Steel: The Fates of Human Societies這本書
中提出所謂的「地理決定論」,雖然此說並無新意,但是由於他佐
證以相當詳盡的資料,在美國大受吹捧與好評。我對這類學問強到
建立「超級通則」的著作並不是很有興趣,因為就連我所敬佩的黃
仁宇教授用「大歷史」套到中國研究已經就有很多人不以為然,用
「大地理」來解釋文明的興衰強弱更是可以想見失焦的程度。這一
期的《國家地理雜誌》正好以非洲為主題,一開始就請 Diamond寫
了一篇非洲「地理影響歷史」的簡介,我才知道他的「地理決定論」
套在非洲地區特別像一回事。
據 Diamond的說法,當代非洲文明之所以相對落後最重要的因素是
一萬年前當其他歐亞地區的人開始養殖家禽家畜並耕種定居的時候
,非洲因為欠缺這方面的條件,所以就慢慢跟不上其他文明的進展
。Diamond 提出的非洲作物與動物特性不適合耕作與豢養並沒有錯
,但是因此下結論說「地理因素」影響文明的盛衰,就完全忽略過
去幾百年歐洲文化與人文的變數。Amazon網頁上的書評就有識者指
出,西方科技理性文明超越其他文化體是過去幾百年間才發生的事
。先是在強力單一基督教文明之下慢慢有人挑戰教會壟斷知識的權
威,繼而在 1400 到 1600 之間改變了人與自然 (nature) 的關係
,"駕馭自然" (tame the nature) 成為現代西方文明最大的特徵,
而其他地區的文明多半講求與自然的和諧,不去動自然的腦筋。十
八世紀的啟蒙運動更是把知識的累積與價值推到最高峰,但即使到
這個時候,反對現代知識的保守力量也沒有停止 -- 法國百科全書
派的代表人物Denis Diderot (1713-1784) 編撰百科全書備受打壓
的歷史就是最好的例證 -- 令人也不敢絕對保證西方理性文明的出
線。忽略了這段關鍵時期的思想變化,就無法真正理解近代歐洲文
明興起的契機或者非洲為什麼沒搭上這班車船的真正原因。
在同一篇專文中,Diamond 對非洲未來的發展抱持樂觀的態度,他
認為非洲應該會再現光芒:非洲說英語的國家幾乎佔一半,有助吸
收新知;科技的輸入可以彌補地理的缺陷 (如河流很少、作物不足
等等);非洲也可以發展觀光,用外匯來建設國家;這些都可以幫
助非洲國家走上像中國、印度一樣的道路。這種預測畢竟是從技術
理性的觀點來看非洲今天的困境,讀 Naipaul的小說,就令人不敢
樂觀。《大河灣》點出後殖民時代非洲國家理想與實際之間的差距
,經過殖民帝國的洗禮以後,從部落到國家這條道路不啻將經濟、
政治、權力、歷史、思想、習慣的改變全部糾結在一起,在脆弱的
思想、技術基礎上又有最需要資源解決的問題如愛滋病等等,結果
就很容易出現類似書中所描述的再崩潰現象。
對數字敏感的現代人不免要同情非洲人民的遭遇 -- 九億人口中間
,有一半每天的生活費用只有一美元;二十五歲以下的人口佔百分
之七十一;愛滋病是頭號死亡原因 -- 但是歷史如此多變,兩百萬
年前,地球上只有非洲有人類的祖先居住,過去兩個世紀非洲的落
後和兩百萬年相比只不過是一眨眼的時間,未來如何尚未可知。作
家的故事起碼能夠讓我們用比較長遠寬廣的眼光來看這片土地以及
上面所居住的人。Diamond 說非洲長期的人類居住史產生一些意想
不到的結果,一個是大型動物特別多,因為牠們與人類進化相倚,
慢慢知道怎麼躲避人類,不與之正面衝突;另一個是難治療的怪病
特別多,因為病菌從一個物種移到另一個物種需要很長的時間,非
洲正具有這個條件。如此說來,因為時間久遠的緣故,最好的和最
糟的都出現在非洲。古老的文明除了停滯以外能不能貢獻現代文明
欠缺的智慧?讀 Achebe 的小說,答案也許是肯定的。從某種層面
來看,非洲就像是人類所能保存最完整的過去,任由現代文明冷酷
無情地摧毀自己的過去,拼命向前衝殺,人類真的會有未來嗎?
--
Fiction reveals truths that reality obscures.
-- Jessamyn West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38.88.41.31
1F:推 Jey:題外話,6666真是一個有趣的數字:p140.119.149.227 09/20 21:23
※ 編輯: ycjjen 來自: 138.88.14.210 (09/24 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