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ey (have a nice trip)
看板book
標題Re: 看了可以增加自己深度的書籍
時間Tue Apr 26 18:05:57 2005
※ 引述《tezedu (。)》之銘言:
: 推薦你看
: 徐四金的小說 "棋戲" 裡之
: "深度的壓力"一篇:)
: 皇冠出版
先前看這篇小說,驚為天人,寫了一篇小感想
簡略修改後,和大家分享:)
------
徐四金收錄於《棋戲》的〈深度的壓力〉,
描寫一位年輕女畫家受困於一位藝評
作品缺乏一種深度這句話的桎梏,
終其一生擺脫不了這句話的魔咒,最後選擇自殺一途了結殘生。
這個故事裡幾個比較明確的角色:年輕女畫家、藝評及非女畫家非藝評的群眾。
從厚實度來看這篇小說,比方像是主題、呈現、技巧及筆法等等,
這篇小說其實十分單薄。
故事的開始不過只是藝評說了句「沒深度」,由人云亦云帶出女畫家的恐懼,
接著她開始自我放縱。這樣的表現手法,顯得粗糙,在粗糙中卻有種迷亂的味道。
(由於徐四金穩健的寫作風格,使得大家鮮少意識到故事的粗糙,亦即,
徐四金在字與字的扣連之間,消除了故事的粗糙,強化故事的合理性)
徐四金的筆法一向簡潔穩健、不拖泥帶水,也不將筆觸弄暈,
小說一向直抵他想表達的核心,但中間又給了我們一些空間來架構整個場景。
讓我感到戰慄的部分,是年輕女畫家自殺後,那以真相自居的小報記者。
他們毫不保留地揭露女畫家的私密,大膽且毫無顧忌地逕自解讀女畫家的一生,
他們向觀眾顯現女畫家最不欲人知的一面。
這只是一篇篇幅短得可憐的小說,對小報記者的描述只佔一段,約百字。
然而,這樣的敘寫,我們並不陌生。
我們同樣生存於一個文字暴力、文字霸權的時代。
從這個點(小報記者)擴張出去吧,會發現,整個篇幅探究的,那困擾女畫家的字詞,
「深度」,不僅不紮實,更是虛幻。
正是由於虛幻,導致整個篇章呈現女畫家的虛無生活時,使人不得不感嘆
「語言暴力」的破壞力。
有趣的是,施展語言暴力的,是人。
然而文末,藝評得知女畫家之死後,在小報上發表自己的看法
「對於我們這些苟活下來的人而言,這的確是一件驚心動魄的事件,因為我們必須
眼睜睜地看著一位年輕而又才華洋溢的畫家,竟然會找不到力量在自己人生的舞台
上堅持到底。對於陷入困境或是民間的相關團體,在這方面都做得太少了。雖然
如此,至於會導致這樣悲劇的結局,似乎仍擺脫不了個人因素。先別提在她的第
一批仍顯稚嫩的畫作中已透露出驚人的人格分裂傾向,以及在她所使用的混合技法
中表現出來的執拗,在那些扭曲的、螺旋狀的、充滿激情的線條中,徒勞地想要
掩飾個人與自身的對立和抵抗的跡象。這些無法擺脫的致命傷,究竟是什麼原因
造成的呢?我不得不說:這都是源自那冷酷無情的深度的壓力呀!」
在這段藝評的看法裡,我們不但嗅出語言暴力已被懸置於一個至高點上,
它不僅成為一個字詞,並且,也與人脫離了關連。
整個事件該怪罪的是誰?
女畫家?藝評?人云亦云的眾人?小報記者?
答案是,沒有一個人。
---------
以下是想對最初發出這問題的原po說的話
很簡單,問題不多:
1.你想看見什麼?
2.你想知道些什麼?
3.你想瞭解些什麼?
4.你想聽到什麼樣的答案?
如果能夠解決這幾個問題,深度與否恐怕就不再是一個問題了。
--
她必須肯定她一定要佔有這麼多:如果她打開她就佔用鳥的空間,如果她抱身她就必須
接近她的靈魂;旋轉就必須提升雙手擁抱空氣以平衡。
如果她生,這世界必須有容納她的地方。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9.149.227
1F:推 BoAyu:thx a lot~ @@" ^^b 220.132.0.142 04/26
2F:推 rehtra:後面的問題好棒! 203.73.6.66 04/26
3F:推 Jey:謝謝:)140.119.149.227 04/27
4F:推 zfox:說的真好呀 140.112.233.92 05/01